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總丟了金箍棒”(以下簡稱花總)是新浪微博上的一個認證用戶,其真實身份是一名互聯網人士,姓名不詳。兩個多月來,“花總”專注于揭露“世界奢侈品協會”的真實身份,在他的攻勢下,“世奢會”陷入輿論漩渦。
無論是協會“非盈利”的真實性、經營的合法性,甚至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歐陽坤本人的身份背景亦受到廣泛質疑。對花總的質疑,歐陽坤迅速反擊,其表示已經向上海警方報案。而花總也不示弱,其表示目前正在配合相關部門調查世奢會。
而有趣的是,不少地產商也在此次事件中紛紛“中槍”。包括星河灣 、招商、萬通等知名房企都被指與世奢會有過合作。但在隨后對此知情的開發商中,多數把和世奢會的關系“撇清”了。
漩渦中的世奢會
此前稱多次受到匿名人士恐嚇的花總,一路從上海南下,一度躲到越南河內,花總用半帶調侃的口氣說:“請保鏢很貴,還不如一路到越南玩。”花總表示,北京工商部門已回復他,北京兩個行政區已組成聯合調查組,調查正在進行中,他本人也將起訴歐陽坤。
在此之前,針對花總的質疑,世奢會以故意損害商業信譽罪向警方報案,后經多家媒體及當事人雙方證實,上海公安局虹口分局已經立案。“上海警方認為此案疑點很多,一直希望歐陽坤來上海聯系,但他不敢出面”,花總說,他已經做好了對簿公堂的準備,而且手上有很多證據,包括幾個人證。”
“我們現在知道為什么會被暗算了。”8月7日,歐陽坤在電話里對記者說,因為之前對保護知識產權打假,得罪了一些網站,所以遭到報復,他現在正打算起訴損毀世奢會名譽的一些媒體。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官方網站顯示:“世奢會”是經美國政府批準并由美國國務院簽署認證成立的國際非盈利組織,總部在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組織。
最近幾年,讓“世奢會”在中國聲名鵲起的原因就是其不斷發布的各種奢侈品領域數據報告。這些報告涉及國人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量和分類統計、中國豪車市場購買力調查、中國豪宅市場分析等多個領域,其數據被頻繁引用。
早在今年5月,世奢會發布的“奢侈品牌Top100”榜單引起網友質疑,該榜單中二線品牌排名很靠前,還出現了很多名不見經傳的牌子。一名資深奢侈品編輯質疑道,既然是那么大的一個機構,大家公認的那些一線奢侈品,怎么就不跟世奢會合作呢?此后,不少一線奢侈品牌也出面澄清,與世奢會并無任何合作關系。
“奢侈品行業沒人知道它(世奢會)的”,資深奢侈品業內人士、流行趨勢研究網站觀潮網主編葉琪崢告訴記者。其在2008年就因撰文質疑世奢會而遭遇威脅,其間甚至有一名東北男人強行闖入其辦公室要求他按手印承認“失實”。 廣為業內所知的是,歐洲不少國家都有自己的奢侈品權威機構,業界首屈一指的奢侈品行業協會是名為“Comité Colbert”的法國精品行業協會。
一名“世奢會”前員工此前對媒體表示,當他和歐陽坤發生矛盾時,猛然意識到自己竟然“找不到總部和更高層級的領導可申訴”。“世奢會根本是歐陽坤自己搞的皮包公司,世奢會總部官網注冊地是中國。他通過別人在美國注冊世奢會這么一個皮包公司,”花總經過調查后發現。在世奢會注冊地美國特拉華州的政府網站上查到的注冊資料顯示:“世奢會”注冊性質是 corporation(指商業性的),而非盈利機構。
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庫建輝表示,如果境外公司打著社團的旗號活動,無疑涉嫌違反《社團登記管理條例》。花總認為,歐陽坤在國內設立這么一個世界非盈利機構的中國代表處,沒走法律程序,是民政部認定的未經注冊的非法組織。花總說:“盧俊卿的世界杰出華商協會,起碼從法律角度上是合法的。但他(歐陽坤),從身份到學歷甚至名字,一系列都在作假”。
此外,歐陽坤還先后在香港注冊了“世界奢侈品協會有限公司”、“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俱樂部(香港)有限公司”;在北京工商管理局東城區分局注冊了“世奢會(北京)國際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辦公場所也數次變更,據多家媒體報道,“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共更換過三次地址,每一次都是在寫字樓的商務中心里租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網名為“程子的Lunatic”網友爆料,早年和這個世奢會的CEO接觸過,極其不靠譜,公司當時在SOHO現代城,掛牌但辦公室空無一人。
“他的英語水平很差,顯然和他的身份不相稱”,曾在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參加面試過的趙先生說,他曾看到歐陽坤用英語面試其他女性,問答雙方都顯得驢唇不對馬嘴。
現在,花總、葉琪崢及IBM全球商業服務部大中華區工商事業部解決方案總監陳果結成了戰線聯盟,三人都稱遭遇匿名威脅。而歐陽坤向記者表示,花總一直不敢公開表露自己身份,自己很歡迎“花總”出來,一起面對面地接受媒體采訪。
“中槍”的地產商們
