[摘要]自2002年十六大提出政企分開后,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國有資產改制,建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至此十年之際,在肯定成就的同時也有必要重新審視國有企業“新、老三會”關系這一問題。
[關鍵詞]公司治理 新三會 老三會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公司企業為主要形式,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企業制度。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公司制已成為世界各國最為普遍采用的企業形式。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公司治理成為世界性課題。中國在學習西方公司治理相關理論基礎上,模仿大陸法系模式,同時借鑒英美法系模式的成果,建立了中國雙層制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包括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在內的公司治理框架。然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曾經被受推崇的美國公司治理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公司治理問題成為關系到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重新審視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當前的后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政府積極保增長促發展,必須全面提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不斷完善和優化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此背景下,結合中國國情,有必要重新審視新老三會的關系。
一、 “新三會”的法律地位
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公司法》 第3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職權。該法第99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職權。可見,股東會是公司制企業必須設立的機構。
董事會是依法由股東會選舉產生,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全面負責企業生產經營方面的決策,對公司股東會或企業股東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股東會所作的決定公司或企業重大事項的決定,董事會必須執行。
監事會是股東利益的代表機構和股份公司的監督機構,其職責是監督董事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并向股東大會報告審議結果等重大問題。監事會不參與公司的具體業務活動,也不干預董事會正常行使職權。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由公司章程規定。總的來說,監事會對以上兩個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運作都起著監督的作用。
二、“老三會”的法律地位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國《公司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依法行使職權;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我國《憲法》、《公司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相關規定,明確了黨委會參與公司治理的法律地位。
職工代表大會是民主權力機構,《工會法》規定“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公司法》也規定,“公司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我國的《工會法》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按照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我國的《勞動合同法》中也對工會的權力做出了具體規定。
三、協調新老三會關系的具體意見和措施
新三會是公司制企業治理結構的主體框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在創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必須堅持。老三會是傳統企業制度中的精髓,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優秀成果,在公司化改組過程中也不可廢棄。協調新老三會關系,在“堅持新三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主導地位,發揚老三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輔助作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還有以下幾點具體的意見和措施。
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它取代了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股東會代表的是股東利益,職代會代表的是職工利益,股東會與職代會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利益主體的不一致,因此,二者之間的關系協調,實際是對職工與股東利益的協調,具體可以推行職工持股制度。職工控股制度主要是指在股份公司“內部”或“外部”設立管理職工股的管理機構,公司以某種形式賦予包括企業經理人員在內的企業職工全部或部分股份,幫助企業職工持有公司股票并以此為基礎讓職工參與企業“治理”的一種新的股權制度。職工控股制度使得部分職工成為公司的股東,既可以使職工享受企業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有效刺激職工的積極性,又通過股權代表與職工代表身份的重疊實現股東會與職代會利益代表的統一,從而解決二者的矛盾。
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我們建設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國有企業改制后,黨委會的職權被很大削弱,但黨委會與董事會還是有職責重疊,尤其是在人事任免權上。董事會人員考核的重點在經營業績,而黨委會的考核重點是道德作風,考核點的不同致使二者經常發生分歧。為了協調董事會和黨委會的關系,應進一步完善交叉任職制度。黨委負責人可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董事會的黨員負責人,可依照黨章和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交叉任職、雙向進入,董事會和黨委會的身份重疊,既保障了董事會的法定地位,又使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得到保證。
監事會是公司的常設監督機構,工會是職代會休會期間的常設機構,監事會和工會都具有監督的職責。依據《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應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而所有的職工都是工會的成員,所以人員的交叉任職是協調監事會和工會關系的有效手段。
后金融危機時代,協調“新、老三會”關系,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機制,促進國有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天亮.公司治理概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9-10.
[2]顧功耘.公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8-110.
[3]楊敏.淺談工會的法律地位[J].法制與社會,2011,(23).
[4]陳毅弘,張磊.黨委會制度建設新探[J].科學社會主義,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