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這位叱咤風云的上海灘“大佬”,在攝影棚的沙發(fā)上呈“大”字型坐在你面前時,有種不可侵犯的王者風范,氣場仿佛是一道透明的墻:他在咫尺之地,但偏偏有點“生人勿近”的味道。
在熒幕上的槍林彈雨里出生入死,近期又即將以大漠霸主的身份在《建元風云》里馳騁沙場,但回歸現實,呂良偉卻是禪宗佛法下禮拜的一枚虔誠信徒。一面擁有四海廣闊的天地氣度,一面胸懷慈悲萬物的憫人之心,人生路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無聲歲月在彈指間成就了一個“王者”獨具的禪機。
幾十年來的光陰,他從未停止過腳下的步伐。事業(yè)上的瓶頸與沖刺,生活里幾度婚姻愛情的變遷與感悟:時光如一柄剛柔并濟的利劍,將他身上貪嗔的尖刺毫不留情的挑去,鮮血淋漓的奮起再戰(zhàn)后,從痛楚中悟出真諦,摒除了狂傲不遜,從理智中新生出王者的不羈風度。
歲月鎏了金,就別再回頭追
對于今天的呂良偉來說,昨天那部引發(fā)萬人空巷的《上海灘》是個真實存在過,卻開始泛黃的標志。如今仍然有人在網絡上討論那個光可奪主的“丁力”,但抽著雪茄的呂良偉卻稱自己回不到“丁力”了。
這些年若有無所事事的午夜,他偶爾也會翻看那部讓他家喻戶曉的《上海灘》,回味那段“轉千彎,轉千灘”的風云歲月。然后卻在猛然間發(fā)覺,自己離“丁力”已經遠得計不清里程,那個跟隨周潤發(fā)在上海灘叱咤風云的浪子跟自己逐漸陌生起來。“‘丁力’現在對我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他代表了我人生里某一段真實的心路歷程。三十年前我覺得自己就是他,胸膛里有永遠使不完的‘沖動’和‘拼勁’;三十年后我終究回歸了‘呂良偉’,擁有另一種傳奇與生活。”
一如呂良偉自己所說,辭別“上海灘”后,他與同時竄紅的周潤發(fā)可謂戲路各異:后者起手強勢,在演藝道路上可謂人人景仰,但過猛的勢頭讓他在風頭浪尖上將戲路越收越極致,如今一覽眾山,卻略顯孤寂;對呂良偉而言,定位廣泛讓他漸行漸寬,人生有起有落卻未傷大雅,讓他在幾許顛仆之后落地站穩(wěn),塵埃落定得更加心安理得。
幾十年來的光陰,他從未停止過腳下的步伐。事業(yè)上的瓶頸與沖刺,生活里幾度婚姻愛情的變遷與感悟:時光如一柄剛柔并濟的利劍,將他身上貪嗔的尖刺毫不留情的挑去,鮮血淋漓的奮起再戰(zhàn)后,從痛楚中悟出真諦,摒除了狂傲不遜,從理智中新生出王者的不羈風度。
“年輕時,駛過一個海灘就感悟歷盡了千帆,其實卻幼稚的忽略了身后還有巨浪未來,當你真正歷盡人世時,便不會再去為自己的人生產生任何感慨,因為那個時候你已經完全掌控了某種變化,以后還有起伏轉折,都只是一個循環(huán)。就像第一次被魚刺哽在喉中的時候會感到驚恐和慌張,但下一次、再一次就會從容的把它拔出來,然后發(fā)現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沒有任何事會再讓你措手不及。”
再后來他不再執(zhí)著去尋找“丁力”,而是從容的走,摔倒之后默默爬起來,歲月在他身后的故事里鎏金,不過他早已習慣只去領悟,再不去刻意的觸碰。
從容不驚是修行
呂良偉信佛,從8歲起皈依成了俗家弟子,也是目前為止出演過最多佛教題材作品的演員。他一一數過,仿佛捋動時間繩結上的念珠: 85年演達摩,99年演第二次達摩,2010年演元祖慧能,2012年扮演佛祖釋迦摩尼。虔誠的信徒以一種完全信奉的姿態(tài)去詮釋佛家典籍里的故事,并在時代浮躁里取得一片寧靜,悟出菩提。
1992年,他憑電影《跛豪》里的“跛豪”一角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在電影上映前,他專程去到監(jiān)獄中與該片的人物原型見面,本著一種謙虛的尊重征求同意。對方看完影片后,隨即被呂良偉的演技折服,只提出制片方以自己名義捐獻一筆款項給慈善機構。——縮小自我,放大他人,盡量去尊重,是呂良偉從佛學中悟到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從戲里戲外影響著他,形成一種具有禪機的處世模式。
呂良偉的三次婚姻都不免引人注目,他與周海媚、鄺美云的兩段婚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引人唏噓,直到2001年和商界女強人楊小娟再次走進婚禮殿堂,才真正得到安定。三次婚姻讓呂良偉對人生有了新的感觸:“鉆石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堅硬的物質。那么鉆石是靠什么物質來切割打磨它的呢? 答案——靠另一顆鉆石。相愛相守是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個技術活,別想著結婚了就一勞永逸。”
