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系統全面了解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與就業狀態,我們選取我院國貿專業的2010級和2011級在校生以及2010屆和2011屆畢業生為調研對象,通過發放問卷及隨機訪談的形式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我們如實分析與精確提煉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與就業狀態,明確此次調研的主要結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拓寬專業教育、強化實踐操作等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國貿 擇業傾向 就業狀態
自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的發展受外界影響較大,外貿企業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不斷惡化,外貿人才的需求標準逐漸提高,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與就業狀態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為了有效地加強對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研究“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與就業狀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調查基本情況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0屆和2011屆國貿專業畢業生各150名進行畢業生的就業狀態調查,選取2010級和2011級國貿專業在校生各150人進行在校生的擇業傾向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68份(包括畢業生問卷275份和在校生問卷293份),有效回收率94.7%。其中,2011屆畢業生133人,2012屆畢業生142人,2010級在校生145人,2011級在校生148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調查(在校生)》以及《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態調查(畢業生)》問卷,數據使用SPSS11.5進行分析。《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調查(在校生)》問卷著重調查在校生的擇業心態、考慮因素、工作期望、工作能力等行為特征。《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態(畢業生)》問卷則根據畢業生是否現在從事國貿專業相關的工作情況分別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畢業生工作選擇時的主導因素、工作條件、工作滿意、工作能力等就業狀態。
二、國貿專業學生的擇業傾向分析
1.專業認可度偏低
當問及當初為何選擇國貿專業時,36%的在校生承認是自己喜歡的,16%的學生是由父母決定的,18%的同學是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還有30%的學生是隨便填報的,真正喜歡國貿專業的在校生比例竟然不到40%。因此當問及畢業后是否有意向從事外貿工作時,只有61%的同學表示會選擇專業對口的外貿工作。
2.愿意從事外貿工作者分析
(1)就業選擇多元化。在對選擇工作時主要考慮的因素分析時, 30%的學生主要考慮職業發展,24%的在校生考慮經濟收入,15%的人會考慮自己興趣,12%的學生將考慮職業穩定,7%的人會考慮家庭,多數學生表示擇業時會從個人角度權衡考慮。
(2)就業定位趨向穩定。關于就業單位的類型,46%的學生希望能在穩定的國有單位工作,20%的人希望在民營企業就業,19%的學生希望在事業單位工作,半數以上學生希望能夠在職業較為穩定而且福利待遇較好的單位里工作。
當問及希望首份工作的預期月工資時,我們發現51%的學生認為是1000元~2000元,35%的人希望是2000元~3000元,6%的人希望是3000元~4000元,8%的人希望能達到4000元以上,由此可見在校生對第一筆收入的期望值并不高,對于首份工作的認識更加現實。
(3)就業競爭理性化
在對就業中最具競爭實力的條件分析中,選擇實踐或工作經驗的占89%,選擇口才的占58%,選擇專業技能的占68%,45%的人更加看重社會關系,只有35%的學生選擇技能證書,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就業競爭取勝的關鍵是自己的能力。
3.不愿從事外貿工作者分析
(1)工作能力預估不足。從調查結果來看,45%的學生畢業后不愿從事外貿工作者的原因為英語不好,其次為專業技能弱和專業不喜歡。不愿從事外貿工作的在校生認為,溝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其次為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只有12%的人選擇動手能力。看來不少學生對于意向職業較為理想化,不夠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2)意向職業預期偏高。對于意向職業的看法,44%的人表示看好,41%的人認為一般,只有15%的人不看好,顯然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的意向職業,并對其前景較為樂觀。在對意向職業預期月工資的分析中,41%的人選擇了3000元~4000元,24%的學生選擇了2000元~3000元,19%的人選擇了5000元以上,13%的人選擇了4000元~5000元,只有3%的人愿意接受2000元以內的工資。顯然,不愿從事外貿工作的學生對于意向職業的預期收入期望較高,將來在就業時可能會在初期遭受挫折。
三、國貿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態分析
1.工作崗位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國貿專業畢業生目前均在工作,就業率達到了100%,但是專業對口率較低,只有47%的畢業生在從事國貿專業相關的工作,53%的人選擇了非外貿工作。
從事外貿工作的國貿專業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工作崗位是單證員,其次是外貿業務員,再次是報關員和報檢員,少數人從事跟單員或者其他崗位,學以致用是他們的優先選擇。在分析自己現在的工作的主導因素時,42%的人承認是個人因素,28%的人是由于家庭因素,21%的人是考慮社會需求,只有9%的畢業生是由于朋友幫助才選擇現在的工作。
2.工作狀態分析
(1)工作滿意度。在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中,55%的人表示對目前工作一般滿意,34%的人比較滿意,4%的人表示非常滿意,同時有7%的人比較不滿意。與此相對應,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40%的人一般滿意,30%的人比較滿意,24%的人非常滿意,只有6%的人表示對工作比較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2)工資待遇。關于從事外貿工作者的月收入,55%的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21%的人在3000元~4000元,只有3%的人月工資在4000元以上,另外還有21%的人月工資在2000元以內。多數人對目前的工資待遇不夠滿意,希望能盡快提升。
與此相對應,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對于目前的工資待遇43%的人表示比較滿意,15%的人非常滿意,36%的人一般滿意,只有3%的人表示比較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顯然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更加滿足于目前的工資待遇。
(3)工作能力。在對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調查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勝任目前的工作時,46%的畢業生表示自己能力一般,33%的人認為比較勝任,13%的人自信地選擇非常勝任,只有8%的人表示比較不勝任。顯然,雖然他們從事的是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是經過工作實踐已經逐漸掌握工作相關的技能,對于目前的工作基本都能勝任。
