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在管理理念上存在較大差異,其根本原因在于各自文化差異,西方重視“理性”而東方重視“人性”,西方的管理方式可以借鑒但并不適合中國模式。從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現代化管理思維,中國的現代化管理應該是中國西方相結合的模式。
[關鍵詞]現代化管理 東西差異 傳統文化
中西方管理觀念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西方管理學的基礎。
第一,文化基礎。西方文化認為,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罪降臨世間,人性本惡論。因此人類社會必須要有相適制度來約束人性。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契約。上帝創造了一切且有絕對的權威。人對上帝來至上帝的旨意,不得有任何懷疑、推卸,唯一可做只有服從。這種契約精神可謂深入西方每個人的靈魂骨髓深處,且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始終。在現代管理上更多的表現為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即在管理中依靠法規條例管理辦事。
第二,經濟基礎。西方工業化發展到今天,其傳統的農業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社會經濟的主要支柱來至這些工業化程度高的企業。西方為了發展工業化的而制定的相應制度,為了使資本順利流入社會各個領域,西方的經濟也因此得以飛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西方世界極端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
第三,政治基礎。走上工業文明道路的西方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使政權更加民主,如三權分立,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相互制衡。資產階級通過分權制約的方式來協調內部各個不同利益團體的沖突,來防止割據獨權。但是其本質還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因此必然會忽視廣大公眾的利益。
中西方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別原因主要在于,西方的管理學是建立在西方古典經濟學基礎之上的,古典經濟學在定義生產要素時,其中人的要素是作為生產資源,也就是人和機器屬同性,人僅僅只是創造財富的工具。
與西方相比較,中國的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理念,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一切管理活動都以調動人的主觀動性去開展。可謂適當放權,這樣可以激發一個管理者的潛能,使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強調,反而也導致人治的問題出現。一個組織會因為領導者變動而變動,這樣對于組織的發展是波動不穩定的。遇到優秀的領導者,管理恰當,則組織的發展猛然飛躍,越到觀念步調不一致的領導者,組織則面對驟然巨變甚至造成整個組織的混亂和上下的觀念乃至行動無法統一協調。管理的重在穩中求變,而不是鄒然巨變。如何保證這樣的穩重求變呢?我認為有兩種方式。第一,領導觀念傳承。更換領導者時,選擇跟前任理念相似的領導者。這樣可以保證整個組次序穩定避免巨變。但是這樣的缺點在于,組織的發展不能有短期的效果或者更大進步。當然必須要求管理者有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維。第二,用制度選人。學習西方的管理理念。用科學的制度,競爭的手段,選拔領導者。用組織的成文的規章制度管理組織,而不是隨著領導者的變化而變化的組織規定。當然這個組織的規定是要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的。組織的規章制度不被人大家認可那也只是一紙空文。我們學習西方的管理模式,西方也在學習中國的管理思維。現在西方管理理論開始逐步有了“人本化”的傾向。提出了管理人的思想,顯示西方管理思想向人本管理思想發展的傾向。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看現代管理。文化是制度產生的根源。適合中國的管理制度,我們可以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得到啟示。中國古代的物質觀可以用“五行”來代表,智慧的古人把五行分為大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要素的上升或者下降的變化關系著大自然的盛衰。五種要素組成了大自然的整個系統體。
五行相生相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此謂相生,相生表示事物之間的促進作用。相克則表示事物之間制約作用。把五行各要素的原理,運用到管理中,“金”代表剛健,在管理中可以解釋為裁決的意思;“木”代表發展,在管理中可以理解為創新的意思;“水”代表靈活變動,在管理中可以理解為應變意思; “火”代表融合的意思,在管理中可以解釋為協調、的意思;“土”代表統合,在管理中應用可解釋為整合的作用。
“五行”是古人認為的大自然的本源,因此“五家”思想的根源也跟“五行”相互通融。“五家”有儒家、道家、發家、兵家和墨家。
法家用“金”代表剛強、控制、決策、主動。墨家用“木”代表思想、創新。兵家用“水”代表應變、對策。儒家用“火”代表協調、融合。道家用“土”代表整合。法家特別強調法律法規的制定、遵守和執行。要求領導者要獎懲分明、組織力度強。這可以體現在現代管理中的管理標準化。墨家提倡創新科學研發,注重生產、經濟,具有務實理性思考的能力。體現在現代企業中應該開發研究核心技術,注重創新。兵家強調策略、戰略,強調應變的能力。體現在現代管理者應該具有應變市場的能力和策略能力。儒家在人性的引導、人力資源的開發方面具有突出的貢獻。道家強調智慧、無欲無私,體現著現代決策者的需要提高自己我能力,并有博愛的思想,為員工謀福利。
“五家”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法家做制度,墨家做創新,兵家做市場,儒家做人事,道家做戰略。從傳統文化我們能夠得到關于現代化管理的啟示,將西方理性工具融合在東方天人合一的理念之中。二者融合是更為合理的實踐。理性要更完善就不得離開人性。人性要規范,利于管理就不得離開理性。中國當代現代化管理者需要有世界的、歷史的、全面的、實踐的看待我國的現代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李興山.《現代管理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版
[2]曾仕強.《中國式管理》.中國社科出版社2005年版
[3]王德清.《現代管理學原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曾治舟(1988- ),女,重慶市人,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