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一”起義英雄城南昌到秋收起義發祥地銅鼓,一路有三爪侖、天柱峰和大圍山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歷經千年的文峰寶塔、魁星高閣和安義古村群;有溈仰宗祖庭、曹洞宗祖庭、清規發源地、馬祖道場等佛教禪宗主流的發祥地;有蘇維埃政府舊址、秋收起義紀念館、肖家祠、毛澤東同志化險福地等紅色旅游景點;有一望無際的翠山,一覽無遺的凈水,一瀉千尋的飛瀑和一塵不染的空氣;這里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春光似酒,綠野醉人……
在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波及全球之時,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家投入4萬億元提升國內消費需求和提高國內投資需求。江西昌銅(南昌-銅鼓)高速公路項目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環境下提前5-10年付諸實施,隨著2009年7月16日南昌至奉新(靖安)高速公路(昌銅高速昌奉段)開工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和2010年8月9日奉新至銅鼓(昌銅高速奉銅段)高速公路項目開工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從“八·一”起義打響第一槍的南昌,到秋收起義發祥地的銅鼓,沿途幾百萬人民期盼已久的夙愿提前實現,特別是對奉新、靖安、宜豐、銅鼓等宜北縣域,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面對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在江西省交通運輸廳的正確領導下,江西贛粵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抽調精兵強將,積極組建成昌銅項目建設辦公室。面對重任,昌銅建設者沒有退縮,毅然前行,按照“保質量、保安全、保生態、保進度、保廉潔、控成本、創品牌、建文化、出人才”的總體目標,全力搞好科學組織,全力搞好協調服務,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努力戰勝各種困難,把握重點,攻克難點。昌銅高速公路建設的序幕已拉開,號角已吹響,步伐在前行,成果在彰顯。一年多來,昌銅高速公路建設者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凝心聚力,勇于創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突顯了一處又一處亮點……
分段設計理念突破常規思維
為加快昌銅高速設計進度,同時確保工程設計更加完善,設計質量整體提高,設計方案更加精細,結合江西省境內高速公路項目歷來設計的實際,昌銅項目辦認真總結,充分論證,對昌銅項目實行分段設計。
由于各設計單位的設計里程更短,工作量更小,確保了技術力量更加集中,有更充足的時間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反復推敲,對建設規模、技術標準、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掌握得更加得當,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化、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同時分段設計模式讓昌銅項目辦對各單位設計方案的差異性有了更全面的掌握,通過對設計方案相互比較,對共同點進行擇優選用,確保了設計方案最優化。在路線方案中,根據土石方、橋梁、房屋征拆數量和占用耕地、土地,以及對沿線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進行比較,綜合考慮,選擇最好的設計方案。通過優化設計方案,不僅減少了開工建設后期的工作難度,節省了用地和工程量,同時也減少了對森林植被的破壞,降低了建設成本。
昌銅高速公路設計方案一次性順利通過了專家組審查,專家組一致認為,總體設計原則正確,對建設規模、技術標準、路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掌握得當,全線構造物、互通立交等位置、方案合理,達到了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
兩度刷新全省項目報審批速度
為了及時獲得各項批復,全面實現如期建成通車的總體目標,昌銅項目先后在昌奉段和奉銅段的報審批過程中,均采取組織多個前期工作組開展平行作業、同時工作,實行超常規運作,精心組織、科學安排,統籌推進,明確工作時限,明確責任人員,加班加點,倒排時間節點,多個專項報告同時編制、同時報批,以最快的速度準備最完善的項目審報批材料,全程跟蹤好項目審報批的每個環節,確保環環相扣、環環推進。昌銅項目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發改委、國土資源、環保、水利、農業、林業、地震、文物等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相關部門采取特事特辦、高效辦公的原則,全面加快昌銅項目審報批速度。
在南昌至奉新高速公路土地報審批過程中,省國土資源廳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9個部門的聯審,國土資源部也在5天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了11個司部的聯審,使昌奉項目成為江西省第一個沒有被國土資源部下發補正通知的重點工程項目,獲批速度創全省第一。奉新至銅鼓高速公路于2010年8月初獲得國土部的用地正式批復并取得土地使用證,前后僅僅只有短短半年多時間,從而再一次刷新了全省高速公路項目審報批速度的紀錄。
生態環保施工,自然和諧相融
根據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凌成興把昌銅項目定位為“生態線、環保線、觀光線”以及努力打造“全省生態旅游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昌銅項目辦緊密結合地方文化特點和實際需要,堅持“生態、環保、自然、安全、長效”的理念,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美化邊坡防護上下功夫,項目方案、施工圖設計經過專家多次評審,力求精益求精。
