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指失守2132點,創近三年新低,同時也再次運行到10年前的指數區間。
與難耐酷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乎冰封的A股市場。在低迷的市場人氣中,7月26日,A股收盤創出三年新低,跌入2100點以下區域。上證綜指全月累計跌幅超過5%。
年初上證綜指創下的2132點,曾被許多機構視為“鉆石底”。然而進入7月之后,“鉆石底”被輕易擊穿。投資者戲稱剛剛送走“歐洲悲”的A股市場,又迎來了“奧運魔咒”。除了1996年奧運會期間指數算是震蕩外,2000、2004、2008年奧運期間均出現大幅下跌。與此同時,滬深兩市成交也始終在“地量”徘徊。當月的最后兩個交易日,兩市成交總量均未超過900億元。
22萬散戶悲情告別A股
2132點作為技術上重要的支撐位,其作用如一張薄紙,一捅就破,極大地挫傷了對傳說中“鉆石底”的預期。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招商銀行、蘇寧電器、三一重工這些曾經輝煌的藍籌標桿紛紛倒下,市場悲觀情緒愈加濃厚。脆弱的股市將繼續維持萎靡不振的態勢。
事實上,除了不斷下探的股指、持續低迷的成交,還有許多證據表明眼下的A股人氣幾近“冰點”。
喪失了信心的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了,銷戶是他們最無奈的選擇。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A股持倉賬戶跌至5645萬戶,占比不足34%,降至2008年初有統計以來的新低。另據統計,上半年A股賬戶銷戶總數達到22.2萬戶。“終于銷戶了,從此A股不會再出現我的名字!”當然,這樣的心聲多少帶著無奈與遺憾。這些股民對A股市場不再抱有幻想,拿著早已剩下不多的錢,紛紛選擇了銷戶退出的道路。某證券營業部投資顧問透露,“營業部每周平均有兩三個股民銷戶。以前一年也沒有幾個,今年二季度開始變多,這些股民資金量一般幾萬元,大部分是2007年、2008年的時候入市的,入市之后只有虧的份,大多沒賺過錢。有幾個老股民是10年前開的戶,之后成了休眠賬戶。還有些股民雖沒銷戶,但上半年不進行任何操作”。
在這波離場潮中,大戶和超大戶也在加速撤離。同樣來自中證登的數據,截至6月末,持流通市值在1000萬元至1億元的自然人賬戶為16793個,較5月末的18545個減少1752個;同時持股市值在1億元以上的賬戶811個,較5月也減少了28個。
針對A股股民離場潮,有專家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說,散戶銷戶退出并不一定是壞事。小散銷戶離市,正是大熊市見底的征兆或標志。但市場觀察家表示,雖然最近幾年來,監管層一直在強力推動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希望加大機構投資者的比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放任散戶離場。事實上,如果沒有眾多散戶的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如何能夠走到現在并得以迅猛發展?如果沒有眾多散戶的積極參與,A股市場的活力又將如何保持和延續?況且,如今的散戶銷戶離場并非自愿,而是出于迫不得已,是基于對A股市場信心的喪失。
股市有“救”無“救”?
雖然A股已步入價值洼地,便宜程度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的最低點。但大量資金在場外觀望。多位基金、券商、私募人士均認為,A股便宜是確定的,只是趨勢難以確立。
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調整還沒有到位。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1、今年6月中國表觀石油需求量同比下降1.94%至3684萬噸,這是中國石油表觀需求量自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下降2%以來的首次下降。
2、煤炭大滯銷波及全國,部分煤礦停產已近一個月。7月25日,環渤海港口動力煤的價格報收631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了10元/噸,已經連降12周,累計下降了156元/噸,整體降幅為19.8%。
3、今年1至5月,我國餐飲企業營業額增速為13.2%,呈逐月遞減態勢,創下近10年(除非典發生的2003年外)的最低值。2011年我國餐飲企業營業額增速為16.9%,2010年增速為18.1%。
4、車市庫存壓力逼近臨界點。雖然近幾個月乘用車銷售數據不錯,但其中不少是通過壓經銷商(庫存)換來的。
5、發改委數據,今年前5月相比2011年同期,中國鋼鐵業利潤同比下降49.4%。受需求不足的影響,華東的日照鋼鐵、濟南鋼鐵等,華北的首鋼、河北武安、河北鋼鐵、唐鋼等,華中的武鋼、鄂鋼、冷鋼、漣鋼等,華南柳鋼、重鋼、昆鋼,都已經或者即將進行高爐停產檢修。
6、近日,普拉達、路易威登、卡地亞等家奢侈品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報均顯示在華銷售增速明顯下滑。今年一季度開始,國內經濟環境導致的消費疲軟逐漸在高端消費品上顯現。
7、7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緩慢。以銀河證券為代表的國內機構,認為未來三五年,中國經濟將經歷“混沌增長”的階段。
申銀萬國則認為,當前經濟仍有爭議、強勢股還未充分下跌,保存實力、保護好你的資金。他們大多持行“右側”交易策略,似乎一定要等趨勢形成才唱多。
期待積極信號
2132點破了,A股市場“新底”在哪?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認為:“其實糾結會不會跌破2000點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該問的問題是為什么國外熊市沒有公司上市,咱的隊伍咋排這么長?”