談到妻子,呂良偉臉上有種特別的驕傲。妻子盡管是圈外人,但不管是在經商,還是在影視上,都具有獨到的眼光。在胡軍還未憑《藍宇》問鼎金馬獎時,這位呂太太早已通過網絡對這部同志題材小說產生了巨大興趣,并建議將其版權買下,由呂良偉出演胡軍后來扮演的“陳捍東”一角。但由于題材敏感,思想較為傳統(tǒng)的呂良偉害怕觀眾無法接受自己的這種“轉型”,而決定放棄。盡管后來這個故事成就了如今的劉燁和胡軍,但他并沒有特別的遺憾。
“有些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多半都將擦身而過。佛家講一個‘緣’字,所以我相信萬事隨緣,不去強求或不理性的執(zhí)著。‘佛’教會我們如何離苦得樂,如何擺脫‘貪嗔癡’的糾纏,不被欲望所控制。對于任何事我會提醒自己用一種淡然的心情去面對,這也算是信佛的一種成就和因果。”
這是個容易急功近利的焦躁時代,呂良偉卻在生活里從容不驚進行一種鬧中取靜的修行。他認為:時代浪潮里人人都在追趕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是靚衫款式層出不窮的更替,也可以是香車座駕的爭相換代。
“變化是無窮并不會停止的,但生命卻是有限的,與其用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去甘心被欲望捆綁,患得患失的比較高低,還不如放寬心態(tài)去身處變化之外。”
《環(huán)球生活》對話呂良偉
《環(huán)球生活》:最近兩部你參與的熱映作品《木府風云》與《建元風云》,都帶了個“風云”的字眼,你覺得自己最“風云”的時期是什么時候?
呂良偉:我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這種“風云”的日子。戲里是,戲外亦然。我是個希望獲取精彩和掌聲的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被人追捧是件過癮的事,不過我信奉佛教,內心隨時可以得到安寧,隨時可以離苦得樂。
《環(huán)球生活》:那么對于你來說,什么是“苦”,什么是“樂”?
呂良偉:佛家說的“苦”是一種麻木的生活狀態(tài),很多人心甘情愿的在名利里掙扎而不得救,被欲望控制卻不自知,去盲目的追逐和比較,就是“苦”;相對來說,“樂”是一種釋然和大自在,我現在做所有事都去盡力,但不讓自己費力。我做生意可以滿足我的生活必須,演戲對我來說只是一種調劑,就像很多有錢人打高爾夫一樣愜意,所以我不被片酬的問題捆綁,可以隨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挑選角色和劇本,這是屬于我的“樂”。
《環(huán)球生活》:曾經經歷過兩次失敗而終的婚姻,現在的第三次婚姻到目前為止都十分穩(wěn)定,你覺得維持這段婚姻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呂良偉:互補。我和現在的太太無論在事業(yè)和生活上都是互補的,她會給我很多工作上的意見,盡管她是圈外人,但對任何事都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獨到的目光。我非常享受現在的生活模式:工作、生活,劇組、家庭,家人、朋友。他看似有些悶,但對于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悶”也可以理解成一種生活上的穩(wěn)定。
《環(huán)球生活》:這幾年你的戲一直離不開“王”,紂王、晁蓋、以及即將開播的《建元風云》里的托雷(忽必烈之父)都是領導者的角色,在生活里你在朋友和家人中間表現出領導者的風范嗎?
呂良偉: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要身邊的人對他折服,那一定需要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和擁有別人不及的閱歷和經驗。你走的路比別人多,才可以給別人最準確的意見和方向。我身邊會有很多人會因為某些事來詢問我的意見,我通常會在這個時候感到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事:被人需要。
《環(huán)球生活》:離《上海灘》過去了三十余年,怕老嗎?
呂良偉:我怕自己心態(tài)的老,不過這跟數字時間的老是兩碼事。我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被家庭和事業(yè)同時需要著,所以感受不到那種“老”的感覺。《上海灘》是一個象征我開始的標志,不過在哪里結束對我來說一直都是個未知數,我從來不給自己設立此類的問題,都把它拋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