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繼心血管疾病之后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二個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然而,截至目前,它還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過去,骨質疏松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然而,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骨質疏松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例如室內工作時間長,經常喝咖啡、抽煙、喝酒、喝碳酸飲料等,這些都是極易造成骨質疏松的誘因。
骨質疏松沒有明顯的癥狀,易被忽視,當出現骨折時再進行防治為時已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別留意一些骨質疏松發出的“警報”,要及早預防骨質疏松。一旦患有骨質疏松,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
牙齒松動。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骼的狀態也開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來越低,導致牙槽骨不堅固,牙槽骨骨質疏松就很有可能發生。
指甲變軟。由于骨質疏松患者的骨質會流失,所以會引起指甲變軟。
體重下降。大約有7%體重下降的女性在5年內會出現骨質疏松,而骨質的丟失會增加骨折的風險。
身高下降。骨質疏松會造成脊椎前傾、背曲加劇,身高會因此下降。這種現象常常被老年人忽視,以為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現象。
走路不穩。骨質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肌肉能力隨之下降,其平衡能力也會隨之下降,走路會感覺東倒西歪、站立不穩。
皮膚變薄。當皮膚較之正常皮膚變薄時,也提示著骨質疏松。這是因為身體內的鈣質參加全身所有組織器官細胞代謝,同時也具有營養皮膚及治療皮膚病的作用。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同時也會傷及皮膚。
骨骼疼痛。以腰背痛為主,并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時疼痛減輕,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使疼痛加劇,并有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疼痛加重的現象。
活動能力減退。發現關節活動發僵,伸展身體時出現不適,感到容易疲勞,雙下肢發沉、動作緩慢。
骨質疏松隱匿性很強,在早期往往沒有癥狀,嚴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引起骨折時才能意識到其強大的威力。因而,骨質疏松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預防骨質疏松,越早越好。
骨質疏松的預防
預防骨質疏松首先應保持足夠的體力活動。要有計劃地參加戶外活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運動量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定,至少堅持每天30分鐘、每周3~5次的體育鍛煉。預防骨質疏松還可以多注重鍛煉平衡能力,比如通過做操、單腿站立、頻繁踮腳、閉目重復上述動作等,鍛煉神經肌肉的協調性。這些鍛煉對于預防跌倒、降低骨折風險都有幫助。需要提醒的是,鍛煉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損傷。有些動作例如半蹲、爬山、上下樓梯等,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是不適合的。
在生活習慣和飲食上,要盡量做到生活有規律,要多攝入含鈣質以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多曬太陽,促進鈣質吸收。同時,還要避免對骨骼健康有損害的行為,如抽煙、酗酒、大量飲用咖啡等。
同時,還可以適當服用一些預防性的藥物,如服用補鈣藥物和維生素D。絕經后的婦女,還可采用激素替代療法,補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丟失。
骨質疏松的治療
通常情況下,骨質疏松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在診斷為骨質疏松之后,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骨質疏松是否為原發的,有沒有導致骨質疏松的疾病、藥物等。如果是繼發性骨質疏松,在治療骨質疏松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骨密度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定期復查,可以動態觀察骨密度的變化,監測療效。其他方法如X線、CT、MRI、ECT等也可發現骨質疏松,但是,往往在較為嚴重時才能發現。為此特別提醒大家早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并定期復查。
骨質疏松的具體治療方案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需要采用綜合療法:(1)飲食;(2)補鈣和維生素D;(3)適當運動;(4)日照;(5)良好的生活方式;(6)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7)手術療法;(8)避免跌倒和外傷,預防骨折和再發骨折;(9)定期復查骨密度;(10)積極治療原發病;(11)心理疏導。
每年的10月20日為國際骨質疏松日。設這樣一個節日,就是提醒人們要多運動,多出門曬太陽,保持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