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樂觀的人,在一種寬松的環境里長大。我把人生看成一次旅行,你我皆路人,逆風前行,為了彼岸,也為了一路繁花。我喜歡讀書,在書海中暢游;我喜歡求索,在理科競賽中嶄露頭角。通過自己的努力,我有幸被北京大學錄取,等待我的將是一片美好的未來。
我的快樂童年
我出生在1994年4月18日,是個很樂觀的男孩。聽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聰明,在咿呀學語時,就會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媽媽還經常考我,隨意空字讓我填,我都能準確答上。
媽媽非常重視啟蒙教育。她經常給我講童話故事,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等。我雖然聽不大懂,卻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媽媽為了調動我的興趣,一到關鍵的地方就停止,第二天,我就乖乖地坐在她旁邊,等著聽故事。當時,我聽得興趣盎然,媽媽卻懷疑我能不能聽懂。有一次,媽媽重復一個舊故事,把人物給講錯了,我一下子就聽出來了,毫不客氣地給她糾正。媽媽是一名高中教師,她當然不允許自己出錯了,還向我做了檢討。從那以后,她從不敢怠慢,生怕被我挑出毛病。
故事聽多了,心中自然有很多話要說。沒多久,我便像模像樣地給別人講故事了,爺爺是我的忠實聽眾。那些故事爺爺早已耳熟能詳,可是他仍不厭其煩地聽著,還不時地發出笑聲。為了把故事講好,我經常查閱資料,于是,讀書也就成了生活的一大樂趣。當時,家里有很多書,有的是媽媽專門為我準備的,有的是她用的課本。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只要有字的東西,我就不會放過。從《格林童話》到《十萬個為什么》,從《牛津百科全書》到《上下五千年》,還有各種詩集,它們都成了我的伙伴。那時候,我覺得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天就黑了。我有時看入迷了,竟然忘記開燈,為此被媽媽多次批評。不過,我仍然樂此不疲,求她給我借新書。
每天晚上,媽媽都在家里備課。我則拿著各種各樣的書,坐在她旁邊認真地看。我覺得自己很有意志力的,結果每次,我都先敗下陣來,不是趴在書桌上睡著了,就是乖乖地回臥室。我對媽媽說“你什么時候和我一起睡覺啊?”她卻說:“不行呀,哥哥姐姐還等考大學呢,我可要助他們一臂之力啊!”每次考試,她所在班級的成績都名列前茅。那時候,爸爸常勸她不要讓自己太累,可她還是一如既往。長大以后,我時常會想,媽媽努力地教好每個學生,我也應該努力地對待每次考試,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6歲時,我被送到沈陽鐵路第三小學。開學沒多久,很多學生都報了興趣班,奧數班、書法班、樂器班、舞蹈班等。當時,媽媽也想給我報班,培養一下興趣,我卻不愿意,學了幾天就開始抗議。媽媽很嚴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讓我做出選擇,我什么都沒選。后來,我意識到書法的重要性,就自學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課堂上,老師經常說我的試卷字跡工整。在教育方式上,媽媽是比較民主的,如果我不喜歡,她從來不強迫。相反,對我感興趣的東西,她一百個支持。初三時,我迷上了玩魔方,盡管學業很重,她還是支持我,幫我買魔方,幫我打印學習資料……
我的保送之路
我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人,一旦認準了就會百折不回地走下去。其實,我也很貪玩,不過,在該努力的時候就決不會浪費時間。剛上初中時,我比較散漫,幾乎不怎么學習。初三時,我感到了壓力,如果不努力就考不上重點高中,就會讓媽媽失望。所以,我積極備考,以742分考入遼寧省實驗中學。當年,我的成績在和平區排在第二,也算是超常發揮了。與此同時,我也暗自慶幸,原來自己如此強大。
剛開學沒多久,學校的競賽班開始招生。當時,我并不知道有保送生考試這回事,只是覺得不能錯過機會。學校開設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多個競賽班,各科的上課時間都一樣,所以我只報了化學競賽班。競賽課程比較緊,自習課、周末和寒暑假,我幾乎沒有休息過。然而,事情都有兩面性,很多學生怕競賽這條路行不通,選擇了退出。我也有過這種想法,但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決心在化學競賽這條路上走下去,即使得不到獎也沒關系的,只要經歷就是收獲。當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停掉正常的化學課。其實,我還是有一定把握的,競賽班里講的內容超出了高考范圍,卻與高考的知識點緊密相關。在復習時,我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并巧妙地把知識點結合起來。當然了,我也遇到過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到有機化學時感到難以入門。對此,我從同學那里借了一本《有機化學學習筆記》,大概有三百多頁。我一頁頁地翻看,研究每一定理、每一個化學反應,對題型進行歸類,并記了一百多頁的筆記。一周之內,我用最笨的方法跨越了學習上的壁壘。那時的讀書筆記,也成了學習化學的秘笈,經常被別人借去。我覺得,一邊學習一邊總結,是一個比較科學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2010年9月,我參加了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獲得省級賽區二等獎。2011年9月至10月,我獲得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物理競賽省級賽區二等獎、數學競賽省級賽區三等獎。這些獎項為我獲取保送生資格鋪平了道路。
12月16日,我坐火車去北京,參加保送生考試。為了節約時間,我在北大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下。當天晚上,我先熟悉了一下路線,然后和學姐曹晶通了電話。她是去年被保送北大的,是我的榜樣。她說:“面試其實挺簡單的,你要把這里當成實驗園,把評委看成課堂上的老師,一切都OK了。”她還給我講了面試經驗和答題技巧,使我信心大增。第二天早上,我和許多學生在北大文史樓的一間教室里候場。大家雖然是競爭對手,卻很友好,做了自我介紹,并聊了起來。稍后,我便被人帶入面試教室。30秒的自我介紹后,評委問我:“天宮一號在天上游弋,你此刻想到什么?”我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它標志我國航天事業邁出了嶄新的一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個質的飛躍都要經過量的積累。天宮一號的發射是中國航天戰略中重要的一環,它對后期的研發與創新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評委點了點頭,我就結束了面試。
晚上,我和媽媽在北大校園里散步,被北大的人文氣息所折服。媽媽問我“你覺得這里怎么樣?”我說:“這里就是我放飛夢想的地方。”媽媽又問:“你對明天的考試有信心嗎?”我說:“有,我一定能到這里讀書的。”12月18日上午,保送生筆試正式開始。語、數、外三科一起發卷,三個半小時。此前沒有信心的數學答得很順手,語文一般,英語還不錯。走出考場,媽媽正在校門口等我。她沒有問什么,就帶我去吃飯了。下午考化學和物理,化學半小時就答完了,題目有點難,但我還是能駕馭的;物理的難度比較大,答得不太理想。在回沈陽的路上,我的心情很復雜,表情不像上午那樣輕松了。這時,媽媽才詢問我的考試情況,并安慰著:“反正都考完了,就不要想太多,如果考不上,還有高考呢!你還有機會!”我沖她笑了笑,看起了報紙。
12月30日晚上,老師給家里打來電話,告訴我通過了保送生考試。那是一個不眠的夜晚,讓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2012年1月3日,我接到通知,確認自己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