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無棣縣物流產業現狀進行分析,探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思考應對方式,對加快無棣縣物流產業快速發展,進而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無棣 物流業 發展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裝卸、包裝、代理和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物流業,對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產業吸納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有著重要意義。
一、物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部分企業對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物流觀念落后,自辦物流現象突出。從我縣實際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現代物流是為工農商貿企業生產經營提供物資供應和保障的新的組織形式,以信息化為支撐,整合生產資料供應、運輸、加工、倉儲、配送、包裝、金融服務、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為目的,最終實現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內涵掌握不夠系統。
2.相關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優化,物流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加大,物流業的稅賦不甚合理。(1)物流企業運營成本加大。隨著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斷升高,影響物流企業運營的各要素價格呈上升態勢,加上市場競爭加劇,物流服務效益難以提升,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一些物流企業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潤狀態下運行,缺乏發展后勁。
(2)物流業稅收管理、稅賦不甚合理。首先,目前從國家到地方政策均沒有一個統一的物流稅目,現行的營業稅將物流業務劃分為運輸(包括運輸、裝卸、搬運)與服務(包括倉儲、代理等)兩大類。其次,存在重復納稅現象。
(3)地方稅源流失嚴重。有些運輸企業和物流公司由于沒有稅務發票的開票資質,開據發票困難,有關政策尚未配套、落實不到位,便選擇政策優惠的地區代開發票和掛靠公司,造成地方稅源流失。
3.物流系統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有待提高,物聯渠道不暢,服務功能不全。一方面,經營網絡不合理,有點無網,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合作,貨源不足,資源配置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落后,物聯網、條形碼、無線射頻等信息技術未能廣泛應用,物流企業和客戶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資源,沒有結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不能有效銜接,大多數物流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和配送上,相關的包裝、加工、配貨、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
4.物流園區建設規范性較差、配套服務功能不完善。物流園區的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與管理。有些園區、鄉鎮物流園區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匹配,綜合性的工業園區建設較多,具有行業和產業特色的專業化物流園區相對較少,園區的服務功能低,定位不明確。在規劃建設物流園區時,不顧經濟發展現狀、產業物流規模,不考慮與當地產業集群和產業特色的結合,為建園區而建園區,盲目跟風建設,結果是一方面物流企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土地不能滿足,另一方面由于設計規劃的不盡合理,造成園區土地的浪費。如何防止重復建設和土地資源浪費,合理規劃、整合物流園區的建設,不斷完善物流園區功能,是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
二、加快推進物流產業發展的思路建議
1.鼓勵引導生產型企業建立現代物流經營理念,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制造企業主輔剝離,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理順權益關系,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律運作,激發企業活力,釋放物流服務的社會化需求,推動物流企業增強一體化的服務能力,推進物流外包,主動尋求社會化的物流服務,將生產性企業“不拿手”的原料供應,產品貯藏和發貨這樣的“細致”活交給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做,為發展第三方物流事業提供市場。
2.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企業物聯信息化水平。針對我縣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引導鼓勵大型工業生產企業引入現代物流理念,應用現代物流技術與管理方式,完善自營物流設施與功能,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進行有效的物流系統的整合、優化,逐步實現供應、生產、銷售、回收物流的一體化,構建統一、協調、高效的自營物流系統,提升物流專業化水平,為實現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奠定基礎。
3.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建設特色物流園區,夯實物流產業發展載體。建議就近選址于海產品規模化養殖較為集中的魯北高新區開發建設海產品冷鏈物流園區,通過建設海產品深加工車間、低溫冷藏庫等配套設施,購置冷藏運輸車輛,加強冷鏈物流干線運輸實力,配套建設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批發交易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積極打造黃河三角洲乃至全省多功能高檔次的現代化海產品冷鏈物流節點中心;在縣城南部及經濟開發區,依托靠近津汕、濱德高速公路、205國道、大濟路和黃大鐵路的交通優勢,根據產業聚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建設金融電子、不銹鋼產品及零部件、棗農副產品等行業物流中心。逐步形成覆蓋全縣、布局集中、用地節約、特色鮮明、多式聯運的大型物流園區(中心),夯實物流產業發展載體,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加快物流產業發展。
4.進一步優化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盡快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讓物流企業享受到差額納稅等政策;按照物流一體化運作的需要和公平稅賦的原則,將物流業的運輸、裝卸、搬運、倉儲、代理等環節的營業稅統一調整為3%;物流業務與主業成功剝離的物流企業,新增加的營業稅等稅額,縣級留成部分按30%獎勵企業,用于支持物流企業發展(江蘇、福建、廣州等發達省市,按40%~60%返還),避免到省外開發票和掛靠公司,造成地方稅源流失。嚴厲打擊公路“三亂”,免除企業不合理負擔。同時,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土地征用給與重點支持,對重點大型物流項目用地,在地價上等同或低于工業用地,相關費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減、免、先征后返等相關政策。
參考文獻:
[1]楊燁.對我國物流業的現狀的分析及建議[J].企業導報,2012年02期
[2]趙軍,王維周.提升我市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思考[N].青島日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