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治理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議題,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審計理應充分發揮審計功能,服務國家治理。國企審計是國家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審計目標是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促進國有企業科學發展,促使國有企業貫徹落實有關國家宏觀政策,加強對國有企業資金、權力和責任的審計。本文試圖結合作者自己的審計實踐,從國家治理角度對審計機關如何深化國企審計進行探討,重點從國企審計范圍的拓展、國企審計方式的創新、國企審計整改工作的強化等方面進行分析思考,通過全面加強對國有企業的審計監督,發揮國家審計預防、揭示、抵御三大“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實現國家善政良治。
[關鍵詞]國家治理 國家審計 深化 國企審計 思考
2011年7月8日,劉家義審計長在中國審計學會第三次理事論壇上提出了“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審計應在國家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新的理論觀點,至此,關于“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的議題就被學術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和廣泛研究。國家審計既是國家治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治理“戰略”的監督、促成和實現力量,是國家治理的工具,應該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下,審計機關如何圍繞現階段我國國家治理的任務和目標開展企業審計工作,深化轉型,以更好的推動和服務國家治理,并從完善“國家治理”的角度深化國企審計,分析國企審計新方向、新方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本文從換角度、新方法、強整改等三個方面從國家治理的視角來進行思考。
一、國家審計機關從“國家治理”角度深化國企審計的必要性
國企審計是伴隨著國有企業發展而不斷成長、成熟的,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年來經過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國有企業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家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對鞏固和發展共產黨執政地位與社會主義制度有著重大意義。鑒于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國進入“十二五”重要戰略機遇期,決定了審計機關有必要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行業布局和監管狀況等方面,從“國家治理”的新角度進行探索和思考,深化對國有企業的審計監督,當好各級黨政領導的參謀助手,規范和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并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提出建設性建議,為當地黨委、政府和企業服務,發揮國家審計監督、評價、鑒證功能,促進國家治理的完善,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二、深化國企審計在服務國家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國企審計是國家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審計目標是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促進國有企業科學發展,加強對國有企業資金、權力和責任的審計,推動其轉變發展方式、落實宏觀政策、加強經營管理、防控重大風險、創新機制制度和推進反腐倡廉。近年來,國企審計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規范和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在深化國企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國有經濟安全、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服務國家治理,在推進國家實現善政良治過程中發揮其“免疫系統”的特殊作用。
三、國家治理視角下深化國企審計的基本思路
1.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轉換角度拓展國企審計范圍,深化國企審計
審計機關主動地圍繞黨政工作中心和重點,通過對國有企業的微觀查處與揭露,利用國家審計的系統性、全局性和宏觀性的思維角度,從制度、體制和政策層面分析問題與矛盾,分析國有企業現有布局、發展和監管狀況以及存在問題,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轉換角度拓展國企審計范圍,深化企業審計。一是促進國企優化重組,提升國企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針對目前國有企業資產營運效率不高、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審計機關從推進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盤活國資存量的角度進行審計,提出國企優化重組的審計建議,提升國企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二是查處國企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地方黨委政府的威信度。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體制改革漸進之間的諸多矛盾,致使國有企業腐敗案件多發,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了黨委政府的社會公信度。審計機關主動適應黨委和政府的需求,適應人民群眾的期望,加大揭露和查處國有企業的違法違規問題。三是推進完善制度,提升黨委政府對國企的駕馭能力。審計機關應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調查、財務收支審計等形式的審計,總結發現國企治理結構失衡、內控監管缺失等重大制度問題,通過審計信息、審計要情、審計專報(函)等形式,將問題和建議反饋給黨委政府等管理部門,促進完善國資監管制度,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提高黨委政府對國企的監管力度。
2.創新審計技術方法,通過審計信息化來深化國企審計
現行國有企業審計一般都是事后審計,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審計查賬方法,當審計發現違規問題時,國有資產已經被侵占流失或存在損失風險。審計機關要更新審計觀念,積極創新審計方式,包括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和采用新的審計技術方法等方面,通過審計信息化來深化企業審計,以達到及時主動地去感知企業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把風險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國有企業審計領域,隨著企業電子化、網絡化管理日益深化,國企審計實施面臨著嚴峻的信息化挑戰。國有企業經營業務廣、業務數據量大,而且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企業會計信息越來越復雜。計算機審計是提高企業審計效率的最有效手段,計算機審計的開展,使審計人員能夠從容應對國有企業海量的財務、業務信息,從大量原始、枯燥、繁雜、重復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擴大審計覆蓋面,提高了審計效率,從而更有效地推進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審計機關應用信息化帶動審計技術方法創新,一是要積極進行國企計算機方法體系研究,二是要積極開展國企信息系統審計,三是要建立國企數據庫建設,嘗試聯網跟蹤審計,以增強在信息化環境下查錯糾弊、規范管理、服務國家治理的能力。
3.跟蹤督促整改,促進企業審計結果公開來深化國企審計
針對被審計單位存在一些問題屢查屢犯,消極整改等問題,審計機關要在審計基礎上跟蹤督促整改,不斷采取措施,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領導,通過人大的權力監督、部門的聯動監督和社會的輿論監督,提升審計結果,強化審計整改工作。企業審計要在把握總體、突出重點的基礎上,關注宏觀,從體制、機制上加強分析,綜合提煉“精品”成果,反映出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方面的問題。開展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從局部到全局、從微觀到宏觀的深層次分析,提出改革體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規范機制、強化管理、防范風險的建議,為政府部門完善體制、機制服務。并積極促進審計結果公開,通過公開審計結果,擴大影響力,讓社會公眾通過對審計結果的關注,參與到對權利的監督制約當中,加強社會監督和問責力度,以問責來促整改,解決屢審屢犯問題,促進完善體制機制制度,通過審計成果的綜合開發和利用,積極提煉“精品”成果來深化企業審計,為實現國家良治服務,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之,國家審計機關要抓住企業審計新機遇,審時度勢,把握國家治理新目標,找準企業審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結合點,緊緊圍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個中心,及時跟進監督,注重“宏觀高度”和“微觀深度”兩個方面的結合,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審計,為國有經濟實現綜合性、系統性和戰略性轉變發揮作用。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三”審計理念,深入推進項目管理創新、業務實施創新、技術方法創新,促進企業審計規范化、數字化,切實加強企業審計文化和職業道德建設,努力提升企業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和實務能力,深化轉型,拓展企業審計領域,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審計環境和國家治理目標,為國有資產的安全保駕護航,為實現國家“良治”出謀劃策,充分發揮企業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崔倫剛,周榮青.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作用及路徑選擇.江蘇省審計科研所網站,2011.12.7
[2]張世鵬.企業審計要在促進實現國家良治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審計,2012年第01期
[3]蔡春,蔡利.國家審計理論研究的新發展——基于國家治理視角的初步思考.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