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券商分類評級塵埃落定,降級券商呼吁修改評級標準。
一年一度的券商評級不僅是各大券商基本功的比拼,更是創新業務的競技場。在創新已經成為行業未來發展主題的背景下,今年的評級對大多數券商來說,顯得至關重要。
“3A”仍然空缺
近日,證監會有關2012年券商分類評級的結果正式出爐。今年的券商分類評級依然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96家受評券商中,有30家升級,19家降級。而備受關注的“3A”評級則依然空缺。
所謂券商分類評級,是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綜合性評價,主要是體現證券公司合規經營、財務穩健狀況、風險管理能力等。評價指標主要有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動態風險監控、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6類。
評價時,設定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基準分為100分。在此基礎上,根據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指標與標準、市場競爭力、持續合規狀況等情況,進行相應的加分或者扣分,以確定證券公司的評價計分。最終評級結果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其中,A、B、C三大類為正常經營公司,D、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范圍及可能被依法采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在監管層將金融創新能力作為行業發展的大方向后,券商分類評級對新業務獲取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例如首批列入融資融券試點的券商多是凈資本實力雄厚的A類券商。而評級越高,對券商新業務的審批往往就越有利。
在今年參評的證券公司中,無券商被評為D類或者E類。有30家券商升級,其中8家券商升級后所屬大類改變。5家券商新升為A級,其中信達證券從B級升3級至A級,南京證券跳兩級從BB升至A級。東方證券升1級,再度躋身AA級陣營,也是唯一一家由A級升為AA級的券商。但是最高評級——“3A”仍然空缺。
目前作為國內最高評級的AA級券商共15家,分別為:安信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華西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
另外有19家券商遭降級,其中12家券商降級后所屬大類改變。AA級陣營中有2家降級,分別是平安證券和齊魯證券。A級陣營中降級的有國元證券等11家,其中華創證券降2級至BB級。
證監會沒有具體披露每家券商評級升降的具體原因,但據媒體經過研究和調查后發現,每家券商升降級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故事。
降級樣本
齊魯證券:投行亂象顯現
齊魯證券是被降級的券商中規模最大的一家。今年齊魯的評級為A級,較去年的“2A”下降一級。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2011年年底,齊魯證券總資產為312.22億元,排名第13位。
作為一家地區性券商,齊魯證券近年來擴張速度頗快。這家注冊資本達到52.12億元、擁有6000余名員工的券商,雖然總部仍然在山東省濟南市,但是目前已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設有165家證券營業部、10家證券分公司。不過,隨著A股市場長期陷入低迷,再加上行業競爭激烈,齊魯證券快速擴張的后遺癥開始顯現出來。
今年年初,齊魯證券被曝出前副總裁李黎明在招商證券任職期間卷入多宗舞弊案并被證監會調查,由此牽出齊魯證券投行高管之間的多年爭斗。
從統計數據來看,齊魯證券近年來投行業務發展一直緩慢,僅僅在2011年出現過一次井噴。Wind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6月至今,齊魯僅僅實現了9單IPO項目,獲得承銷及保薦費用3.46億元,其中有6單都在去年完成。而今年上半年,整整6個月時間,卷入風暴之中的齊魯投行在IPO領域顆粒無收。而此前在2009年6月后齊魯保薦的9家上市公司中,目前也只有寶通帶業一家公司宣布今年中期業績同比正增長。
7月底,正處于多事之秋的齊魯證券又因1600萬元天價索賠離職保代再受關注。而從《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2010年修訂)》條款來看,“評價期內證券公司因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采取行政處罰措施、監管措施或者被司法機關刑事處罰的”,均會視情節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被處以不同程度的扣分。齊魯證券本次被降級或許在情理之中。
東北證券:再融資一拖再拖
去年巨虧1.5億元的東北證券降級并不令業內意外。2011年,東北證券評級為A,今年則被降為“BBB”。
雖然只是被降了一級,“BBB”評級也不算差,但是卻從中折射出了東北證券去年的經營困境。
受累于行業傭金率下滑和自營業務過于激進,2011年8月~2012年1月,東北證券連續虧損。2011年,東北證券最終以巨虧1.52億元收場。
虧損尚在其次,麻煩不斷的投行業務,或許也是讓東北證券多了“扣分”項目的重要因素。
去年8月,大牛股紫鑫藥業被曝出業績造假,上下游客戶均是自導自演,造成股價雪崩式下跌。而紫鑫藥業2010年增發的保薦機構恰恰是東北證券,督導期為2011年1月4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這件吸引了當時A股市場所有目光的事件讓東北證券投行飽受質疑。而到去年年底,東北證券前保代秦宣又卷入了西南合成內幕交易重組案,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也令東北證券蒙上污點。
而另一事件更引得市場深思:2009年上半年,在A股的一波小牛市中,東北證券原本因極大的業績彈性,成為券商板塊反彈龍頭,公司也趁機提出融資方案。但是3年時間過去了,當時較東北證券后提出方案的國元、長江等都完成了融資,壯大了凈資本實力,但是東北證券的融資卻一拖再拖。7月3日,東北證券本次拋出的定增方案終于獲得了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此時,整個證券行業格局已經較3年前發生變化。同是區域性券商,國元2011年年底排名達到11位,而東北證券卻排在43位,甚至落后于2010年才上市的山西證券。
華創證券:建議修改評級規則
有趣的是,多數被升級、或評級較滿意的券商都籠統地表示:“一年的評級不代表一切,公司在經營中只要能做到合規經營,控制風險,那么下一年的評級就有望維持,甚至做得更好?!?/p>
但是今年被連降兩級的華創證券卻表達了不同意見。2011年華創證券評級為A,今年則被評為BB級。
華創證券辦公室負責人指出,“其實基礎分是跟去年一樣的,但是加分項上不去,最終導致了公司今年連降兩級。”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道,今年的分類評價中,華創證券并無扣分項,僅加分項較上年減少3分?!耙皇枪緲I務范圍擴大,去年新增了資產管理和承銷業務,按分類評價規則,公司凈資本平均余額達到規定標準的倍數由上年的33倍大幅下降為10倍,該項指標加分減少了2分;二是公司增資擴股后,凈資本增加,攤薄了凈資本收益率,同時,新業務起步初期投入較大,降低了成本管理能力,此兩項未扣分也未加分?!?/p>
由于被降級,華創證券非常郁悶,言語之間也透出了對現有評級體系的不滿:“從評價結果看,規模大的證券公司分類評級較高,而少數受處罰的扣分又較少。我們認為,現行分類評價規則的設計思路已經不適應當前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