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佳在最大限度地打造教育環境,我將其稱為‘完全教育環境’。”才剛下飛機,從倫敦看完奧運會閉幕式的匯佳教育機構董事長王志澤對《私人飛機》說。
西方學校推崇的自由教學越來越被中國家長認知的背景下,北京等大城市的不少家長對大名鼎鼎的英國哈羅學校海外分校等國際學校趨之若鶩,但其中的誤區是這些在中國開辦的國際學校實際上服務于不同國家的海外公民。國際學校有規定,即不招收中國籍的學生。
為子女選擇一個西方化教育氛圍的學校,國際學校之路行不通。但在中國探索完善的教育體制從來都不缺乏奮斗者。1993年成立的匯佳教育集團最初從創辦小學開始實踐,發展迄今已經形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體化教育體系。這所私立名校的不同之處從踏進校門開始就處處向人展現著,遍地皆青蔥的草地樹木,結構靈活的建筑內部,自有的健康保健中心。匯佳的教育成就并非只停留在這些表面。
環境造就一切
“教育的規則是全球統一的價值標準,我們所要做的是努力融入國際認可的教育價值體系。”王志澤認為,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仔細規劃,切勿盲目跟風。時下的中國父母傾向將子女在少年時期,甚至年齡更小的時候就送到國外學習,其實未必對子女有益處,因為社會資源和背景各異,沖突不可避免。
孩子需要的成長環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環境,孩子只有在適合的環境中成長,發展空間才會更大。教育的實施也應遵循人類發展的規律,要讓孩子自由地發揮,并充滿自主性,而非強迫灌輸給他們一些所謂的觀點。
目前全球公認的最好教育制度在芬蘭,其教育的核心只有一點,即不存在競爭。他們的國民認為只有無競爭的環境才是最真實的,才能還原教育的真諦。“教育是環境塑造人的一種習慣養成。讓所有的孩子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建立各種習慣,這是教育最核心、本真的東西。而競爭明顯不是習慣建立和養成的方式。”
王志澤表示,教育的整個過程是在訓練人的習慣,而非考試的能力。“人生來具有很多習慣:思維、創新、批判性思維和勇于冒險的習慣等等,當你經過不斷的反復訓練使這些習慣在體內根深蒂固,那么基礎教育的階段也就完成了,并且這些習慣會伴隨你的終生。”
打造雙文化教學
即便西方的教育體制對小孩的發展相對自由,但并不意味著適合中國的家長們將子女完全交付在西方教育環境之下,因為小孩同時具備了中國的文化背景,根源是不能丟失的。尤其在極其重視這一點的中國,雙文化的教育環境則顯得更為重要。匯佳曾統計過,這里的學生雖然在高等教育升學時多數選擇到西方高校學習,但90%的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后都選擇回到祖國。
王志澤認為對于當下中國的年輕人來說,雙文化的環境背景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同時他也表示,西方許多國家的教育體制之所以受推崇,是因為其教育環境的優質,但直接引入英式或美式的教育體制并不適用于中國,匯佳的雙文化“完全教育環境”是指在中西方文化的結合下,提供培養學生習性養成的自由的教育環境,并且這種教育規則是達到國際標準的。
早在1997年,匯佳就加入國際文憑組織(IBO),并引入了在國際上公認的先進教育體系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IB提供的是一套評估標準,而非單純地以考試成績將學生劃分等級。王志澤認為各國的教育大綱都大同小異,人在某個年齡段應學習的東西是一樣的,重要的是如何學,在什么樣的環境和評估標準下學,考試無疑不是最理想的評估標準。而IB為了達到對每個學生的公平考核,其PYP(為3~12歲的學生設計的初級課程)采用的是培養學生的12種態度,包括尊重、正直、自信、創新、包容、自立等等。十大培養的目標包括探究者、思考者、敢于冒險的人、有愛心的人等等。標準不同,因此訓練方法也不同,進而導致結果的完全不同。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非常深厚,而應試教育過度的訓練考試技能和注重分數的體現,逐漸淡化了文化在教育中所占有的比例。IB的教育系統對學生所在國文化的評判標準非常高,因此也更重視文化的保留。
如何正確引導IB體制下的教育模式,老師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在這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匯佳的外籍師資比例占到總體的約1/3,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非外籍教師也經過相當全面的培訓,從而能將IB教育體系完整地運用于匯佳的教學理念中。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校開始嘗試引入IB系統,王志澤對保持匯佳目前的優勢十分自信,因為“完全教育環境”在短期內是很難達成的,即便引入優秀的評估標準。
注重多元發展
美國的西點軍校,以培育“領袖的搖籃”而著稱,因為體能課程的嚴苛,其淘汰率高達三成。這個學校的教育理念是沒有肉體上的痛苦就得不到精神上的升華。“教育的過程并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肢體和體能上的訓練同樣重要。”因此匯佳在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上投入力度非常大,小學就開設了馬術課,并被列入必修課程。王志澤介紹說,馬術課并非只是騎馬那么簡單,學生要從打掃馬廄、刷馬、照顧幼馬開始學起,進而與馬建立深層的關系,真正達到人與動物的契合。騎乘只是馬術課程的一部分。
匯佳還將雙文化的教學理念帶到了新加坡,于2006年在當地開辦了漢合國際學校,目前75%的學生來自西方家庭。建校當年,定居新加坡的國際著名投資家羅杰斯就前來問詢,欲將適齡上幼兒園的子女送進漢合學校入讀。彼時的漢合還未開立幼兒園,最后羅杰斯只好遺憾選擇其他學校。
羅杰斯的行為和選擇,代表了一大部分將子女送入有著中華文化氛圍學校的西方人士當下的觀念,即下一個時代是中國時代。漢合的創辦和市場反應,也印證了匯佳雙文化教學理念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羅杰斯還曾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頭版發表過一篇文章,通過文章傳達了他未來的投資方向,即對中國文化的投資。當越來越多富有遠見的國際投資家開始將目光瞄向中國的文化遺產時,中國人應該更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優勢,這也是王志澤認為當下中國教育需要加強的地方。
匯佳最新的形象宣傳片在學校許多地方都看得到——一個嬰兒吸吮母乳的畫面,配有文字“營養源自本真。”王志澤解釋說,學校教育學生,就像母親喂嬰兒母乳一樣,必須要給學生最本真的東西,而不能有任何添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