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蘭州高新區近幾年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人均產值效益逐年提高;總收入快速增長,但產業附加值未同步增長或消耗水平高;高新區占地區經濟總量不斷增大;內資企業是高新區的經濟主體,但三資企業經濟效益更好、發展速度更快。高新區科技投入產出實際量逐年增長,但科技經費投入比重不足;高新區可能存在資源利用率和配置準確率不足。高新區產業集聚水平較低,尚未形成真正有實力的優勢產業領域。
[關鍵詞]現狀 創新能力 產業集聚 蘭州高新區
一、問題的提出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是具有相似性質和功能的科技與工業綜合的地域組織,主要指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在一定地域內的相對集中,在空間上以功能不同的園區組成。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世界大多數國家設立高新區以發展高技術產業。自1991年國務院批建第一批國家高新區以來,高新區發展已有20年歷史,截至2011年8月,全國共有國家級高新區88家,未來很可能突破100家,我國已進入高新區的規模發展期。
蘭州高新區在驅動甘肅省經濟發展、吸納外資、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接納就業人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蘭州高新區還未形成真正的“高質量”,導致產業升級乏力、投資效益低下,制約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影響區域整體競爭力。
二、蘭州高新區發展現狀
1.發展概況
蘭州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的首批27家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經過多年建設,高新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發展。
但與其他國家級高新區相比,蘭州高新區未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在全國的綜合排名靠后,存在的問題有:(1)高科技產業和企業過少;(2)企業規模普遍較?。唬?)企業創新能力不足;(4)發展空間不足,沒有成規模的產業基地,聚集經濟效應不明顯,產業鏈不成熟;(5)政策不到位,設施不完善;(6)經營管理體制不健全等。
2.蘭州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蘭州高新區發展綜合指標分析
分析指標包括:高新區總收入、工業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工業生產總值比重、凈利潤、實際上繳稅、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創匯總額、企業數、年末從業人員、企業均收入。
指標數據略,通過分析:①2005年至2009年蘭州高新區總收入年均增長率為36%,凈利潤年均增長率為30%,企業數年均增長率5%,人員年均增長率22%,企業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29%,說明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人均產值效益逐年提高。②凈利潤從2005年的890363千元增至2009年的3291696千元,但從每年凈利潤的同比增長來看,2006年為63%,2007年為144%,而2008年僅為4%,2009年更降至-1%,說明高新區在總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產業附加值未同步增長或消耗水平高。③出口創匯總額的變化與凈利潤相似,從2005年的40612千美元增至2009年的205175千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8%,但從每年出口創匯額同比增長來看,2006年為3%,2007年為71%,而2008年、2009年降至-1%,說明高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實質程度有待進一步分析。④高新區占所在城市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5年的5.75%增至2009年的13.78%,年平均增長率24%,占所在城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05年的14.77%增至2009年的26.87%,年平均增長率16%,實際上繳稅費從2005年的593543千元增至2009年的5221048千元,年平均增長率為72%,說明高新區經濟占本地區經濟總量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是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
(2)蘭州高新區內資、三資企業發展比較
對比2005年~2009年蘭州高新區內資、三資企業狀況,分析的指標包括:內資和三資企業的總收入、占高新區總收入比重、企業數、占高新區企業總數比重、年末從業人員、占高新區人員總數、勞動者報酬、人均收入、企業均收入。
分析結果:①內資企業歷年總收入占高新區總收入比重87.54%~93.99%,企業數占高新區企業總數比重95.98%~96.98%,從業人員數占高新區從業人員總數比重95.05%~96.82%,說明內資企業是高新區的經濟主體。②三資企業的企業均收入和人均收入都大幅超過內資企業指標值,說明三資企業較內資企業經濟效益好、發展速度快。
三、蘭州高新區創新能力分析
1.蘭州高新區創新能力主要指標分析
對2005至2009年高新區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分析的指標包括:科技經費支出、科技經費占總收入比重、科技活動人員合計、科技活動人員占總人數、創業中心在孵企業數、在孵企業總收入。
分析結果:(1)科技經費支出額從2005年104862千元增至2009年1184775千元,年平均增長率達62.41%;科技活動人員從2005年2534人增至2009年13960人,年平均增長率達40.67%;創業中心在孵企業總收入從2005年574138.2千元增至2009年836425千元,年平均增長率達7.82%;說明蘭州高新區科技投入產出逐年穩定快速增長。(2)科技經費占總收入比例2005年為0.62%,2009年為1.52%,最高的2008年為2.02%,這與OECD將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比例超過7.1%劃為高技術產業的標準有很大差距。
