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八月初是做南北來回飛行的好時機,我選擇了三個目的地:華盛頓特區,緬因州巖地(Rockland)龍蝦節以及美國國父托馬斯·杰斐遜總統的府邸芒提切羅莊園(Monticello)。美國國會以及最高法院剛好處在休會期,華盛頓不會太擠。所屬轄區國會眾議院辦公室熱情高效,幫我們申請獲得參觀國會大樓以及白宮的許可。9·11以后,參觀美國白宮必須通過眾議員申請,批準率大約在1/50,而且還有名額限制。緬因州的龍蝦節在8月1日開幕,涼爽的天氣,加上新鮮的大龍蝦,沒有拒絕的理由。當然,還有一個小小個人的飛行目標,飛抵緬因州的東港(Eastport)機場——美國最東部的機場。芒提切羅在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剛好在行程中點,回程順道。
飛華盛頓繞開禁飛區
飛華盛頓是需要做些功課的。在華盛頓特區上方有一個60海里的特別飛行限制區(Washington DC SFRA),核心區域更是設為特區禁飛區(DC FRZ),傳說中也是事實上會發生的小飛機們被兩架F-16攔截以后迫降的故事,便在它們糊里糊涂闖進DC SFRA邊緣的時候發生,它們是沒有機會闖進DC FRC的。想要避免這樣的狀況,保證以后還有得飛,有兩個辦法:一是儀表飛行進入(使用IFR給與應答機編碼);二是做DC SFRA飛行計劃,并在進入前與相應飛行大門的空管取得聯系,獲得應答機編碼。
對于只有180馬力的四座家用小飛機,飛去華盛頓的Class B國際機場是不現實的想法。曾經在Class C機場被后面的獎狀公務機追著飛,我全油門拼命往前了,人家還是溫柔地告訴空管他們已經進入慢飛等我呢。合理的做法是選擇周邊通用航空機場,華盛頓有三個通用機場是在DC FRZ里頭的,需要特別手續才能進入的。有些通航機場在SFRA里但在FRZ以外,不需要那些繁瑣的程序,于是我最后選擇了Tipton機場(FME),它離市中心僅有40分鐘車程甚是方便。不出意外,快靠近以及進入DC SFRA時,跟資深飛行員朋友們告訴我的一樣,空管三次更改我的飛行許可路線,核心思想是把我最大限度拉離DC FRZ,但大體飛行方向還是能讓我到達目的機場。最后路線是往東飛,再從切薩皮克灣上方往西北方向飛入FME。
同北京天安門附近沒有高樓一樣,華盛頓也沒有什么高建筑,《1910建筑高度法案》規定特區建筑不得高于其附近街道寬度加20英尺,雖然民間盛傳的高度限制是華盛頓紀念碑。美國政府的三個最高的分支機構,行政(白宮)、立法(國會)和司法(最高法院)的樓體莊嚴以外,確實很難看出雄偉奢華。參觀白宮時,負責安全的白宮秘密警察很神秘地跟我們說:“奧巴馬總統剛打完高爾夫球,一個小時之前回到白宮了,你們現在在東側,他在西側,你們在一棟樓里。”可是,我更感興趣的是他乘坐Marine One直升機回白宮時停在花園的哪個地方,怎么沒看到停機坪?警察說,他們有金屬的停機板,他快回來時才拖出去,而那些直升機飛行員的技術精準到令人無法置信。
Smithsonian的航空航天博物館是飛友們到華盛頓必去之地,在那里有許多珍貴歷史飛機的真機被館藏,萊特兄弟1903年駕駛的原機;世界上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查爾斯林伯格駕駛的“圣路易斯精神”(The Spirit of St. Louis);第一架美國噴氣機貝爾XP-59A Airacomet;第一架超音速飛行的貝爾 X-1;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北美 X-15;第一架航行全球的熱氣球;第一架……無數的第一讓這個博物館充滿魅力,而博物館卻是免費。建議去華盛頓的飛友們不要錯過,如果有時間,更要去位于弗吉尼亞州的Chantilly分館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看一下,它的空間是這個館的七倍大。
