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的廣東佛山“限購令松綁風波”以來,已有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松綁跡象。而近期江蘇南京、浙江義烏等地也被曝出變相松綁現象,與此同時,國務院督察組也已對調控落實情況展開調查。有專家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房價回升是積蓄已久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合理釋放,而國家調控政策也將持續下去,短期內出現調控放松并不現實。
地方政府動作不斷
7月23日,南京市政府發布《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出現支持南京市“321”人才本地購房的政策相關內容,這被業內解讀為違背樓市調整政策,是變相給樓市“松綁”。就在發文稱免除“321”人才購房的限購令當日,南京官方11小時內在其微博連發兩條“澄清”消息,否認“松綁”樓市。
據悉,《意見》表述為:“將積極支持人才住房消費,入選‘321’計劃的人才,正常繳納公積金的可優先享受公積金貸款;首次購買自住商品房住房,視同南京戶籍,并可按五年內個人所得稅市以下留成部分,給予購房補貼。”
同時,據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官方微博“南京發布”發文稱:政府特批購房資格僅針對入選南京“321”計劃的高端人才,總數不超過3000人,“是將執行調控政策與地方政府吸引人才政策的有機結合”。
而南京市政府也強調,南京沒有出臺放松房產限購政策,“堅決貫徹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對調控政策執行決心不變,方向不改,力度不減。”
雖然業內分析認為,南京此次打“人才”牌較為巧妙,不會被叫停,且開放人數有限,更多為提振市場信心。而南京房地產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也表示,人才引進一直有扶持性政策,包括人才公寓、安家費等,與救市無關,而公積金支持首套房和保障性住房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不應過多解讀。但已有多位相關人士指出,南京市此番舉措反映出地方政府放松調控政策動力十足。
其實在南京市成功打出“擦邊球”之前十天的7月13日,一條有關廣東珠海叫停樓市限價、全面放松房產市場的消息就廣為流傳。有消息人士稱,當天下午,珠海市住建局的確召開會議決定縮小限購范圍,限價也“不再是調控主要手段”。但次日凌晨,松綁令被連夜叫停:媒體報道稱珠海房產部門已經緊急叫停了松綁,繼續維持限價政策。
對于珠海這個去年11月1日成為全國首個既限購又限價的“雙限”城市而言,試圖放松限購或許有些“多此一舉”的意味。據珠海業內人士稱,今年5月份,珠海樓市的網簽數據已經恢復到了“雙限”之前的水平。而珠海市住建局針對“松綁”風波也作出通報,稱目前的調控政策取得了顯著效果,將嚴格按照中央、省的精神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調控的具體措施沒有任何調整,但通報全文未對風波的存在作出否認。
實際上,這并非首個被緊急叫停的松綁令。此前已有多個松綁政策被叫停:2月9日施行,2月12日被叫停的“免契稅還享受財政補貼”的“蕪湖新政”;2月21日起維持了一周的“居住證滿三年可買二套房”的“上海新政”;6月25日執行僅一天的打破“認房又認貸”且給開發商政策優惠的“河南新政”。
此外,據了解,佛山、成都也曾因試圖放松限購政策“紅線”被叫停。
“限購令”過期
對于政策的松綁尚有據可循,然而某些城市限購令的過期,卻顯得更加隱蔽。
近日,有消息稱,義烏自去年年底后,已經取消限購政策,義烏不執行“限購令”已達7個月之久。8月1日晚10點,義烏市委宣傳部通過官方微博正式對此作出回應:從市住建局獲悉,義烏繼續執行房產限購政策。次日凌晨2點,義烏市宣傳部進一步更新微博:義烏市住建局表示,義烏市從未宣布取消“限購令”的實施。
資料顯示,2011年3月底,義烏市出臺地方版的樓市“限購令”,這份名為《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實施意見》第五條規定,2011年3月29日~2011年12月31日,義烏實施住房限購措施,具體如下:義烏及外市居民家庭,可在本市新購買1套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存量住房);對已在義烏新購1套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及外市居民家庭,暫停其新購住房。境外機構和個人在義烏購房的,嚴格按上級規定執行。對違反規定購房的,不予辦理房地產登記手續。
據媒體報道,去年底圍繞義烏“限購令”是取消、延續還是重新修訂,在義烏樓市引起很大爭論,但均無官方明確說法。而一位當地市場觀察人士說,去年下半年以來,諸多義烏小商品經營戶生意大幅下降,利潤萎縮,房屋購買力大幅下降。在這種經濟下行壓力中,義烏房價還是能維持高位運轉,其中“限購令”名存實亡起到關鍵作用。
事實上,“限購令”有明確期限的城市不在少數。據《新華日報》報道,去年全國48個限購城市中,36個城市的限購政策沒有給出實施的截止時間,福州、廈門、海口等12個城市對限購政策給出具體截止時間。其中,南寧截止時間為2012年2月29日,其余11個截止時間都為2011年12月31日。
關于限購政策過期問題,近期住建部相關人士稱,他們已知會地方政府,限購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府需在到期之后對限購政策進行延續。
調控決心不動搖
自今年初起,各地方政府變相松動房地產調控政策就屢有發生,而進入第二季度以來,多個城市房價的陸續回升,也讓業內對調控效果產生質疑。
據不完全統計,6、7月間,中央方面關于樓市“維穩”的公開講話就不少于10次。而在7月19日,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嚴格房地產用地管理鞏固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的緊急通知》,再次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得擅自調整放松要求之后,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決定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察組赴16個省(市)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察。
據悉,此次督察的重點為:住房限購措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住房用地供應和管理、稅收政策執行和征管等情況。
國務院督察組強調,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處在關鍵期,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國家各項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切實防止房價反彈;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別是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滿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
從目前已透出的情況看,國務院督察組對16個省市的樓市調控效果給予了肯定,但同時也給湖南、湖北、河北、廣東江門市四個地區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和建議。一位接近國務院督察組的人士表示,國務院督察組之行本身,就是定調“從嚴調控”。
采取督察組的形式對調控落實情況加以監督,足以體現國家的重視程度,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近期也對媒體表示:“現在是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關鍵期和敏感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全局。所以要防止房價反彈,就要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局部利益服從全局,短期行為服從長期發展戰略。”
國際金融投資家聯合會執行主席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博士向記者表示,在長時間的從嚴調控之后,房價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軟著陸,而當前階段可以預期的房產稅推廣也將有助于穩定樓市。孫飛同時建議,在全國全面的調控之后,今后對房產過熱地區的精確調控將更加重要,“對于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政策必須從嚴,但對于西部等待發展地區,也應該逐步適度放松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