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衡量一個沿海城市的發達程度主要看港口的桅桿數量。人有錢了,除了買靚車、買私人飛機外,還有不少人買私人游艇,我國也是如此。而和游艇相關的科技股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4天展會游艇被買走4艘
前段時間,2012年中國國際游艇展在上海舉行,本屆游艇展共吸引了來自美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地的450家展商參展,近500條實體船集體亮相黃浦江畔,4天內展會期間共促成22億元交易額。
值得注意的是,在4天的展會中,飛馳游艇在現場共賣出4艘展艇,其中價格最高的是超300萬元的豪華游艇Regal35。據悉,這幾筆訂單的購買者均是20~30歲的國內年輕人,購買用途主要用于私人娛樂。
對于“富二代”購買私人游艇,業內人士并不感到驚訝。據歐美國家的發展經驗,當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就開始萌芽了。我國沿海發達地區有20多個城市人均GDP已達8000美元以上,已超過5000~6000美元的游艇快速增長的臨界點。據《2010~2011中國游艇產業報告》統計,中國游艇俱樂部已達99家,游艇保有量在1200~1500艘,但這僅是起步。
中國游艇市場崛起
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費額高達400億美元,平均每171人擁有一艘游艇。在新西蘭、挪威等瀕海國家,人均擁有游艇的比例高達8:1,美國為14:1。目前我國的游艇市場規模僅為世界游艇市場的2%左右。
近些年,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游艇業已經發展成熟而趨于飽和,擁有巨大潛力的中國大陸市場成為該行業的新目標地。很多知名國際游艇公司過去只是向中國出口整船,現在則將產業鏈延伸到了實船制造、游艇設備、游艇服務及全球俱樂部等整個產業鏈。
據悉,早期進入中國的美國知名游艇制造企業賓士域集團,在中國內地的營業額,從2005年開始就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在增長。與此同時,國內上市企業上海佳豪(300008)、太陽鳥(300123)也開始在游艇行業中發力,目前游艇設計、制造、銷售等已經成為這兩家上市企業的主導型產業。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游艇購買群體,主要是游艇俱樂部或者房地產商、濱水企業,及中產階級。預計今后,5~10年間國內將有10萬艘游艇的采購量,按平均每艘50萬元~100萬元算,將是500億~1000億元的市場。
短板制約我國游艇業發展
經過最近10年的加速發展,中國內地目前已擁有逾370多家游艇制造企業。其中產值超過1000萬的企業就有30家,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三亞、上海、深圳、青島等城市。
在未來,中國游艇業的輻射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目前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城市群紛紛將游艇業作為重要產業列入發展日程。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及遼寧、河北、江蘇、福建、廣東等省的一些城市都將游艇業列入了地方“十二五”規劃中。預計在未來幾年,游艇在我國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但是目前,我國游艇業的發展也還受一些因素的制約。例如,與游艇制造相依相存的游艇材料、游艇設備等的供應市場尚未形成,已有的供應商總體品質與歐美市場供應品相比有相當的差距。
另外有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國游艇產業從設計、制造到航行、消費,從停泊基礎設施到系統發展政策,依舊還屬于比較零散的狀態。這需要國家從行業整體性角度出發,進行全國游艇產業的長遠和整體的發展規劃,建立起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從而促進國內游艇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記者新浪微博:@李鵬1978
郵箱:lipeng1267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