在大西洋上飛
離開華盛頓時,我再次用儀表飛行離場。這次跟許可空管回讀他給的路線時,我的小心臟差點沒跳出胸膛。三個多小時的飛行,他給了差不多有十個路點(Waypoint),還神勇地讓我從大西洋上飛將近一個小時,離岸最遠時有三四十海里。暗想,安排在九千英尺飛行高度,萬一引擎告急,小睦尼大概能在空中滑翔個十三四個海里,接下來度假我不用飛,徹底改用游了。
當離岸距離超過安全滑翔距離以后,幾乎是瞬間我的聽覺、嗅覺、視覺突然靈敏起來許多,引擎發出的任何聲響都被擴大無數倍,眼睛在不停尋找著水面上往來船只的行蹤,大腦中安排著萬一水面迫降將要采取的行動。過了幾分鐘該想的都想完以后,心情安定了很多。飛行賜予的最大禮物是對生命與死亡的接受,每天活在當下,當無常降臨時不致手足無措、后悔未曾珍惜人生。每一次這樣的考驗,都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醒。一個小時在享受藍天白云、浩瀚海洋與依稀可見的海岸線中度過,安然進入陸地上方的領空以后,生命繼續向前飛行。
在緬因吃龍蝦
緬因州是美國最東北角的一個州,與加拿大接壤,夏季涼爽宜人,許多知名富豪家族,諸如洛克菲勒、范德比爾特都在緬因擁有避暑莊園。飛抵東港機場時,接近下午兩點,機場FBO沒有一個人,手機信號顯示運營商是加拿大的TELUS,好不容易聯系上機場經理,他說,有輛機場車停著,后門沒關鑰匙掛著,讓我們自己開車去鎮里吃飯。這在美國相當普遍,很多機場為飛行員免費提供車輛,飛行員大都很自覺給車子加滿油后才停回去。坐在海邊木頭長條板凳上,嗅著海水的味道,聽著海風低吟淺唱,吃著新鮮的魚三文治,看著海鷗翔舞,時間在靈動中靜止。
我在緬因的最后一天是在巖地龍蝦節度過的。開車從我們停靠飛機的班各機場(Bangor)一路向南,左側靠海是美麗的港灣,帆船無數;右側是新英格蘭建筑,白色墻體綠色或黑色窗邊,如同童話。到了龍蝦節現場,果然如同龍蝦節網站所描述的一樣。緬因冰涼純凈的水體,為大龍蝦(美洲海鰲蝦)提供了優質的生存繁衍環境,它們的大鉗子肉厚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活著的龍蝦,也沒見過這么多龍蝦一起被煮,更沒見過這么多人一起開心地吃龍蝦。每個龍蝦都在1.25~1.5磅左右,20美金2條,30美金3條。龍蝦被大冷藏卡車運到現場,停在特制的龍蝦煮棚旁邊。龍蝦們被裝入大鐵籠子里頭,放入沸水鍋煮。每一個籠子煮13分鐘,拉出來后裝入保暖箱,用小推車送到就餐的大棚。我要了兩條,其實,吃到一條半的時候,已經基本失去戰斗力。一半是因為肉量足吃不下,一半是因為此地龍蝦便宜得可怕,我一激動已經連著吃了五頓各種不同做法的龍蝦餐。但任何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多吃,包括大龍蝦。
感受杰斐遜
我們在夏洛茨維爾只停留了兩個晚上,在城中心走了幾步,主要還是把時間給了杰斐遜總統的芒提切羅莊園。杰斐遜總統美國第三任總統,他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遜總統在退休以后,更是致力于教育,設計和創建了美國名校弗吉尼亞大學。他親自設計了芒提切羅的房屋,并在那度過了退休后的生活,讀書種菜養花釀酒,招待四方朋友,盡享天倫之樂。
在莊園墓地里埋葬的除了杰斐遜總統及其后人,還有一位特別的朋友Dabney Carr,他是杰斐遜總統小時候讀書的同窗,兩人當年相約,如果誰先去世,另外一位便在此建造房屋,并將先逝者埋葬在此地大榕樹下。
長距飛行旅程暫告一個段落,途中的景色人文情感印刻在心中,一段新的旅程又將展開。飛行永遠沒有終點,只有過程。這便是飛行、航海、登山等等一切探索的精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