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日本女孩子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單純的家庭主婦”,過簡單、和諧、溫馨的幸福家庭生活。
日本二次大戰之后,在美國人的民主法治思想主導下,迅速進入恢復政治、經濟與生活秩序的軌道,并且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45-1946年的日本,在二戰戰敗中,成為了一片廢墟。戰后第一個十年之后的日本,似乎仍然沒有顯示出多少希望。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日本,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仍然只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工資水平也只是比戰前最好水平略高一些。
然而日本高速增長的經濟,帶來的是嚴重的環境污染,還有部分家庭因婦女也參加勞動而無人打理的亂糟糟的景象,以及日本男人無法顧家,甚至無法回家的情況。部分農婦也下到農田干活,但是同樣還要擔當起賢妻良母的重任。但是,當婦女們勞碌不堪的時候,你怎么能夠要求時時保持家庭的整潔呢?
事實上,日本婦女一直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天清潔房間,采買烹飪,培植花草,有時也與朋友聚會,或者是去學校旁聽一些課程。預算并且安排家庭開支,按照生活需要支付帳單,以保證每個家庭成員的飲食得當和衣著整潔,并且小心地預留出足夠的錢,以應付家庭預算和意料之外的開支需要。
除了賢妻,還要扮演良母的角色。日本理想的家庭是每家每戶有兩個孩子。
由于經濟發展,日本男人越來越投入到經濟工作中去,而婦女的家庭勞動,即使作為妻子與作為母親的工作也越來越被認為是重要的。
日本經濟的發展隨后帶來的是嚴重的環境污染。時尚的現代生活后面是日益嚴重的環境惡化。20世紀50年代晚期到整個60年代,成千上萬的工業城市居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并帶來了嚴重的疾病的襲擊。比如,三重縣污染就非常嚴重,受到哮喘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困擾,鎘污染導致居住在富山縣沿岸居民和城鎮居民的腿腳殘疾。
在日本西部,由森中牛奶公司銷售的有砷污染的奶粉,造成了12000名嬰兒腹瀉、發燒和患上白血病,造成其中130名兒童死亡。最為臭名昭著的環境污染為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在這里化肥公司將汞混合物排入當地捕魚的水域,結果引發了大量突發的退化疾病,從四肢麻木,視力和聽力受阻,到失去肢體控制,直到腦部癱瘓,這種病開始發現于50年代,到1979年已經有300多名水俁病患者死亡。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提出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母親邏輯”,這種邏輯的提出者當然是以家庭婦女為主的。因此說真正主宰日本社會發展方向的最核心力量仍然是家庭婦女是有一定道理的。這種“母親邏輯”就是:一切的經濟發展,社會的變革,都必須以家庭幸福為標準。
家庭幸福的標準就是,食品價格穩定,購物方便,環境優美,生態平衡,搞好垃圾分類處理,交通通暢,孩子上學容易,治病方便,家庭溫馨和諧。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改革,一切目標都要朝向家庭幸福方向。這種非政治化而只講人性化的運動,在日本形成了一個個抗議活動。
他們不是泛泛地向政府抗議,而是將這些“母親邏輯”和家庭幸福,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特定的目標,整個社會問題化成一個個小而具體的問題,比如最明顯的就是家庭垃圾如何分類處理的問題。還有工廠的污水處理、廢氣處理與廢渣處理的問題。同時在日本批判與抵制那些無度的“新消費主義”的過度浪費行為,對于那些過度消費特別是炫耀行為的抵制,成功地所有制了人們在消費面前的互相攀比心理。
今天我們看到的日本,已經基本上按照當年的“母親邏輯”演變成了“母親現實”,即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平穩的物價與方便的購物環境,女人在家安心相夫教子,男人在外努力打拼。越來越多的日本女孩子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單純的家庭主婦”,過簡單、和諧、溫馨的幸福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