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鑿壁偷光”這個成語早已耳熟能詳,這個勵志故事不知鼓舞了多少代國人,“偷光”的主角便是西漢經學家匡衡。
他出身寒門,自幼家貧。同鄉有個富豪家里藏書很多,匡衡就去他家打工,分文不取,只是希望能閱其家中藏書。
因為白天要干活,匡衡只能在晚上看書,但點不起油燈,于是就鑿穿了墻壁,借鄰居家微弱的光亮來發奮讀書。
匡衡勤奮好學,持之以恒,終憑一己之力,在漢元帝時期官至丞相,位極人臣,還被封為安樂侯,榮華富貴已達頂峰!可是,誰能料到位高權重之后的他竟也走上了貪贓枉法的道路,其封地本應為31萬畝,然而匡衡卻利用地圖的錯誤,非法擴大封地4萬多畝。貪婪之心竟然沖昏了他的頭腦,使他完全忘卻了圣賢們的教誨。
漢成帝時,他被大臣們彈劾“專地盜土”,也就是指私自擴大封地的意思,按照法律應是死罪,成帝念其往日有功,又因其年事已高,只是將他貶為庶人,返回故里。沒過幾年,他便病死于家鄉。
從當年那個家徒四壁卻刻苦拼搏的少年,到盡享榮華又最終被遣返回鄉的老翁,匡衡的一生因“偷光”而名垂青史,但最后竟以“盜地”而身敗名裂。可見鑿壁偷光的匡衡,后人也不能盡學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