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葡萄酒生產企業每年會產生超過4萬噸的葡萄籽,這些外殼堅硬的廢棄物讓很多企業大傷腦筋。然而,一個女孩卻從中發現商機,讓一文不值的葡萄籽產生了驚人的效益。在短短3年時間里,她就賺了2000多萬元。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創富秘籍呢?
白領麗人辭職種櫻桃
今年29歲的張麗雯是個美麗活潑的鄭州女孩。2006年,她從北京一所農業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因為學的農業生態和環境科學專業比較冷門,經人介紹,她進了京城一家房地產公司搞銷售。她創造過一個月銷售25套樓房的紀錄,上班僅一年她就成了公司銷售部經理的熱門人選。
工作時,張麗雯在同事和顧客眼里是一副伶牙俐齒、精明強干的女強人形象,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晚上回到住處是多么疲憊不堪。每天早晨,她都像擰緊的發條一樣開始了一天緊張的生活,有時為了應酬,忙到深更半夜才能喘口氣,而且手機24小時待機。壓抑、焦慮、失眠、偏頭疼,這些“白領綜合征”令張麗雯苦不堪言。一次休假,她到廣西旅游。在原始生態度假區,張麗雯感覺非常陶醉、非常愜意。回到北京,她同男友說起了旅行感受,說田園生活才是她最喜歡的生活。沒想到,男友一聽樂了,說:“這好說呀,我在大興區的老家有很多地,你可以搞個小農場嘛。”
2008年春節過后,在男友的幫助下,張麗雯在大興租下了一座10畝地大的櫻桃園。園主是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帥哥,因家族企業需要人手,他才忍痛轉讓果園。
來到這處遠離都市喧囂的“桃花源”里,張麗雯感到一切都很新鮮。每天在鳥叫聲中起床,迎著朝陽勞作,真是快樂無比。澆水、施肥、除草,雖然張麗雯從小在城市長大,但干起農活來還是相當專業。張麗雯接手的櫻桃園種的是法國大櫻桃,屬于水果中的貴族,價格高,儲存期卻很短。眼看櫻桃快成熟了,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銷出去,并能賣出高價,張麗雯為此動了不少腦筋,最后確定搞觀光采摘。
5月初,綠色的樹冠撐起陰涼,鮮紅的櫻桃掛滿枝間,一群群游客漫步樹下或觀光賞景,或興高采烈地采摘櫻桃。這個讓游客自己動手采摘的創意效果非常好,既節省了勞動力成本,還因為櫻桃“超新鮮”而賣出了每公斤80元的高價。這一季下來,她就收回了所有的轉租費用。2009年,除去各種開支,她一下就賺了近40萬元。昔日的同事都非常羨慕,說她成了時下很時尚的“白領新小農”。
從廢棄的葡萄籽中發現商機
2009年6月的一天,張麗雯到京郊去看望一位大學同學。這位女同學端出洗好的幾大串葡萄招待她。不料,因吃著東西神侃,張麗雯一不小心被葡萄籽硌了牙,疼得直吸氣。看到她那副滑稽樣,女同學說:“葡萄好吃籽難咽,弄不好就會被它硌了牙。可是,對于葡萄深加工企業來說,你遇到的這點兒小麻煩真算不上什么。”
張麗雯聽得一頭霧水。女同學解釋說,她供職的單位是一家生產葡萄酒的大企業,葡萄發酵后剩下大量的葡萄籽沒處扔,日積月累,堆積如山,讓老總頗感頭疼。
因為葡萄籽外殼非常堅硬,動物不吃,想漚成肥料又很難腐爛,所以,根本沒人要。后來,公司沒辦法只好跟種植戶簽下協議:我收購你的葡萄,但你必須負責把籽給拉走。同學還調侃說,北京周圍的葡萄酒廠和罐頭廠那么多,估計葡萄籽把他們都折騰慘了。
女同學本來是把這事當笑話講的。沒想到,后來張麗雯卻琢磨開了:這種討人嫌的廢棄物,能否有效利用起來呢?她到歐洲旅行時發現西方人的環保意識很強,他們非常重視對各種廢物的再利用,比如用舊報紙做既輕便又環保的拖鞋,用黑乎乎的汽車報廢輪胎做成款式時尚漂亮又耐磨的旅行袋……可是,這令人頭痛的小小葡萄籽又會有什么用處呢?有幾天,張麗雯做夢都在想這道難題。
一次,張麗雯同前“農莊主”——那位海歸男在網上聊天時順便提到了這件事,沒想到海歸男竟告訴她一條爆炸性消息:他在歐洲留學時,曾在世界著名葡萄酒產地法國波爾多地區看到當地農場主用葡萄籽榨油。這種植物油顏色很漂亮,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據說還有美容的特殊功效,不僅價格不菲,在歐洲甚至比大名鼎鼎的橄欖油還要受歡迎。“哎呀,想不到世上還有如此美妙的事。”聽了這話,張麗雯驚喜異常,心想,這簡直太神奇了,太令人興奮了。
當晚,張麗雯登錄一家國外英文農業網站,一查,還真有這方面的信息。更讓她高興的是,網上還有一些提煉葡萄籽油的小型成套加工設備出售,而且廠家都負責提供加工技術方面的資料,甚至可以免費參加培訓。“太好了,我要發財了!”男友見她神經兮兮地大叫,一時被搞得莫名其妙。張麗雯卻故意秘而不宣。
