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寶貝性子急,離預產期還有一段時間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這個世界。面對早產寶寶,應該怎樣呵護?下面,讓我們一起,梳理細致入微的護理知識,尋找專業的早產兒幫助機構,搜索貼心的早產兒用品……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早產寶寶的父母從來就不是孤獨的!因為,有許多人一直在準備著,和你一起迎接這個早到天使的來臨。
家有早產寶寶
Tom媽是坐著急救車去醫院生孩子的。兒子來得很突然,28周的第一天就出生了。因為之前她坐飛機去廣州出差,行程太勞累,結果回來沒幾天,羊水就破了。
醫生聽說她才懷孕28周,都勸她別要這個孩子。但她和老公都很堅持要生下來。醫生說,那就自然生產吧,這個月齡的孩子成活率太低,如果剖宮產,幾年內都不能再懷孕。
兒子出生了,體重850克,身高35厘米。在暖箱里待了2個月,住了3個月院。別的媽媽生孩子都充滿了喜悅,而Tom媽當時的心情很復雜,很忐忑,她說:“孩子在醫院時,我都不敢往后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醫生讓怎么配合我們就怎么配合。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盡我所能,失敗了也不會后悔!”
3個月后,孩子的體重達到了2500克,終于可以回家了。回家以后,Tom媽又要面對養育的難題。
首先是喂養問題。她的母乳很好,但小家伙太弱,自己不會吸,她就用吸奶器吸出來,每小時喂10毫升奶,堅持了半年。因為早產兒吞咽功能不好,一直到2歲多,兒子還不能吃大塊的東西,菜都要切得很碎讓他吃。
兒子用過呼吸機,所以在他32周的時候眼睛做過激光手術,后來一直擔心他看不見。兒子聽力篩查不過關,但聽力神經是正常的,當時一切都是等著看。
……
Tom媽說她當時最受煎熬的是心靈。好在她很幸運,遇到的醫生真的很好,醫護人員從心理上給了她很大支持,因為孩子住院的時間很長,她和醫護人員都成好朋友了。孩子出院后,遇到不懂的問題,她就給兒子的主治醫生打電話。因為經常溝通和詢問,她也知道了很多早產兒的養育知識,她笑稱自己都快成半個醫生了!
所以,她也希望更多的早產兒媽媽都能清楚一些護理常識,她說,要注意孩子的眼睛,每兩周一定要查眼睛的視網膜發育進程;每天要給孩子做撫觸,讓他知道是被關愛的;喂養要細心,因為他會經常嗆奶;每天多聽聽音樂;早產兒腦癱的幾率大,所以最好在五六個月的時候做一個24小時腦電監控,早發現早干預……
現在,兒子已經上小學了,她還是全職媽媽。而她生孩子之前是一個能干的職場女性。她說,以前太要強了,兒子早產后,原來自己在意的那些都不重要了,也覺得有點兒對不住他,總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關愛都給他。
其實,像Tom這樣的早產兒還真不少,看看下面的數字就知道了。
150萬-200萬
近些年,早產兒的出生率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中,白領女性生下早產寶寶的比例不斷攀升。按照每年2000萬新生兒計算,每年早產兒會超過150萬~200萬。
為了這100多萬個孩子,100多萬個家庭,今天,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些可愛的小天使,為他們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