世奢會主要從事辦展會、授牌和發布奢侈品報告,但實際上,與“世奢會”合作最多的其實是房地產商。招商、龍湖、萬通等知名地產商旗下樓盤都曾是世奢會的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世奢會在全國多地舉辦過奢侈品展覽、認證及合作辦會所等活動。一些樓盤開盤需要奢侈品品牌提升品位,新開的購物中心需要聯系奢侈品品牌提升檔次,就通過公關公司介入,邀請世奢會來辦奢侈品展覽。此外,世奢會通過給企業或項目發放認證,比如授予某房地產項目“豪華不動產”或“世界豪宅示范項目”之類的認證,世奢會甚至還和地產商掛名合作會所。
據世奢會網站上羅列公布的接受其授牌的樓盤,包括授予萬通華府二期世界級奢華居所。此外,重慶和福州,也有融信等地產商和世奢會建立了類似的會所合作。
記者調查發現,世奢會在北京房地產業并無多大名氣。多名開發商及代理行、公關公司等業內人士均對記者表示,沒有聽說過世奢會,或世奢會被指山寨的新聞之前一直沒聽說過這個機構。亞豪機構一名負責人坦言,公司代理過多個北京高端項目,但直到最近看了新聞才聽說有這么一個機構。
而針對天津萬通華府被授予“世界級奢華居所”的認證,萬通地產公關部一名內部人士對此并不知曉,亦不作評論。“沒聽說過這個機構,誰需要它認證。”龍湖地產北京公司一名負責人坦言,項目舉辦一些奢侈品展覽活動時,都會嚴格把關。
在北京,與世奢會有過合作的樓盤有北京星河灣、招商嘉銘瓏原和K2海棠灣,上述三個樓盤均對記者證實曾與世奢會有過合作。“確實有過這個認證,但是是很早之前的事了。”北京招商嘉銘瓏原一名內部人士說,但后來和世奢會再沒有過其他合作。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北京招商嘉銘瓏原曾接受世奢會一項名為“世界資源豪宅新地標”的認證。
一直以高檔住宅為賣點的星河灣,無疑是此次事件中最受關注的房地產企業。星河灣在北京、廣州和太原的樓盤,都曾為世奢會的合作會所,并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進行宣傳。如2008年在北京星河灣四季會酒店舉行授牌儀式的“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俱樂部北京會所”,是世奢會“在中國的第一個俱樂部”。
“當時是他們(世奢會)看中我們的場地,通過公關公司聯系到北京的負責人。”星河灣品牌部副總監李悅回憶,但做了一兩場活動之后,合約期滿,就再沒和世奢會有過聯系。據了解,星河灣曾與世奢會簽約合作兩年,在合作期間,星河灣會提供場地給世奢會舉辦小型奢侈品展、酒會等活動。
李悅說,對于世奢會一事集團沒有發表任何聲明,因為最早只是一兩個合作而已,不是什么大事。陳果質疑道,開發商應該是見多識廣,但不知為什么就沒能看出這個破綻百出的機構?北京一名不愿具名的開發商對此表示,從業多年確實接觸過不少類似的協會,但不會較勁去鑒定真偽,他表示,其實大家更在乎“世界”和“環球”這樣的名頭。
曖昧的“資源協調費”
據上述幾名參與質疑世奢會的人士介紹,世奢會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奢侈品展會、認證收費及與地產商合作運營會所。其中盈利點主要來自辦展會和授牌認證。
花總更是總結了“世奢會”的收費手段,比如向國內品牌兜售會員資格,收會員費和認證費;通過奢侈品展覽收取商家參展費;銷售“全球奢侈品牌100強榜單”的排位等。
記者向相關地產商征詢接受世奢會認證是否要收費時,多數開發商均含糊其辭。北京招商嘉銘瓏原相關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而太原某項目售樓處核實確實接受過世奢會的授牌,但不清楚是否為此支付資金。
龍湖地產在青島的一個別墅項目,2011年曾被世奢會認證為“世界級奢華居所”,該公司公關媒介部經理邵玉群對媒體稱,這只是在樓盤推廣的一個活動上的“小環節”,具體由活動公司操辦,龍湖并未為此支付費用。
記者向花總等知情人士咨詢世奢會前員工的聯系方式,其稱目前警方在舉證階段,前員工作為證人,已經不好出面說話。一名報道過世奢會的媒體同行亦對記者說,自己知道有個外國線人但聯系不上,而一名中國籍世奢會前員工怕遭到報復,要求其嚴格保密,不能透露聯系方式。
一名世奢會前員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世奢會在對外推廣這種業務時,先是打出“免費認證”的旗號,進而讓對方把認證做成一次活動,并加入小型奢侈品展覽、由其出面邀請嘉賓參會等環節,再從中獲取“資源協調費”。而這類活動的報價,通常在十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花總說,活動由世奢會(北京)國際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出面與企業簽訂協議、蓋章,活動后只開收據,不開發票。“世奢會”一名前員工亦證實,協會將企業產品收入名錄,收取資源協調費,并拒開發票。
比樓盤認證級別更高的是會所合作,即地產商把項目提供給世奢會做“俱樂部”活動場所之用,地產商則獲得世奢會的掛牌,此前有知情人士稱這項業務的報價為100萬元,上述星河灣負責人李悅表示對此不知情,“應該只是和我們借用場地”。
歐陽坤此前對媒體解釋說,辦展覽和活動收取費用是很正常的。在中國國內做活動,不能以“世奢會”的名義,所以注冊公司,來舉辦活動,并收取活動費用。但針對記者詢問世奢會做展覽時,只開收據,不開發票是否涉嫌逃稅,歐陽坤回應道:“胡說,我們都是通過公關公司介入的,我們不收錢。”但對于是否不開發票這個事實,歐陽坤并未給予正面回答,并反問記者:“看來你還是想接著寫這個事了?”