2.蘭州高新區創新能力效率分析
本文選擇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方法的基本模型——C2R模型分析蘭州高新區創新效率。
(1)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效率DEA分析
本文未直接對蘭州高新區的創新效率進行DEA分析,而是選擇對甘肅省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效率進行DEA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DEA法實質是對各決策單元作相對比較,如果決策單元過少,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現實意義,目前只收集到2006年至2009年較完整的高新區數據,用DEA法判斷這四年的相對效率,結論價值低;二是蘭州高新區是甘肅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地理區域,通過分析甘肅省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效率來推斷高新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具有可行性。
①投入產出效率DEA初步分析
這里C2R模型選擇8個投入指標(Xi,i=1,2,…,8)和7個產出指標(Yj,j=1,2,…,7)。投入指標包括企業數(個)x1、年末固定資產原價(萬元)x2、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人年)x3、RD經費(萬元)x4、科技活動人員(人)x5、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萬元)x6、技術改造經費(萬元)x7和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人)x8;產出指標包括當年價總產值(億元)y1、主營業務收入(億元)y2、利潤(億元)y3、利稅(億元)y4、新產品產值(萬元)y5、新產品銷售收入(萬元)y6和專利申請數(項)y7。
整理出2000至2008年甘肅省高技術產業上述指標值,將各年份作為相應的決策單元(DMUn, n=1,2,…,9),帶入C2R模型線性規劃問題計算式中,采用Matlab軟件對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有效性進行評價,得到效率評價指數值,見表1:
由表1可知,DMU1、DMU2、DMU3、DMU6、DMU7、DMU8和DMU9的效率評價指數為1.0000,根據DEA模型定義,這7個決策單元至少為弱有效。DMU4和DMU5的效率評價指數小于1,為DEA非有效。為進一步確定各決策單元有效性和非有效的原因,根據C2R模型進一步計算λ、Sˉ、S+的值。(過程略)
由運行結果可知,DMU2和DMU6的θ=1,Sˉ=S+=0,說明決策單元DEA有效,即2001和2005年高技術產業的投入產出有效率;DMU1、DMU3、DMU7、DMU8和DMU9的θ=1,但是Sˉ>0,DMU3和DMU7的S+>0,DMU1、DMU8和DMU9的S+=0,說明決策單元DEA弱有效,即2000、2002、2006、2007、2008年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效率弱有效;DMU4和DMU5的θ<1,說明決策單元DEA無效,即2003和2004年高技術產業投入產出無效。
②DEA弱有效和無效的原因分析
進一步分析導致DMU3、DMU7弱有效和DMU4、DMU5無效率的原因,根據C2R模型構建DMU'3、DMU'4、DMU'5、DMU'7(過程略)。
從計算結果可知,導致DMU3弱有效的原因是:投入方面,年末固定資產原價投入過剩1417萬元、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投入過剩54人年、RD經費投入過剩202萬元、科技活動人員投入過剩221人、技術改造經費投入過剩421萬元、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投入過剩586人,企業數投入持平,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投入過低7萬元;產出方面,除了當年價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利稅為正常產出外,新產品產值、新產品銷售收入和專利申請數的產出均不足,其中新產品產值的產出過低4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產出過低897萬元、專利申請數產出過低2項。
導致DMU7弱有效的原因與DMU3的原因相似,具體數值不同,此處略。
導致DMU4無效率的原因:投入方面,企業數投入過剩4個、年末固定資產原價投入過剩16561萬元、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投入過剩168人年、RD經費投入過剩1907萬元、科技活動人員投入過剩1182人、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投入過剩165萬元、技術改造經費投入過剩113萬元、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投入過剩768人;產出方面,當年價總產值產出持平,主營業務收入過低1億元、利潤過低1億元、利稅過低1億元、新產品產值過低1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過低6816萬元、專利申請數過低13項。
導致DMU5無效率的原因與DMU4的原因相似,具體數值不同,此處略。
綜上,甘肅省高技術產業的投入產出在2000至2008年9年中有2年DEA無效、5年DEA弱有效。導致DEA無效和DEA弱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對投入資源的利用率不高,以致生產要素產出效率較低,應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資源配置準確率來提高高技術產業的投入產出效率。
將上述計算結果與蘭州高新區創新能力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蘭州高新區創新能力存在:資源利用率和資源配置準確率不足,使得實際科技投入不斷增大的同時,一些科技投入產出指標可能存在投入冗余或投入不足,最終導致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
四、蘭州高新區產業集聚水平分析
1.產業集聚水平的測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