經過一番調查,張麗雯發現在京津塘地區生產葡萄酒和其他從事葡萄深加工的企業很多,比如葡萄罐頭廠、葡萄飲料廠等。對這些企業來說,葡萄籽就是毫無用處的廢棄物,處理這些“垃圾”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如果有人主動上門來拉,對方肯定求之不得。資源非常豐富,而且不用花一分錢。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張麗雯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2009年8月,張麗雯親赴法國考察,并和男友一起籌資300萬元采購成套壓榨設備,建起一個葡萄籽榨油廠。據國內有關專家介紹,葡萄籽里蘊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比如說原花青素含量大概在4%左右,亞油酸含量在70%左右,除此之外還有維生素E 、維生素A 和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
“花生大豆能榨油,這么小的葡萄籽還能榨油?”當時,很多人都搞不懂。張麗雯解釋說,葡萄籽的外殼是一層堅硬的木質,是不含油的。咬開外殼之后它里面有一層小仁,主要的營養價值都在這個仁上,它能出油。不過,要從這小小的葡萄籽里壓榨出食用油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需要有很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技術,而且對葡萄籽的濕度、壓榨溫度還有機械設備都有很高的要求。50公斤葡萄籽大概可以壓榨出5公斤植物油,出油率在8%~12%。剛榨好的葡萄籽油,樣子和普通的植物油不太一樣,呈墨綠色,很漂亮,還有一股葡萄的清香味。但壓榨出來的第一道油俗稱毛油,是不能直接食用的,還要對其進行脫酸、脫水、脫膠、脫色、脫嗅、脫蠟處理。經過這6道工序的精深加工,毛油就變成成品油可以灌裝對外銷售了。
最初,張麗雯給葡萄籽油的定價很低,每公斤僅售20元,別說跟芝麻油相比,甚至比花生油都便宜,主要是考慮到很多人對它還不了解,這中間需要一個推廣過程。果然不出所料,剛上市時這種油幾乎無人問津,糧油經銷商搖頭,就連農貿市場的小販都不愿代銷。無奈之下,她就在網上向人們推介,北京的網友甚至可以免費得到贈品試吃。沒想到這一招挺靈,漸漸地,有人開始下訂單了。
2010年年初,一位老板主動找上門來,他大大咧咧地對張麗雯說:“從現在開始,你的葡萄籽油我全部負責收購,只要保證長期供應就行,價錢仍按每公斤20元。”張麗雯一聽蒙了,心想天上怎么能忽然掉下個大餡餅,這人不會是騙子吧?可對方一點兒都不含糊,寫好合同“啪”的一下就爽快地交了40萬元定金。不過,人家也立了一條很嚴厲的“規矩”,那就是張麗雯生產的油只能供應給他一家,若發現私下賣給別人,一次就要支付違約金50萬元,再犯加倍。
他還鼓勵張麗雯添置設備、增加產量,并答應幫她搞到一大筆低息貸款。送走客人,張麗雯感到自己像在做夢似的,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后來,張麗雯在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柜臺上找到了自己的產品,一看標價,她大吃一驚:450毫升的98元一瓶,700毫升的146元一瓶。她故意同身邊的一位中年女士搭訕:“這種油價位可不低呀?”對方卻說:“葡萄籽油是高檔貨,沒有膽固醇,據說對皮膚很有好處。”另一位先生對她說:“我媳婦特別喜歡吃這種油,主要是能美容養顏,所以就總買。”聽了消費者做的“廣告”, 張麗雯在驚喜之余差點兒笑出聲來,對方怎么都不會想到她就是生產商。
有關資料顯示,葡萄籽油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高,達90%左右。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抗氧化作用非常強,除美容養顏的功效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效果都非常好。所以,它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醫療作用,在國外得到了醫學界及營養學家的普遍認可。
由于產品不愁銷路,原料又基本不花錢,第一年,張麗雯就賺了500多萬元。接著,她又添加設備,將生產能力一下提高了好幾倍。
將廢物利用做到極致
