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第二個任期的前10天,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白宮辦公廳主任杰克·盧擔任下一任財政部長,盧的財經專業知識和從政經驗得到輿論普遍的肯定,但其怪異的簽名卻遭到譏諷。盧以前的簽名是幾個圓圈,如果他當了財長,新版的美元上就得印上這些“鬼畫符”,媒體調侃這可能“加劇美元貶值”。奧巴馬此前已提名參議員克里任國務卿、前參議員哈格爾任防長,總統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布倫南任中央情報局局長,這些人都和奧巴馬關系很好,外界調侃總統的新內閣好像是“兄弟連”。如今財長提名一出,一位主持人拿奧巴馬“開涮”說,他選了個“每天給他端午餐的人”當財長。
這當然只是玩笑。盧在白宮有一個很大的辦公室,與總統辦公室隔著走廊相望。他是奧巴馬最信任的人之一,但不只是給總統打水、送飯的“跟班”。他和里根打過交道,也曾為克林頓服務,在白宮和國會山的資歷不亞于奧巴馬。這個又高又瘦的家伙,戴著哈利·波特式的眼鏡,一頭椒鹽色的頭發,說話冷靜、溫和,從不提高嗓門,看起來像個典型的技術專家,他也確實是美國最好的預算專家之一。不過,這種溫和的外表掩蓋了他的另一才華:一個堅定的談判高手。而這,正是面臨預算談判的奧巴馬選擇盧的重要原因。
預算中交織著夢想
57歲的盧是紐約人,老家在紐約市皇后區的森林小丘。那是個東歐裔猶太人的聚居地,街頭很多商店的招牌都是俄文的。他的父親是來自波蘭的猶太移民,到美國后當了律師,業余時間還做點珍本書籍的郵購生意。母親是辦公室經理,15歲讀完高中后就工作了,以幫助家人度過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困難生活。
盧在森林小丘高中讀書的時候,留著長頭發,穿著大皮靴,一條臟兮兮的牛仔褲滿是窟窿,當年他的理想是要當一名記者。在高中時代的一篇文章里他寫道,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平,他要用記者的筆來改變這種狀況。直到2011年他回訪母校的時候,還在發言中舊話重提。
盧后來進哈佛大學學習,畢業后到了華盛頓。室友魏斯介紹他進了眾議院民主黨政策指導委員會,從事撥款、聯邦預算等方面的工作。盧不是學預算的,但他最終成為這方面的專家,這是因為預算注重細節,這符合盧的天性。更重要的是,盧了解到預算和撥款工作的重要性,所有的政府資金和財務決策都要經過這一程序,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他可以用他的技能來影響人們的生活,保住那些“讓窮人和勞工階級受益的福利計劃”。盧覺得,這比當記者、寫文章更能夠改變社會不公的現狀。后來,他為民主黨眾議院議長奧尼爾當助理。后者非常重視社會福利保障。奧尼爾的兒子曾說:“沒有人比我父親更理解社會福利政策對老百姓的意義,他知道一份工作對窮人有多么重要,也知道在某些時候向窮人伸出援助之手將會帶給他們多少尊嚴。”年輕的盧也深受奧尼爾的價值觀影響,并且這種理念一直貫穿了他整個政治生涯。
從1998年至2001年,盧擔任克林頓政府的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幫助美國聯邦財政連續3年保持盈余。2010年,奧巴馬接著用他擔任同樣職務,負責起草總統提交國會審議的政府預算。負責預算工作時,他年年呼吁削減赤字,但又始終強調,官員要理解削減預算對民眾生活帶來的影響,削減預算時“必須使用手術刀,而不是屠夫的大刀”,要保住那些與低收入民眾利益相關的項目。2011年,他在一次演講中說:“預算就像掛毯,它的畫面中交織著我們的希望,也交織著一個國家的夢想。”
盧一直很重視信仰。他嚴格遵守猶太教關于安息日的規定,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他不工作,不開車,甚至不打電話。對一個曾經為兩位總統服務、在華盛頓政治圈滾打了30多年的人來說,做到這一點絕不簡單。朋友們說,每周有一天徹底的休息,這幫助他保持了冷靜的天性。而堅守自己的信念,也是他被奧巴馬看中的理由之一。2012年大選年伊始,奧巴馬提拔盧為白宮辦公廳主任。當時,奧巴馬將自己定位于“為中產階級而戰”的人,盧強烈追求社會公平的理念,正是奧巴馬所需要的。這次奧巴馬提名盧任財長后,民主黨人反響積極,也是因為他的理念符合民主黨的價值觀。
高中時,盧愛上了文靜、低調的姑娘施瓦茨。兩人后來結婚,有了一兒一女。他們現在都已成年,還給盧新添了個孫子,盧還曾把小家伙帶進白宮讓總統見見。他的兒子在紐約生活,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女兒則到了華盛頓,先是在白宮當顧問,盧成為白宮辦公廳主任后,她被調到海洋能源管理局工作。
談判就是細節加妥協
作為預算專家,盧善于理財。他如果擔任財長,第一個挑戰就是要設法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美國政府現在已經觸及其16.4萬億美元的借債上限,財政部采取了緊急措施,但只能使美國政府維持運轉到今年2月中旬至3月初。要打破債務上限談判的僵局,就又要用到他的另一特長:談判。