關于從事外貿工作最需要具備的條件,現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是實戰經驗,其次是英語能力,再次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經過一年以上的工作實踐,多數人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夠勝任目前的工作。
3.專業學習效果
對于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來說,由于專業不對口,學校的課程對現在的幫助不大。36%的人選擇了一般,25%的人選擇了比較有幫助,30%的認為基本上沒有多大效果,只有9%的認為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課程非常有幫助。
四、調查結論
1.擇業傾向
(1)由于近一半國貿專業學生并非真正喜歡國貿專業,因此只有六成左右的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從事外貿工作。鑒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外貿工作的前景不如以往樂觀。
(2)擇業時國貿專業學生最看重的是職業發展,其次是個人興趣以及經濟收入,部分學生還會考慮工作環境、職業穩定以及家庭等因素。對于首份工作,學生多數持先就業后擇業的心態,部分人希望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于自主創業的風險意識較強。
(3)對于就業城市,國貿專業學生首選回家鄉發展,其次考慮省會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不愿意去鄉鎮工作。至于就業單位,近一半人希望能到穩定的國有單位工作,其次是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
(4)學生對工作的就業期望開始考慮社會需求的現實,愿意接受首份工作在2000元以內的月收入,相比較而言,希望從事非外貿工作的學生期望收入有點偏高,近六成人希望意向職業預期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
(5)國貿專業學生認為將來的就業競爭會比較激烈,最有競爭實力的條件是實戰經驗以及專業技能。從事外貿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同工作中均需要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2.就業狀態
(1)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較低,只有一半左右的畢業生選擇從事單證員、業務員、報關員等外貿工作。選擇或放棄外貿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個人因素,其次是父母或學校等外部因素。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更加注重未來發展和個人興趣。
(2)與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相比,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對于目前的工作更加滿意。目前做外貿的畢業生的月工資一般在2000至3000元,4000元以上較少。而六成以上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對于現在的工資待遇表示滿意。
(3)即使從事的是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是多數畢業生認為自己已經基本勝任目前工作。現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認為做外貿最重要的是實戰經驗,其次是英語能力,再次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4)一半以上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認為國際金額危機對工作的影響并不大,但是只有二成左右看好外貿的工作前景,不如從事非外貿工作的畢業生樂觀。
五、對策建議
1.拓寬專業教育
研究結果表明,國貿專業學生畢業后不一定選擇從事外貿工作,為了未來的職業發展,專業教育不能局限于國貿專業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鞏固學生牢固具備工作所需要的通用的溝通能力、管理能力、思維能力等職業能力。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適當再學習營銷或會計等第二技能,畢竟技不壓身。
2.強化實踐操作
大學生不能生活在“真空”的理想空間里,國貿專業學生尤其需要走入社會的大熔爐去親身實踐,積累豐富的實戰工作經驗,才能讓自己在就業競爭者立于不敗之地。我們不僅要在課程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注重實踐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或市場中去參加社會實踐,在失敗中學習專業技能。
3.深化職業教育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國貿專業學生對于意向職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未來發展缺乏實事求是的全面認識,部分學生的就業期望有點偏高,甚至少數學生有功利化或畏難情緒等不良心態。我們要結合社會實際以及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以及就業觀,理性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4.提升教學效果
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學生是由于英語不好、專業技能不扎實等客觀原因放棄選擇外貿工作。不少畢業生反映學校的課程教學與實際存在較大的差距,所學專業知識對工作的幫助不大,不能較好地學以致用。為了學生更好地擇業,我們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家庭以及個人等不同因素,因材施教,克服英語、專業技能等種種困難,同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5.完善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雖然學校開設了一定課時的就業指導課,但是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就業指導課對學生的幫助不大,不少學生反映就業指導針對性不強,指導內容甚至不符合社會實際,與企業需求脫鉤。因此我們不僅要加強就業指導的教師隊伍建設,尤其要注意相關的就業指導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切實有效地將就業指導貫徹專業教育的始終。
參考文獻:
[1]曾國良.對當地大學生擇業價值取向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11(8)
[2]李艷,杜國民,張彰.呼倫貝爾學院大學生擇業傾向調查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6)
[3]徐巖.社科類畢業生擇業取向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4)
[4]王磊.國防軍工專業畢業生擇業取向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5]蔣陽飛.和諧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構建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 (3)
[6]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2009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09(2)
作者簡介:吳旻,(1982- ),女,漢族,浙江東陽,講師,管理學碩士,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東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