為突出江西特色,實現路與自然的和諧相融,著力打造百里杜鵑長廊,把昌銅高速公路建設成為以沿線自然景觀風貌為特征的綠色生態景觀走廊;在互通綠化、美化過程中,昌銅高速公路結合地方人文特色,將地方景致“搬”進來,先后在多處互通點綴了天然冰川石;在邊坡防護中,充分考慮生態環保,將高速公路綠色“融”進去,對路基上邊坡不同的土質地質情況進行一坡一圖逐坡設計、施工,努力減少硬性防護,采取同步施工、帶綠施工,特別是在對石質上邊坡以及石方填筑的下邊坡等這些植物生長環境惡劣的地方,種植一些耐旱、耐脊薄的青松、芭茅等本土化植被,彰顯出了樸實無華之景、親近自然之意與自然和諧相融。為了使高速公路與沿線歷史人文相融合,南昌西收費站按南昌標志性建筑滕王閣的風格建造,奉新(靖安)收費站采用仿宋式古城墻樣式,不但體現了當地歷史人文,而且再現了高閣臨江的風姿。
抓標準化管理,提升工程質量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昌銅項目辦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標準化管理活動,把精細化管理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昌銅高速公路全線呈現規范管理、精細施工、抓質量、創精品的良好局面。昌銅項目辦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是重點抓好召開現場觀摩會這個載體,先后組織召開了便道修建、場站建設、集料水洗、小構預制、邊坡防護、路基填方、路面攤鋪等13次現場觀摩會,讓全線施工單位在觀摩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學習他人之長,避免自身之短,多次組織各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總工,先后到九江二橋、永武項目、德昌項目等省內項目以及湖南、安徽、江蘇等外省高速公路項目參觀學習。通過交流學習,昌銅項目的集料水洗工藝、小構集中預制等多項成果成為同類項目施工的標準和典范。
加強溝通聯絡,營造和諧環境
大力營造和諧環境,確保項目有序推進,是昌銅項目辦聯絡地方、溝通群眾的根本理念。
一是著力推行和諧征遷。昌銅高速公路沿線需征地面積大、房屋多,任務重、壓力大。在工作過程中,昌銅項目辦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征遷,積極主動與沿線縣、鄉、鎮、村領導干部進行交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為推動項目建設排憂解難,積極主動深入沿線了解情況,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及時公開征地拆遷政策和拆遷數量、補償標準,取得了和諧拆遷的喜人成績。
二是著力營造融洽的項目建設軟環境。項目開工不久,在沿線各級協調辦的幫助下,昌銅項目辦主動融洽地方關系,關心幫助困難群體,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安全教育走進校園,為地方群眾興修便民水利、修整便民道路、架設便民橋梁等等,辦了大量的好事、實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譽,為項目建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創新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昌銅高速公路作為江西贛粵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項目,要求建設者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著力打造一條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精品高速公路。昌銅項目辦強化管理,堅持創新,在質量管理、融資、招投標等方面不斷探索,并創出了特色,為今后其它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打造互通苗圃化。在昌銅高速建設過程中,項目建設者堅持“生態、環保、自然、安全、長效”的理念,成功地探索總結出了“把互通都建成苗圃基地”,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有實力的單位來經營管理,既打造了一道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景觀,又為日后高速公路綠化養護提供穩定可靠的苗木供應,大大降低綠化成本,真正實現“以圃代育、以綠養綠”的綠化管養模式,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
采用合格制評審招標。昌銅項目辦大膽創新,采用強制性資格條件評審法,既可以減少人為因素,最大限度體現公平公正,確保陽光操作,而且操作簡單易行,極大地減少了工作量,更是減少了“串標”“圍標”的可能性。
引入商業票據支付工程款。昌銅項目辦依托贛粵公司上市公司的平臺優勢引入商業票據支付工程款。采用委托保貼式商業票據,減少了傳統商業票據繁瑣的程序,既有效控制了風險,又大大方便了施工單位,節省了時間。這項創新舉措,獲得了贛粵公司“創新獎”。
開展南潦河大橋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監控系統應用研究。在危險品泄漏應急監控和處置系統中采用自動化控制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運營期公路養護部門在橋面徑流初期雨水處理和危險品應急處置設施的養護人員投入,大大降低了橋面徑流初期雨水處理系統和危險品泄漏應急系統的養護成本,又能很好地保護敏感水體安全,達到節約運營成本的目標。
安全監管扎實有效。項目辦實施“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全過程安全管理、全方位安全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生產實現全面覆蓋;項目辦與沿線政府安監局簽訂委托協議書,共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培訓;開展“平安工地”活動,堅持安全與質量并重,從細節控制上入手,認真查找每一道工序上的細微缺陷。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
抓質量、保安全、搶進度,昌銅項目前進的步伐正在加速;爭先進、創精品,施工單位之間的酣戰正在上演……昌銅高速公路建設者將努力打造“全省生態旅游典型示范工程”,用濃墨重彩書寫江西省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的輝煌篇章,為“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