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跨文化沖突問題日益突出,中國企業如何進行跨文化管理,如何在借鑒歐美企業文化長處的基礎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為企業帶來效益,成為一個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及其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差異 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改善信息溝通、人際關系和決策的制定,也可以幫助企業創造新的氣氛,以適應竟爭日趨劇烈的企業環境,形成高度靈活的應變能力。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倫理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并形成自己的個性,它是影響自己的成員思考、體驗和行為的主要方式。
一、文化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因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各國的企業管理風格差異也很大。基予理性人的假設,西方人往往在企業管理中也更為理性,管理過程更為制度化。中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更注重人情,管理過程也就相對把制度弱化。因此,在企業管理中,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強化基于文化差異的管理方式,正確理文化差異,對于提高管理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而中國在加入WTO以后,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頻繁,中美兩國企業合作跨國經營也日漸普遍,并顯示出了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中美文化差異對中美兩國企業管理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美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形式
1.時間觀的差異。中國人的時間觀念與美國人是不同的。從中國歷史上看,中國的文化和智慧是經過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因此中國人不會像美國人那樣看待時間,中國人凡事看得遠,顯得從容不迫,這有利于企業戰略具有前瞻性。美國人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洗禮,特別珍惜、重視時間,注重效率,這也是美國人能在短短的幾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原因。
2.“面子”觀的差異。中國人崇尚天下為公和心底無私,人們的道德觀往往是比較高姿態的,故人際關系融洽。而美國人常以己為中心,個人利益永遠是屬于第一位的,從而美國人的人際關系相對中國人來講是比較冷漠;第二,中國人喜歡“面子”。在商務活動中,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這二者中做出選擇,中國人有時候會潛意識的選擇“面子”;而美國則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之間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利益”;第三,中國人做事情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講究“外圓內方”之道,而美國人的做事方式相對簡單,至少表面上“外方內方”是一種不二的選擇。
3.禮儀差異。中美禮儀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語言習慣這個方面。而這個方面又會分為四個小的方面。首先,體現在語言的寓意不同。于從事對外商務活動的人來說,要正確地掌握并運用英語詞語的真正含義,以免在對外商務活動中令人貽笑大方甚至引起誤會和不快。第二,敬謙語使用的頻率和出現的地方不同。中國人比較常用敬謙語,美國人則很少用敬謙語;第三,寒暄語使用的次數也存在不同。中國人多習慣用寒暄的語言,認為寒暄是必備的禮貌。而美國人很少用寒暄的語言。他們對商業會唔中的問候、寒喧方式不太在意,注重工作效率;第四,說話的風格有所不同。
三、中美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1.造成管理決策方式的不同。文化是對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偏好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因素,由于中國和美國有著很不相同的文化底蘊,這種差異必然會體現于其管理者的決策行為之中。這里我們陳述一下該訪談的結果:
第一,美方管理者對中方管理者決策風格的評論:(1)不作決策。他們認為在“中國,員工把經理看得很高,奉為上人,所以每件事都要由大老板來決策,其它人只是需要等待指示。(2)一致決策。他們認為與美方管理者相比,中方的管理者更傾向于達成一致,傾向于分散決策的責任,而不是勇于來承擔責任。
第二,中方管理者對美方管理者決策風格的評論:他們認為美方管理者過于專一斷,不愛聽取下級意見。
2.造成企業管理溝通方式不同。(1)文化差異對語言溝通的影響。溝通方式因文化而異。有些地方人們多采用直接或簡單的溝通方式,有些地方多采用間接或復雜的方式。美國人辦事干脆利落,不兜圈子。正是因為美國人具有這種干脆的態度,在對美國員工進行管理時,表達意見要直接,“是”與“否”必須清楚。中國人非常講面子,他們不愿對任何事情說“不”字。他們認為直接的拒絕會使對方難堪,甚至惱怒,是極大的無禮。所以在管理中國員工時,表達要盡量委婉,切忌妄下最后通牒。
(2)文化差異對非語言溝通的影響。文化差異對談判過程的影響還表現在非語言的溝通中。管理者在形體語言、動作語言的運用上有著巨大的差異,甚至同樣的動作語言傳遞著截然相反的信息。此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當他人侵入私人空間時,我們會變得極端不安。但這一“私人空間”的范圍卻因文化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比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需要的個人空間大。如,美國人之間交談的距離是將近1m。但對中國人來講通常是0.5~1m。
3.文化差異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西方社會的基礎是以市場交換和市場競爭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市場經濟,在這種社會中,人們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在這種社會中形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利益關系,遵循公事公辦的規則,而人情關系則十分淡漠。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而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東方文化則更具有“人情味”,人際關系網的建立往往在談判中發揮關鍵作用,人們之間不主要以利益交換為基礎,更重視非經濟性資源的人情關系,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如與中國人進行第一次洽談,首先應進行拜訪,讓本公司地位較高的負責人拜訪對方同等地位的負責人,以引起對方的重視,將有利于接下來的正式談判。
參考文獻:
[1]敖依昌,劉維波.論中美合資企業管理的跨文化整合[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王二平,吉姆·華爾士,忻榕.以人為鑒:中美合資企業雙方管理者相互的評論[J].管理世界,2000年01期
[3]易斌.論中美合資企業薪酬管理中的文化因素[J].求索,2007年09期
[4]張沛.中外合資企業跨文化管理問題探討[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