無關痛癢的協會認證
由中國人主辦、頂著世界名頭、香港或海外注冊、打著協會旗號,此類操作模式,并不令人陌生。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簡稱“民促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對此深有體會,作為民間公益組織的民促會旗下有上百個草根社團協會會員,而其本人也與國內外各種協會打交道。“打著非盈利旗號的公司,國內外都有很多”,黃浩明說,不同國家在社團和公司的登記上標準不同,一些名為社團、實為公司的機構,正是利用境內外的管理差異和信息上的不對稱,游走在監管的“空白地帶”。
從沸沸揚揚的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到此前鬧出詐捐風波的中華儒商總會,一直沒有消停。與之相似的是,在幾年前企業品牌價值評估被追捧的時候,中國市場還曾經冒出一家“世界品牌實驗室”,也在中國發布大量研究報告與排行榜,后被外界質疑屬于“山寨”。
庫建輝律師表示,在境外一些地區,注冊NGO程序簡單、名稱隨意,甚至多少注冊資金都可以,比如在香港10港元內就可以注冊一家打著全球或者世界旗號的機構。這樣的皮包公司往往接下來在國內注冊一兩家公司,然后由中國香港或者美國注冊的公司對國內公司給予授權。
花總說,世奢會中國代表處所謂的“經中國駐美大使館領事簽署認證,在北京設立官方代表機構”,實際上是利用國內公眾對美國認證制度的陌生而進行的欺騙性宣傳。根據特拉華州法規,在該州注冊的公司,對董事人數、居住地與姓名均不作要求,且無須交納年度報告與企業所得稅,因此該州也成了各種“皮包公司”的首選注冊地。
“國內法律通常都是出事后再監管,事前由于法律和責任等方面原因無法監管到。”庫建輝表示,由于責任不明確等原因,民政部門很難對境外公司或社團在境內活動進行有效監管,只有其在境內的活動涉嫌民事欺詐、非法生產經營、刑事詐騙等,侵害了其他組織或個人合法權益的,相關部門才可以依法予以查處。
黃浩明認為,一方面國家民政、工商部門應該對在境外注冊的機構加強,另一方面公民也應對一些機構“多長點心眼”。業內人士認為,值得反思的是虛榮的社會心理,一些扯大旗的機構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迎合了境內某些個人及企業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訴求。“世奢會”迎合了部分中國消費者和商家的心理需求,即使沒有世界奢侈品協會,也會有環球奢侈品協會等機構冒出來。
“他們的質疑,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除了打假那一塊業務,其他都受到影響了”,歐陽坤說,連日來的質疑給“世奢會”帶來了名譽損害,一些不明真相的客戶退出合作,但知情的客戶還在保持合作。
而對于本來就很熱鬧的地產圈,不少接受采訪的業界人士都認為,奢侈品會展確實能提升項目品味,但所謂的認證意義就不大。機構聯合舉辦一些奢侈品會展,對提供項目檔次確實有一定幫助”,北京一名公關公司負責人表示,從房地產營銷角度來講,開發商近年的營銷策略變得更加務實,不像過去動輒跟機構買獎項。
“做個認證有多大意思?賣房子無非就是地段、配套、品質和價格幾個因素,沒有買房人會對這些獎項動真格的,無非就是一些錦上添花的作用。”上述北京開發商負責人說,更何況現在購房者的鑒別力也比以前強了。
龍湖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真正成為標桿的豪宅根本不需要什么認證,比如龍湖的頤和原著在業內已經有口皆碑了。該負責人認為:“主要還是分項目分客群,豪宅的開發商和業主相對有實力也有鑒別力,比如舉辦車展,客戶開來的車有的都比展出的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