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自比利時的收藏世家矢志不渝地在中國與歐洲推廣東西方經典繪畫珍品,過程雖然曲折,但并不妨礙帕特里克·百鶴高和他的兒子馬西明對藝術的執著。
位于上海外灘18號樓的百鶴高畫廊就像一座橋梁承載著這個收藏世家兩代人的中國夢,以收藏19世紀各種風格歐洲畫作為主的百鶴高畫廊,將藝術與人文的元素自然地融入生活,讓每一位來賓更好地理解中西合璧的文化與內涵。
收藏世家
在百鶴高畫廊墻壁上掛著幾幅黑白照片,拍攝的是戴安娜王妃、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摩納哥王子公主等名人正傾聽著百鶴高夫婦為他們介紹精品畫作。畫廊的創始人馬西明的父親帕特里克·百鶴高更是盧浮宮歐洲19世紀油畫鑒定專家。百鶴高的地位與氣質由此可見一斑。
百鶴高畫廊進駐中國已有4年,而其在比利時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畫廊英文名Berko,取自馬西明的家族名稱。從馬西明算起向上追溯四代,他的曾祖父是俄羅斯醫生,俄國革命期間他們逃到德國柏林,為了生存他們開始變賣古董,到了第二代,一家人搬到比利時正式經營古董家具、珠寶、古幣、油畫等。
到第三代帕特里克·百鶴高年輕時,一邊在比利時的BEAUX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一邊學習經銷古董。在14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第一家自己的古董店“帕特里克的地下室”。他成為最年輕的錢幣收藏者之一,并且愛上了收藏和古董經銷這一職業。
很快他將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傳達給了他的妻子薇薇安,兩人共同決定將藝術品的收藏和經銷范圍鎖定在19世紀繪畫作品。他們對繪畫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加深,共同編寫了許多書籍,更好地介紹和推廣了優秀的19世紀繪畫作品。1976年,兩人在比利時的克諾克開了第一家畫廊,現如今,他們的畫廊已開到巴黎、東京、安特衛普、紐約等世界各地。
帕特里克認為,19世紀是一個藝術流派百家爭鳴的時代,古典主義、學術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學院派等各種風格在這個特殊的時代里交流碰撞,最終出現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
結緣上海
為了攻讀巴黎大學的博士學位,帕特里克的兒子馬西明10年前來到中國學習中文。馬西明出身藝術世家,他的人生注定充滿了浪漫人文氣息。留學中國期間,他竟然無意中在上海圖書館找到了一本父母撰寫的介紹19世紀繪畫的書籍,這讓他漸漸喜歡上這個國際大都市。
因為兒子的緣故,帕特里克夫婦也愛上了上海這個大都市。“在黃浦江邊的餐廳一邊用餐,一邊眺望江上的輪船永遠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我們覺得上海是一座充滿激情的城市。上海的每條街道,每個角落都體現著它非凡的歷史積淀。”帕特里克說。
而在中國生活時間越長,馬西明也越加發現,中國人都知道畢加索、達·芬奇,而在西方甚至他們這樣的藝術家族連徐悲鴻、吳冠中這樣的中國繪畫大師都不知曉,藝術曾經在中國只屬于一小部分人。
馬西明產生了一個想法,他要在上海辦一個國際藝術精品展,為上海,為全中國喜歡藝術的人展示世界最優秀的藝術精品,也向外國介紹中國最優秀的作品。于是在2007年和2010年馬西明分別在上海展覽中心和上海洛克·外灘源舉辦了兩屆上海國際藝術精品展覽會。
成功與虧損
馬西明在舉辦首屆國際藝術精品展時,沒想到在國內辦展會需要各種各樣的批文和手續,也讓他真正體會了“中國國情”,但展會的成功讓他無暇顧及這些。除了歐洲收藏家的積極表現,英國女王的妹妹安娜公主特意發來賀電,澳門賭王女兒何超瓊以及來自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香港的富豪及其親朋好友齊聚上海。
整個展會的古董及藝術品價值約400億元左右,售出了近2萬張門票。馬西明和朋友的投資高達2000萬元,但最后卻沒能盈利。馬西明認為,這不是藝術的錯,是他們不懂中國行情的錯。
這并沒打擊這個收藏世家對中國的信心,帕特里克建議兒子可以先在上海開一家畫廊,以此為平臺先向中國介紹西方繪畫藝術。他和維維安認為中國是個潛力很大的藝術市場。馬西明也相信他的藝術精品展一定能成功。
2008年10月,百鶴高畫廊正式開業,這期間馬西明的妹妹易琳娜也在上海幫助哥哥組織籌劃。就在2010年,易琳娜非常幸運地在上海遇到了她夢想中的戀人尼古拉斯。而尼古拉斯也來自于一個熱愛藝術的家族。馬西明、尼古拉斯和易琳娜共同承擔起了將西方藝術介紹給中國人的工作。
堅持夢想
雖然第一屆國際藝術精品展虧損了,但馬西明仍然在2010年舉辦了第二屆,仍是冠蓋云集,珍品奪目,依舊沒能盈利。曾經有國外政府和機構力邀馬西明去考察,不過都不能動搖他對上海是亞洲中心的堅持。在上海的生活工作經歷使馬西明真正融入了上海,他稱自己是上海人。他的親身經歷也證明“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融入這個藝術精品圈內,我們看好中國的前景。”
現在,畫廊的事務大多交給妹妹和她未婚夫管理,馬西明仍在為他的夢想奔波,第三屆上海國際藝術精品展還在籌備中。馬西明還想辦一個藝術研究中心,因為在上海沒有一個公開的面對大眾的專業藝術研究中心,不過他不想再虧損。
馬西明的終極夢想是把上海的國際精品展開成像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一樣,那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以藝術品和古董為主題的展會。馬西明想把這個展會象TEFAF一樣開下去,50年乃至100年后,即使他不在了,這個展會依然還在。
對此,他依然要求有最好的作品,最好的展臺,最好的服務,一切都追求最好才匹配這個中國唯一的精品展。
《私人飛機》:請問您在世界各地選畫的標準是什么?
帕特里克·百鶴高:我們所收藏的大部分畫都是19世紀知名畫家的作品。畫的質量是我們購買它的最重要的標準。但有時候如果畫的質量很好或非常好的話,我們也會購買不那么有名的畫家的畫。同時我們對畫的真偽以及精美程度也非常重視,因為對我們而言,收購畫作是嚴謹的工作,因為高品質的19世紀的古董畫越來越難被找到。因為收藏者都非常喜愛他們收藏的畫作,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價值越發體現了出來。
《私人飛機》:古董畫的投資價值和前景如何?
帕特里克·百鶴高:19世紀的古董畫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它的價格不可能像當代或現代藝術有那么大的波動,但會保持穩步上升。由于這些畫越來越稀有,年代也十分久遠,投資的價值也越來越高......所以這是我們的客人來自于世界五大洲的原因。
《私人飛機》:您對中國繪畫藝術持何看法?
帕特里克·百鶴高:19世紀的中國同樣是一個偉大的創新時期,孕育了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這樣的藝術家,將中國的藝術帶入了全新的境界。20世紀初的“革命之路”也受到了俄羅斯畫派的影響,同時俄羅斯畫派也深受19世紀學術派的影響,俄羅斯也成為了一座藝術交流的橋梁。借由來中國的機會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我們舉辦展覽,我們出書等等,這些都可以讓東方更好地了解西方,同時讓西方對中方有更多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