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響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周期波動的共同因素作為二者傳導機制的中介,使得影響因素、產業結構變動和經濟周期波動組成一個循環運行的經濟系統。
[關鍵詞]產業結構變動 經濟周期波動 影響因素
經濟周期波動能夠使經濟運行狀態受到干擾和破壞,產業又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因此,宏觀經濟運行中,不僅影響因素的周期變動會引起產業結構變動,而作為經濟主體的產業結構變動也會導致經濟周期波動。同樣地,經濟周期波動會引起影響因素的周期變動而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動。
一、文獻述評
1.產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周期波動具有顯著作用。國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引起消費結構、投資結構等差異會形成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產業結構(威廉·配第,17世紀),而產業結構變動差異也將帶來經濟增長差異(庫茲涅茨,1971)。以新古典增長模型為基礎,運用多國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勞動和資本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轉移,能夠加速經濟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增長也會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轉換(RobinsonSyrquin,1986)。可以說,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個部門發展的過程。經濟增長植根于現代技術所提供的生產函數的累積擴散之中。這些發生在技術和組織中的變化只能從部門角度加以研究(RoStow,1971)。
我國學者研究主要著重于一二三產業對于經濟波動的影響,基本一致的結論是: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高,第一、三產業對經濟貢獻率較低(馬建堂,張新華),經濟發展經歷著從農業轉向工業再到服務業的過程,相應地產業人數也隨之發生轉移;對于整個經濟社會來說,各個生產部門技術、產量等的累積沖擊導致了經濟在某一時期實現經濟增長,而且這一產業結構變動趨勢存在著循環遞歸規律性(張新華,1988)。
2.經濟周期波動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同樣地,經濟周期波動對產業結構也會產生影響。歷次經濟周期中各個部門繁榮與蕭條的時間與經濟波動幅度不同(門德爾遜)。而且經濟增長速度與生產結構變動之間具有相關性(庫茲涅茨)。經濟周期波動的不同表現指標,諸如投資波動、產出波動和價格波動等會傳遞到各個生產部門,從而引起結構的周期性變動(馬建堂)。
由于經濟周期波動與產業結構密切相關,二者相互作用(盧建、張守一、袁阡佑、寧曉青、陳柏福、孫廣生)。
以上兩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強調二者之間關系,分析過程中也涉及到了影響因素,但沒有將影響因素、產業結構變動、經濟周期波動結合起來分析。因此,分析三者之間的傳導機制有助于從更微觀的層面了解經濟運行規律,使得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也在微觀基礎上更有規律可循。
二、產業結構與經濟周期波動相關性分析
經濟周期是經濟系統中宏觀的動態演化形式,產業結構變動則是中觀的動態演化形式,二者只是經濟系統變化的不同層面。不僅經濟機體在經濟波動和結構變動中實現著自身的增長,而且兩種變動之間也存在著影響因素這一邏輯聯系中介。影響因素引起產業結構變動,而產業結構變動導致經濟周期波動,同樣地,經濟周期波動引起影響因素的流動進而產生經濟周期波動,形成了一個經濟循環現象。
1.影響因素到產業結構變動再到經濟周期波動的傳導機制。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技術和勞動等影響因素在不同的部門間流動和重新配置,導致不同產業發展速度的差異、不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變化,形成產業結構變動。而產業結構的平衡與失衡會引起其平穩發展和轉換,從而引發經濟周期波動。
2.經濟周期波動到影響因素再到產業結構變動的傳導機制。經濟周期波動表現為社會總產值的波動,而社會總產值的變動會伴隨消費、投資、勞動力等影響因素的周期變動,這些影響因素的周期變動會導致產業結構的平穩與轉換。
綜上所述,影響因素的變動是產業結構與經濟周期波動的一個邏輯中介,因此,產業結構與經濟周期波動會由于影響因素的中介作用而形成一個循環的經濟運行系統。
三、影響產業結構和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分析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出產業結構的變動與經濟的波動有著明顯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只是宏觀和中觀層面的,需要借助其影響因素這一微觀中介來進一步分析其傳導機制。對影響產業結構和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分別進行歸納,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產業結構的變動和經濟周期波動的共同影響因素有消費結構、投資結構、勞動力、全要素生產率、技術創新、凈出口、制度因素等。
