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貿英語函電寫作技能作為一項基本的職業技能,直接關系到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本文基于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實踐的研究,分析了當前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現狀,提出了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教學體系的創新性研究。
[關鍵詞]外貿英語函電 教學現狀 教學體系
一、引言
高職教育具有與普通教育不同的特點與規律,它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所以,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不僅要考慮到教育層面的教學認知規律,還要兼顧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的訴求。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既要掌握一定的國際貿易理論,也要有一定的外貿業務操作技能。外貿英語函電是國際貿易買賣雙方主要的溝通手段。外貿英語函電寫作技能是外貿業務員最基本的職業技能,而外貿業務員也是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目標崗位。因此,對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性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函電寫作實戰能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將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商國貿專業的外貿函電教學為例,分析了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教學現狀,并對其教學體系進行了創新性研究。
二、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商國貿專業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大致為1:1。這種以外貿工作過程為主線的任務型課程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策劃、組織和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內化理論知識,同時提高了操作技能。然而,該課程在項目化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師層面
(1)極端化教學。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既具扎實的聽、說、讀、寫、譯的語言功底,又懂外貿專業知識的“語言+專業”復合型人才。教師在授課中往往出現兩種極端化教學方式。一種是將函電課等同于英語語言課程,著重分析函電的字、詞、句,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的傳授。學生不明白在哪個外貿環節寫什么類型的信函、信函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等。另一種是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專業知識的講解,卻忽略了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兩種極端化教學方式均無法實現學生運用規范的語言獨立撰寫專業的函電的目標。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正確把握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講授比例,并有效地融語言和專業于一體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學資料與實際應用的脫節。目前,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資料均來自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教科書上的樣信雖然豐富,但是樣信之間在內容上缺乏連貫性,不利于學生對整筆業務往來函電的理解和掌握;二、教科書上的樣信更加注重語言方面的修飾,采用較多的“大詞”、“生詞”,既不利于學生的消化吸收,也是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的。因此,教學需要在教學資料的選擇進行仔細斟酌。
(3)教師缺乏企業實戰經驗。隨著2000年1月《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提到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很多高職院校都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將“雙師”資格的考核作為人才聘用的條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然而,從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的教師雖然擁有經濟師資格,但是真正參與過外貿業務磋商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很難將函電內容分析透徹。如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商國貿專業有四位專業教師講授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只有一人具有十年的外貿工作經歷。
2.學生層面
(1)學生缺乏對信函預設情境的系統性了解。外貿英語函電項目課程分為準備工作、建立業務關系、業務磋商、支付、包裝、保險、裝運、投訴與索賠等八個子項目,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而在“講”這一環節中,只是針對設置的項目練習零散地講解樣信,缺乏系統性。實際上,在外貿各個環節下可能存在各種狀況,如在支付這一環節中,可能存在著商討支付方式、要求采用簡化的支付方式、催開信用證、修改信用證條款、延展信用證等。因此,只是針對設置的項目練習介紹幾封樣信是不完善的。
(2)學生對業務磋商中的產品缺乏直觀感覺。外貿英語函電課程自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以來,采用小班化教學,教學場所設在商務實訓室。學生模擬外貿公司,分別扮演買方和賣方進行函電往來磋商。盡管學生能夠利用現有的實訓條件,通過e-mail進行函電往來,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商務仿真。但是,學生確定了產品后,只能通過網絡平臺搜集相關資料,對產品缺乏直觀感覺。這也影響了學生業務磋商的真實性。
(3)學生很難將知識真正內化。外貿函電的教學過程應當遵從“教師講授專業知識—教師分析樣信—學生消化吸收專業及語言知識—學生模擬函電磋商”,實現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消化吸收專業及語言知識”是最關鍵的一步。但是,在外貿英語函電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往往完全對照著樣信進行機械地模仿,只是將樣信中涉及的公司信息、產品信息等稍作修改,草草交差,沒有真正內化知識。
三、教學體系的創新性研究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特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的期望需要我們對整個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性研究。本文基于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實踐,總結一些經驗和看法:
1.教學內容
(1)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緊跟外貿業務實際。當前,外貿英語函電教材種類繁多,且有些教材內容陳舊,如內容上依舊保留了當前外貿業務中已很少使用的電報和電傳,語言上使用“大詞”、“生詞”、“復雜句”等。外貿業務磋商作為一種商務溝通方式,強調高效性,簡潔、準確地表達談判者意思才是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結合外貿業務實際,去粗取精,同時在講授的過程中適當對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調整,學生不必要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背誦一些詞組和短語,只要學生能夠使用簡單的語言準確完整地表達意思即可。
(2)開發合作企業,完善教學資料。為了解決教科書上的樣信與實際業務相脫節的問題,開發合作企業,共同研討外貿工作過程中各種信函的預設情境。同時,教師與企業合作,開發完整的實際業務案例,搜集諸如產品信息、往來函電、商業發票、提單、保險單、合同等業務資料。學生對業務磋商的環節以及每個環節中涉及的函電、單據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更易于理解接受。
2.教學模式
(1)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所謂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即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融合和銜接。學校應積極開發實習實訓基地,合理安排學生到外貿企業頂崗實習,深入了解外貿業務操作流程,并將實習表現納入課程考核。例如,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某寧波企業合作,組織學生參觀合作企業,選拔優秀學生直接參與函電業務磋商,并由專業教師全程監控等。另外,寧波每年六月份的“浙洽會、消博會”兩會的志愿者服務工作,由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商國貿專業學生參與完成,根據學生的特長分設制證、外賓接待、展會秩序維護等,學生對進出口商品交易展覽會有了切身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在函電磋商中對產品磋商環節的理解。
(2)滾動式教學安排。外貿英語函電項目化課程基本采用“一講一練”的模式。為了解決學生無法真正內化知識的問題,教學安排上采用滾動式模式。第一輪采用集中教授學生所有預設情境下的業務往來函電,側重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功底。第二輪采用實際業務案例翻譯實訓,側重學生對業務背景、函電寫作目的、要解決的問題等專業問題的理解。第三輪采用模擬公司業務員,搜集產品資料,組建合作伙伴,開展各個外貿環節的模擬實戰。
3.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任務型教學法、交際型教學法、案例引進型教學法的靈活運動,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師云亦云”的狀況。例如,以外貿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置相應的工作任務,學生創立公司并確定產品,模擬買方和賣方角色進行函電磋商,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從企業獲得一些經典案例的往來函電,并進行適當修改作為教學輔助資料,案例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在分享案例的過程中,切實了解業務磋商中可能碰到的一連串的疑難問題,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提升教學條件
外貿英語函電教學體系的創新性研究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作為支撐。一方面,創設仿真的商務教學環境能夠使學生在“沉浸式”教學中體會到真實的函電磋商氛圍,如電腦、傳真機等硬件設備的引入,樣品、包裝材料等用于現場教學等。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師參加企業掛職鍛煉,積累自身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實訓課程的指導或做講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真實業務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四、總結
總之,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高職國際商務專業的崗位核心課程,融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和英語商務信函寫作為一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能性,傳統的“講授”模式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當前外貿英語函電的教學現狀,必須在教學中使教學內容緊跟外貿業務實際,完善教學資料,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及滾動式教學安排,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條件,實現學生適合企業“崗位、知識、能力”三位一體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航.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外貿函電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高職教育,2011(6)
[2]黃霜林.外貿英語函電教學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6(11)
[3]馬列展,徐娜.高職院校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07(3)
作者簡介:袁婭婭(1983- ),女,浙江天臺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ESP專門用途英語;翁春穎 (1972- ),女,浙江寧波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管理、服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