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的出現,是IT產業的一次革命,更是IT產業的一種深度回歸。
自2010年10月18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云計算就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熱門領域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
作為當前業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云計算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和業務應用模式的核心。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云計算應用已經覆蓋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個人和家庭用戶等領域,在電信、金融、制造等垂直行業,教育、健康、交通等區域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大型企業私有云,圍繞3G、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平臺等方面擁有巨大的市場機遇。
2012年7月26日,2012中國云計算最佳應用實踐巡展首站暨啟動儀式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酒店召開,本屆巡展由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主辦,云計算專業委員會、中國云計算基地聯盟、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各個優秀行業企業以及媒體等300余人就云計算的現狀、發展方向、解決方案、創新應用實踐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中國“云”
云計算的出現,很多人稱為IT產業的一次革命,其實更是IT產業的一種深度回歸,由粗放型IT信息化系統向集約化大型信息平臺的轉變。廣義云計算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談到云計算,國內云計算與國外有著根本的區別,其最大不同點是政府主導作用比較明顯,地方政府把云計算看作是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次戰略機遇。政府的優勢是可以短時間內整合各種優勢資源,為云計算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推動,例如各地涌現出的大量政務云、醫療云、智能交通云等行業云項目,以及各地多個云計算產業園規劃等。
云計算的產業鏈主要有基礎設施層、平臺與軟件層、運行支撐層與應用服務層四層面。近年來在政府的規范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及用戶應用需求快速爆發形勢下,中國云計算產業布局已經初步形成。在應用需求集中爆發的拉動下,運行支撐于應用服務產業環節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進一步加速了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發展完善。
基礎設施層仍然是產業鏈中的重要主體,規模超過全產業60%以上。平臺與軟件層是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活力之源。為云計算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提供基礎工具軟件,應用開發軟件以及平臺等。
雖然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鏈主要以基礎設施層為主,但運行支撐層卻是其中發展最為活躍,速度最快的產業環節之一。而云終端領域也進一步拓展了云應用的價值鏈,為云計算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
未來,中國云計算產業鏈將會呈現出加速整合的發展趨勢。
“云”未來
云計算作為戰略性新興企業中的重點發展領域,作為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在現今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作為ICT領域權威的咨詢機構,賽迪顧問對云計算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技術趨勢以及未來市場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目前,中國云計算基礎設施集群化分布特征明顯,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成渝、東北等重點區域快速發展的基本空間格局。
行業主管部門在云計算基礎設施統籌布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著很大影響力,決定著未來重大云計算基礎設施的統籌布局。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正在成為新一代云計算基礎設施的主要推動者。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我國云計算基礎設施分布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
我國擁有全球第一的人口基數和網民規模。隨著兩化融合、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應用的縱深推進,需求潛在巨大。對于目前的云計算來說,面臨著土地、能源、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戰,未來幾年我國云計算基礎設施產業將呈現總體向富能源、高緯度地區轉移的趨勢。另外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運維成本高,所以需要各地區根據實際需求來布局,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從中國云計算應用示范的發展方向看,一方面發展驅動力從“政策引導”轉為“市場拉動”。在云計算起步發展階段,出現了對需求把握不準,盲目跟進等情況。而未來的云計算示范項目的建設會更加理性,以市場需求為重點,利用云計算技術切實解決業務發展和信息化建設匯總的難點問題。一方面業務創新源從“技術導向”轉為“應用導向”。云計算作為多種信息技術綜合應用的載體,創新性最重要的是利用云計算解決信息化應用中面臨的難題。另一方面競爭聚焦點從“單一應用”轉向“平臺構建”。隨著云計算應用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行業希望通過云計算平臺的搭建整合現有信息化的應用系統,建設高效、動態、彈性的“靈動型”一體化的云平臺,滿足業務快速發展需要。
近年來,企業信息化日臻成熟、社會化網絡興起,以及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數據增長速度加快,數據類型也變得越來越多。
大數據這個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定義。賽迪顧問根據其概念內涵,提出大數據是指需要通過快速獲取、處理、分析以從中提取價值的海量、多樣化的交易數據、交互數據與傳感數據。據估算,全球可統計的數據存儲量在2011年約為1.8ZB,2012年將達到2.7ZB,2015年將超過8ZB。其中,結構化數據的增長速度約為32%,而非結構化數據還要快上一倍,約為63%。反過來,對大數據的分析、優化結果反饋到物聯網等應用中,又進一步改善使用體驗,并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對大數據的利用將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并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
大數據將推動各個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產生兩個重要的趨勢,一是數據資產化,信息部門將從“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大數據時代,數據滲透各個行業,漸漸成為企業戰略資產。二是決策智能化,企業戰略將從“業務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因為智能化決策會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據有關統計顯示,企業數據智能化程度提高10%,其產品和服務質量就能提高15%。
目前,在應用層已經能夠看到云計算的身影,例如人們非常熟悉的搜索、微博、游戲等云服務,但是企業從云計算中獲得的收益還比較有限。云計算供應方要能夠滿足企業的特別需求,如可靠性、安全、數據整合、應用整合、混合云支持等。如果是更遠的未來,相信公有云不管對于消費者還是政企用戶,都會是主流的平臺。
作為云計算領域專業性會議活動,“2012中國云計算最佳應用實踐巡展”成為政府領導、企業、學者、研究機構、投資機構、行業用戶的交流平臺,并結合賽迪顧問專業的研究積累,為推動我國云計算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