1.消費結構。在經濟擴張期,隨著社會總產值的增加而引起消費需求的高漲,相應地,有些產業部門需求增加,產業之間的結構進行升級轉化,促進經濟實現高速增長。而經濟高速增長又會引起消費進一步高漲,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同樣地,在經濟收縮期,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2.投資結構。投資是國民收入分配和流量的運動。投資因素微觀的周期波動表現為企業存量的變動,又反應為中觀層面的產業結構存量變動。投資結構的合理配置,會引起設備生產、投資規模等極具擴張的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經濟持續增長一段時間后,會導致產業間的配置比例嚴重失調而引起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與此同時,高速增長產業的投資退出與緩慢發展產業無法及時和有效地吸納投資,使經濟陷入衰退期。
3.勞動力。勞動力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是產業結構演進的必要條件。一個新的或擴張中的產業部門擁有的勞動力越多,該部門就能得到較快發展。隨著產業結構由一二三→二三一 → 三二一的轉變,勞動力也隨之轉變。而這也會導致經濟周期波動,經濟周期波動中,產業的收縮與擴張會引起勞動力的流出和流入。
4.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結構變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定的產業結構表現為一定的技術結構。技術創新導致技術結構的變動,進而引起產業結構的相應變動,經濟周期隨之波動。在經濟周期波動中,處于上升期的產業進行生產和市場擴張,積極吸納技術創新,而處于衰退的產業進行生產和市場收縮,技術創新動力減弱,引起技術結構變動。
5.全要素生產率。由于全要素生產率的不同導致了產業、行業之間的資金、勞動力等的生產要素的流動,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動。而在產業結構引起的經濟周期波動中,全要素生產率高的產業具有較強的吸收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促進產業的進一步擴張;全要素生產率低的產業,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具有強的流出傾向。
6.凈出口的變動。凈出口的變動會對我國產業結構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我國長期以來都以出口為導向來促進經濟增長。
事實上,我國進口的產品大都作為某些企業投入要素的互補品,形成生產要素投入的乘數效應,進而通過出口增長率的提高對我國產出增長率產生凈作用(張鶴等,2005)。產出波動對凈出口波動的沖擊反應過程表明,貿易差額的變動會引起宏觀經濟的波動。
7.制度因素影響。制度(體制)方面的沖擊。體制變革成為中國經濟經歷的影響最深遠的整體性、持久性的外生沖擊之一。漸進式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存在的短期激進性引起經濟的震蕩,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又與經濟周期的階段相吻合,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與制度的變遷有關。
四、總結
由影響因素、產業結構變動和經濟周期波動組成的循環經濟運行系統,推動經濟發展在繁榮與蕭條更替中呈現上升趨勢。
參考文獻:
[1]劉金全.現代宏觀經濟沖擊理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2]寧曉青,陳柏福.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報.2008(11).
[3]劉金全,王軍.我國經濟波動中的經濟沖擊特征.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3).
[4]馬建堂.周期波動與結構變動.經濟研究.1988(6).
[5]孫廣生.經濟波動與產業波動(1986—2003)——相關性、特征及推動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6(3).
[6]陳柏福.經濟周期波動與產業結構變動:一個文獻綜述.湖南社會科學.2010(6).
[7]姜彥福,林盛,張衛.我國產業結構及其變動因素分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8]董琨,原毅軍.中國產業結構演變與經濟波動關系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9]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經濟研究.2011(5).
[10]張新華.經濟波動中的產業結構變化.管理世界.1988(2).
作者簡介:李子成,男(1977- ),彝族,大理州永平人,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云南民族大學,職稱為講師。主要教研方向為區域經濟學、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王穩妮,女(1980-),漢族,陜西富平,現為中央財經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學、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