盧深諳談判之道,這也來自奧尼爾的言傳身教。當年,奧尼爾在華盛頓能量頗大,人脈深厚,很善于“喝著雞尾酒就把事情談成了”。盧在2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著拿自己開玩笑,以打破談論嚴肅話題時的嚴肅氛圍。有人說,他能夠在談判開始之前就分析出對方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同時又不暴露自己的立場。1983年,他協助奧尼爾及其他國會民主黨人與里根政府達成了一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協議,隨后又談成了綜合稅制改革法案,增加了工資稅,削減了福利。為此,國會兩黨都聲稱贏得勝利,民主黨強調的是法案增加了稅收收入,而共和黨強調的是法案削減了福利開支,這是兩黨各自的主張。盧從中學到了讓談判獲得成功的關鍵:讓雙方都得到一些東西,讓他們能忠于自己的原則,同時不要讓任何人感到被羞辱。一位同僚說:“盧懂得雙贏的重要性,贏的意思是得到你要的東西,而不是打敗對手。”
盧重視細節,重視數據,這使他在白宮與國會的預算爭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夏天,白宮與眾議院談判提高債務上限,盧每次都帶著大大的文件夾,里面是各種數據和資料。他先對有關問題進行概述,讓議員們了解情況,以爭取對手的理解,然后才進入討論。在談判接近尾聲時,奧巴馬準備給眾議院議長博納打電話敲定協議。他先將盧叫來,讓他仔仔細細審核了所有細節,才撥通電話。整個談判過程有激烈的爭吵,不少共和黨人覺得盧不愿意為達成協議而讓步。用原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格雷戈的話說:“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他一英寸的讓步都不會給。”但最后,雙方都做了妥協。
坐穩官位的秘訣
做人有理想、做事有技巧的盧,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低調。正是這一點讓他坐穩了白宮辦公廳主任的寶座,并有望“仕途更上一層樓”。
在美國,白宮辦公廳主任是總統辦事機構的最高級別官員,實權很大,常被稱為“華盛頓第二個最具權力的人”。白宮有大約400名工作人員,都由辦公廳主任領導,包括總統的助理,在外交、經濟、國防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高級顧問,還有總統的新聞秘書、醫生、第一夫人辦公室的職員等。辦公廳主任負責安排總統日程,對總統的政策提供意見等。總統是國家元首兼行政首腦,掌管所有大政方針,但管不了那么細,所以有人說,白宮辦公廳主任實際上就是美國的“總理”。由于壓力大,白宮辦公廳主任都干不長,平均在職時間為2.5年,但很多人卸職后出路不錯,如尼克松總統的辦公廳主任黑格后來當了里根的國務卿,福特總統的辦公廳主任切尼當了小布什的副總統,克林頓的辦公廳主任帕內塔是奧巴馬的國防部長。
盧是奧巴馬第一總統任期內的第三位辦公廳主任。奧巴馬有個“芝加哥小圈子”,核心團隊都來自芝加哥。盧的前任戴利和伊曼紐爾就是這樣。戴利曾出任克林頓政府的商務部長,和企業界關系深厚,而盧只是短暫地在花旗銀行和紐約大學工作過,從事的也是預算方面的工作。戴利也和博納關系不錯,這被認為是與共和黨進行預算談判的一個加分因素。但戴利沒有像盧那樣與整個團隊融為一體,最后離職回到家鄉。而奧巴馬的第一位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能力很強,但他的暴躁脾氣讓其他同僚有些受不了,最后他辭去主任一職,回到芝加哥參加了市長選舉并當選。
盧很不一樣。他說話很少提高嗓門,也總是悄悄地躲在幕后。一些國會議員的助手們說,盧在國會發言時總是非常謹慎,確保他說的話只代表總統的意思,而不是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華盛頓的一種獨特語言風格,冷靜、客觀,力求準確地表達“老板的意思”。一位白宮高官說:“盧是最典型的奧巴馬政府的‘成功人士’,他忠誠、低調,極力避免上報紙的頭條。”
并不是每個高官都能做到這一點。奧巴馬政府的第一任預算辦公室主任、也是盧的前任的奧斯澤格就不是這樣。奧斯澤格是經濟學博士,先后畢業于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牌大學,克林頓時代就是總統經濟顧問,被奧巴馬欽點主管預算。但此人好出風頭,帶著古怪而別致的眼鏡,在預算問題上經常“直言不諱”,還弄出了緋聞,踹開已經懷上他孩子的女友米洛納斯,又勾搭上了電視臺的美女主播戈洛德利加。兩人在電視上高調宣布訂婚時,米洛納斯獨自生下了他的孩子。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奧巴馬正全力推動醫改案,但媒體上卻連篇累牘都是他班子里這位“負心漢”的報道。奧巴馬終于炒了奧斯澤格魷魚。
有人說,奧巴馬做事細致綿密,不喜歡“戲劇性”。他也非常看重身邊人的個性,希望他們也低調沉穩,不要總是節外生枝。從這點看,盧的成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