一方面,股市正在受經濟疲軟的沖擊,而另一方面,股市“失血”不止,已經數年奪得全世界第一的IPO仍在高速進行。并且在世道低迷、投資者呼吁暫停IPO之時,證監會有關官員卻回復道,暫停IPO也不會改變股市低迷。言下之意,股市還會低迷,并且IPO不會剎車。面對這一回復,投資者似乎已經徹底沒有了解套的希望。
不過,好在A股的資金面正在放寬。市場對于加大“預調、微調”政策力度的呼聲很高,降準、降息正在進行之中,且頻率之快出乎人意料。
8月伊始,監管層再度傳來利好的聲音,證監會表示,9月1日起將第三次大幅度降低A股交易經手費、過戶費和期貨交易手續費標準,要求確保讓投資者直接得到好處。與此同時,證監會鼓勵支持上市公司增持回購,且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研究降低印花稅。這些來自監管層權威的聲音,對于信心嚴重不足的市場將形成正面的提振作用。
一些機構投資者因此對8月行情充滿期待,畢竟在A股已經退無可退,物極必反是一切事物運行的規律,他們相信A股8月必將否極泰來,鳳凰涅槃。
“中國經濟下行周期已到尾聲,下半年經濟將呈回升態勢。”這是招商證券發布的最新投資報告,招商證券認為,A股市場上半年的反彈是流動性改善帶來的估值反彈,下半年隨著經濟基本面回暖,股市將向經濟回升推動的中期反彈轉化。
外資機構輪番表態挺A股,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稱,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股票已被大幅低估,A股和H股的估值都顯著低于歷史水平,年內應有較好表現;瑞銀證券稱未來3至6個月A股震蕩向上,高盛認為,上證有望在年底達到2750點。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最新策略稱,應在未來12個月基礎上超配中國股票。
A股市場能否鳳凰涅槃
A股市場下跌,可以讓決策者更加清醒,直面體制要害。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被寄予股市賭場終結者的重任。
回首今年以來的A股行情,證監會迭出新政功不可沒。QFII擴容、強調分紅、券商創新、推300ETF,這些新政策新產品的確給市場帶來了提振,也推動了此前A股的上漲。但是,新政出多了,新鮮勁過后,A股的“敏感度”也就下降了,反應大不如前。事實上,上任后,郭樹清主席以幾乎幾天一個重要新政的速度,推進著A股市場的制造性變革。到目前為止,推出退市制度、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嚴查內幕交易、證監會內部的輪崗制度,都是荊棘叢生、困難異常而又極端必要的改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共發生1921次大股東及高管減持,涉及29.68億股,套現356.67億元。減去上半年同期的增持數據,則凈減持8.21億股,凈套現金額達222.52億元。A股市場成為大股東、甚至行業間的一場分贓游戲。到目前為止,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對現有的大股東套現,大股東與普通投資者之間尖銳的利益沖突置若罔聞,甚至以市場化為名,給予大股東套現、增持等更多的選擇權。例如:徐家匯,今年3月5日,徐家匯2.14億股原始股解禁伊始,不出意外,該公司開始進入大面積拋售之旅。從3月5日至6月25日,該股被減持金額超過3億元。這一數額,對于一只解禁后單日成交額最多不過6000多萬元的股票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更不能承受的是,該公司業績下降,股價一跌再跌。
股市是由經濟和制度決定的,經濟的影響固然很大,但我們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問題。“在堅守那么久之后投資者紛紛選擇離場,不僅是由于損失慘重,還在于市場不公平現象導致的投資者信心的喪失,這才是最為可怕的。”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表示,中國資本市場自身存在的缺陷在股市低迷中更加凸顯。比如制度方面的不完善,難以對投資者形成有效的保護;上市公司質量良莠不齊,經過多年治理,重融資輕回報現象依然普遍存在,索取與回報嚴重不對等;二級市場投資者普遍虧損,但新股發行卻仍然不顧市場承受力,繼續批量“造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凡此種種,在今年股市的低迷和不斷下挫中,讓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公平性產生深深的懷疑并產生更為強烈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