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網民對于“表哥”和“房叔”這兩位底層官員絲毫不陌生,在今年早些時候,他們都因疑似腐敗而遭到網民的曝光以及攻擊,最終被拉下馬。
時任陜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的“表哥”楊達才酷愛佩戴歐洲奢華名表,但他本人最先引起網民關注卻是由于一張在交通事故現場的新聞圖片。車禍造成36人死亡,而照片中的楊達才卻在視察現場時面露微笑。對于網民來說,這張照片的出現無疑佐證了官員的冷漠無情,引發了長久以來對官場的不信任情緒。
越來越多的照片被集中發布,經過網民火眼金睛的審視,這位官員手腕上花樣翻新的數十塊名表奪人眼球,其中不乏歐米茄和萬寶龍之流的奢侈品品牌。對于收入不高的地方官員身份來說,難以合理開脫。由此,網民的不滿變成憤怒。
幸而在不久之后,新華社便發表了楊達才被“雙規”的報道。
中國的五億互聯網用戶正在關注著官員們的所作所為,一切不當行為都將使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嚴格審視。一些人認為,在民主過程缺失的前提下,網絡監督者的規模性合作已經成為中國最接近權力制衡的一種手段。不僅是針對北京的高層,而是蔓延至全國上下各級官員中去。令官員們畏縮的是,每一位網民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目擊者,而更可怕的,是他們對于官員濫用職權的丑聞有著深深的憎惡。
不過,網絡監督依舊存在很多困難。今天,焦慮的中國人民正試圖尋找新的溝通方式來挑戰他們對現狀的不滿,微博等網絡媒體的出現無疑被認作利器般的存在。但是為了維持“和諧”社會的現狀,只能衍生出“河蟹”的書面語,文字正在互聯網上演著一出出“變形記”。隨著領導人換屆的進行,一位用戶在表達對谷歌搜索功能中斷的不滿時形容,“這是斯巴達”。
當然,相對的互聯網自由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閥門以釋放社會中積存的壓力。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界限難以把握,領導層正面臨著對“中國在其領導人的領導下更加強大”的官方表述中失去控制的危險。
就連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也給中共對信息流通的掌控帶來新的挑戰。今年9月,中國多座城市相繼發起群眾性抗議事件,反對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決定,主張政府以更強硬的態度宣揚領土主張。
此外,網民也開始將官員頭上受人尊敬的光環摘除。最近,合肥學院團委副書記汪昱及其他四名男女的集體裸照通過互聯網被曝光,雖然當地有關部門一直試圖否認有地方官員參與裸照事件,但面對網上如潮的批評聲浪,國內媒體最終承認了汪昱作為男主角之一的身份。
好在,中國網民是以不推翻當前政治體系為前提痛陳政府的腐敗沉疴,他們只是在呼吁現存制度的改良,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普通民眾。在不引發可能威脅其統治的社會動蕩前提下,推行改革,恢復民眾對中共執政合法性的信心,是新一屆領導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Brain Spegele
來源:《華爾街日報》2012年11月14日
編譯:胡柚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