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影視作品雖然是娛樂產(chǎn)品,但同時又屬意識形態(tài)范疇,具有潛移默化影響人思想的作用。因此,影視作品應該具有導向性。
那么,什么是影視作品的導向性呢?
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因為社會制度不同,價值取向各異,所以,影視作品的導向性也不一樣。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影視作品應該傳遞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如江澤民同志在1994年1月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指出的,影視作品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什么是科學的理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是科學理論。什么是正確的輿論?為國家中心任務服務,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質量的是正確輿論。什么是高尚的精神?熱愛祖國、關心他人、無私奉獻是高尚精神。什么是優(yōu)秀的作品?獲得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雙豐收的作品是優(yōu)秀的作品。
如果影視作品存在導向偏差,那么,就容易危害國家安全和給人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1989年電視劇《上海灘綁票奇案》播出后不久,陜西省韓城市一名中學生就模仿劇中情節(jié),將一名14歲男孩用斧頭砍死拋尸井中,然后向被害人家中投寄恐嚇信,敲詐錢財。
2003年11月,河南平輿縣29歲的犯罪嫌疑人黃某殺害17個青年學生的大案告破。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了黃某。他先是小時候愛看兇殺錄像想當殺手,然后又在網(wǎng)絡游戲中充當武士,最后成為一個殺人犯。黃某的經(jīng)歷再一次說明,作為一種外界刺激,媒介暴力具有引發(fā)和強化青少年實施暴力行為的作用。
2012年3月9日,江蘇揚州儀征市法院發(fā)布了《關于家事糾紛審理情況的調研報告》,該報告稱離婚糾紛連續(xù)3年穩(wěn)坐家庭糾紛審理的“頭把交椅”,并“炮轟”一些影視作品中對“拜金主義”、“包二奶”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渲染,認為離婚糾紛是由此誘發(fā)。如小雅和阿豪幾年前結為夫婦,由于阿豪長期在外打工,夫妻感情日漸淡漠。影視作品中很多“異地夫妻”重新就近選擇“另一半”的情景也應驗在了他們身上。小雅在2011年起訴離婚,經(jīng)過儀征法院調解,雙方和好,可是不久之后“烽煙”再起,雙方又為了離婚而對簿公堂。
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中導向性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
圍繞著影視作品導向性的實施和監(jiān)管,我們的相關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為進一步凈化銀屏視頻,加強對制作和播映色情電影的管理,確保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國家廣電總局在2007年12月29日,專門發(fā)布了《廣電總局關于重申禁止制作和播映色情電影的通知》。
為了規(guī)范電視劇內容管理工作,繁榮電視劇創(chuàng)作,促進電視劇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根據(jù)《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7月1日又專門頒布并實施了《電視劇內容管理規(guī)定》。“規(guī)定”明確指出:電視劇內容的制作、播出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確保正確的文藝導向,制止出現(xiàn)違反憲法、危害國家統(tǒng)一、泄露國家秘密、煽動民族仇恨、違背國家政策、擾亂社會秩序、宣揚淫穢迷信和危害社會公德等內容的故事和情節(jié)。
2012年2月10日至11日,國家廣電總局在北京召開全國影視創(chuàng)作座談會,蔡赴朝同志在會上作主題發(fā)言和總結講話時指出:“影視作品要想叫得響、立得住,必須在創(chuàng)作中镕鑄思想內涵、豐富藝術表現(xiàn)、提升品格境界、引領價值追求。
镕鑄思想內涵,就要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魂”。豐富藝術表現(xiàn),就要生動地唱響主旋律。提升品格境界,就要加強影視劇作的原創(chuàng)能力。引領價值追求,就要把現(xiàn)實題材作為影視創(chuàng)作的主攻方向。影視創(chuàng)作者要擔負起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教育人鼓舞人的歷史責任,用更具吸引力的內容和更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傳播先進的思想觀念、弘揚積極的精神價值。”
這也為我們廣大的影視工作者再次送來了影視創(chuàng)作和審查把關的基本指導思想,讓我們時刻牢記,影視創(chuàng)作和放映、播出一定要遵從正確的導向性,自覺地樹立起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廣大影視觀眾服務的意識。
讓我們牢記影視作品的導向性。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
衛(wèi)星電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