雖然生意做得非常順手,但僅僅一年后,張麗雯就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隨著產量不斷增加,她用機器剝離出來的葡萄籽外皮漸漸地堆成了一座小山。這些廢棄物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她向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科院的專家請教,對方給張麗雯支了一招:用葡萄籽外皮和杏仁殼混合,經過高溫炭化、活化后加工成活性炭。
專家解釋說,炭化就是木材熱解的過程,活化過程就是通過水蒸氣的物理高溫作用,給它表面活化、開孔,提高炭的吸附能力。所以,它能把貴重金屬如黃金從礦石中吸附出來。此外,活性炭還能吸附空氣中的雜質,有凈化水質的作用,可廣泛應用于飲用水、工業用水和廢水的深度凈化,并可應用到化工、電子、醫藥等行業。5噸這種殼,就能加工出1噸活性炭。每噸活性炭賣1.5萬元左右。
張麗雯發現,這種炭塊很輕,將其置入水中竟能漂在水面上,這說明它密度低、空隙多。據測算,每克活性炭的內部孔隙如果鋪展開來,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正是這種獨特的內部構造,才使活性炭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將某些有機化合物吸附而達到祛除的效果。
雖然葡萄籽外皮每噸能創造3000多元的效益,但此時的張麗雯卻產生了新的挑戰欲:能否再進一步挖掘活性炭的市場潛力,提升使用價值。后來,經過技術人員攻關,反復試驗,將活性炭壓制成的炭板經過上色、繪制等工序后,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炭雕工藝品終于誕生了。“炭雕上了顏色確實非常漂亮,但是會不會影響它的吸附力?”有人曾發出這樣的疑問。張麗雯說不會,因為畫師們用的都是水性顏料,這種顏料也是透氣的。由于葡萄籽殼和杏仁殼做成的活性炭有韌性強、不易變形的特點,將它們壓制成炭板后進行藝術加工,使用價值與欣賞價值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市場賣點。所以,張麗雯生產的活性炭雕很快便出口到日韓等地。不少人家里剛裝修完,想把炭雕掛在屋里除異味,就非常喜歡這種工藝品。
張麗雯告訴記者,她的炭雕和壁畫一件能賣到幾百元甚至上萬元,而且在海外很受歡迎。現在,她每年可加工上萬噸的葡萄籽,開發出的系列活性炭產品多達幾十個品種。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搖身一變就成了時尚寶貝。
此外,榨油剩下的油餅,是一種上等的高蛋白飼料,市場價格不菲。能做到這一步,葡萄籽的“油”可謂被張麗雯“榨”干了。但她沒想到,最好的東西還在后面。2011年秋天,一位日本商人登門找她合作。雙方剛一接觸,這位日本商人就送給她一部奔馳作為“見面禮”。對方坦陳,看上了她手里穩定的原料來源。張麗雯當時已和國內很多家葡萄深加工企業簽訂了廢棄物承包利用合同。
日本商人的想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們提供技術和設備,專門從葡萄籽中萃取精華,生產一種美容口服軟膠囊。這種保健品的成分主要有原花青素、維生素和生物碳酸鈣等,能夠從深層保護皮膚,使皮膚免受環境污染,加快新陳代謝速度,促進死皮脫落,防止黑色素沉淀,具有修復細胞膜和細胞壁的功能,促進細胞再生,恢復皮膚彈性;同時,它還能起到保護大腦細胞、保護眼睛和防輻射等方面的作用。這種產品在歐美高端市場頗受青睞。
就這樣,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了合作協議。對張麗雯來講經過萃取的葡萄籽仍然可以榨油、制作活性炭,僅僅多出一道加工工序而已,卻另外增加了一筆非常可觀的利潤。
據中國農科院專家介紹,我國每年會產生超過4萬噸的葡萄籽,但目前這些資源主要作為廢棄物。葡萄籽加工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它的附加值高,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張麗雯說,她曾看到過北方農民在收割小麥時大量焚燒秸稈,造成“霧霾”,甚至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非常痛心。她說秸稈粉碎后可制成高檔壓縮板,在日本,有關技術已相當成熟。如果將全國的秸稈都利用起來,一年就是上百億元的鈔票。更重要的是,如果用這些壓縮板代替實木,每年就相當于再造幾十萬畝森林。下一步,她計劃涉足這一綠色環保產業。
到2012年6月,短短3年時間,張麗雯就從廢棄物中挖掘到了2000多萬元的驚人財富。她的成功說明:世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貝。(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