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尚世影業(以下簡稱“尚世”)成立時加以“影業”后綴,意即公司的長遠發展點在于電影。公司成立兩年多來,因核心團隊均從電視臺平移而來,故將業務突破口選于電視劇。通過兩年多的市場磨礪和項目實戰,尚世的電視劇品牌快速確立,同時在電影方面數次成功試水,逐漸形成影視并行的發展格局。
2011年,裘新出任SMG總裁后,明確提出將影視業務打造為集團營收的新突破點,由此,尚世的電影業務開始逐步放大。
尚世最新的計劃是未來三年拍十部電影,這十部電影有中小成本、類型化兩大特色,鎖定的核心受眾群是年輕人。而“制片人中心制”將成為基本運作模式。
找準切口快速入局
初期,尚世在電影項目上多扮演參投角色。《十月圍城》《龍門飛甲》《一九四二》等大片的出品方中,均有尚世的身影。但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云譎波詭,既有《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市場奇跡,也不乏血本無歸的市場潰敗。
尚世影業總經理蘇曉明白,做內容沒有常勝將軍,風險一直存在。影視公司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缺乏渠道。內容和人才再好,失卻了渠道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國內的影視制作公司,如華誼、博納都遭受過無渠道之苦。
因此,尚世進軍電影圈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內容與渠道拓展并重。“內容是尚世影業的根本,但光做內容肯定不行,內容和渠道一定要并重。”
脫胎于SMG的尚世,在渠道方面有先天優勢。
SMG旗下有廣播、電視、平面和新媒體等多個渠道。集團這幾年還在進一步拓展渠道,如SMG子公司百事通對風行網的并購,就顯示了其介入視頻網站領域的決心。集團正在推進的OTT業務,也是基于全媒體渠道的新嘗試。未來,SMG的渠道還將覆蓋電影院線、全國電視劇聯播網、移動互聯網等。
有了這樣的獨家優勢,尚世的電影發展,具備很大想象空間。
也因此,尚世在國產片領域有一個雄心勃勃而又特色鮮明的路線圖——近五年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的頂峰和獅門”。
頂峰娛樂和獅門娛樂都是知名的好萊塢獨立制片公司。近兩年,好萊塢傳統大片廠遭遇內憂外患,整體發展疲軟,但專注于投拍中小成本、針對年輕受眾的頂峰娛樂和以財務管控模式和鮮明類型題材著稱的獅門影業卻異軍突起,陸續推出了《饑餓游戲》《暮光之城》《電鋸驚魂》等熱門電影,兩家公司還于兩年前實現了并購,強強聯合之下在好萊塢成為繼“六大”之后的新貴。
2012年10月,尚世影業總經理蘇曉和尚世電影項目總監周文武貝飛赴好萊塢取經并商談合作,頂峰的活力和獅門的堅守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當前電影的受眾以年輕人為主,而在中國針對年輕人這一細分人群的類型片尚未規模化——這就是市場機會。于是,現階段的尚世把主投主控的試水之作定位于發展該類影片上。
主打中小成本電影既是借鑒頂峰娛樂的經驗,也是尚世依據自身情況做出的最優選擇。如華納這樣的大公司,每年押寶三部大片,一旦賭中,就會大獲成功;如果賭輸,公司也不會一下子垮掉。與財大氣粗的百年老店相比,尚世還輸不起。如果一開始就做大片,萬一失敗,也就沒有了做下一部的機會,失去切入電影業務的機會。頂峰娛樂在被獅門影業收購之前,絕大部分影片的制作成本不超過2000萬美元,大公司拍一部電影的錢,在頂峰可以拍五部;而由一批金融背景高管掌舵的獅門也是遵循風險投資的財務邏輯和戰略步驟來進行電影項目的判斷和操控。其結果就是雖然常有失水,但綜合風險降低了很多。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增加機會投入,降低機會成本”,于在電影業務方面尚處于試水的尚世而言,是一個安全務實的策略。
另一個“好萊塢經驗”是打造系列化電影。周文武貝解釋道,目前國內電影的原創力普遍缺乏,在這種大環境下,系列化電影可有效規避這方面的市場風險,同時能放大優質創意的市場空間。而且,系列電影形成的規模影響和口碑延續,能為電影宣發產生疊加效應,進一步增加項目的安全性。
尚世2013年計劃投拍主控的兩部電影都遵從上述思路。
一部是帶有青春偶像風格的機艙驚悚片,周文武貝將其定義為中國版的《空中蛇災》。另一部是浪漫都市風格的愛情奇俠片,“中國版的《暮光之城》”。
以制片人打造品牌
2012年年中,《畫皮Ⅱ》在國產電影整體低迷中上映,最終過7億的票房一度創下國產片賣座紀錄。隨后,圍繞《畫皮Ⅱ》產生了諸多行業探討,其中之一就是“制片人中心制”。采用“制片人中心制”的《畫皮Ⅱ》帶給電影界的思考,成為中國電影產業2012年的一大話題。
制片人中心制源自好萊塢,講求專業分工合作,是市場主導下經過成功驗證的一種運作模式。
尚世雖然在電影方面目前尚未形成產品規模,但其在內部設置上已經和“制片人中心制”這一模式接軌。
采用“制片人中心制”模式,是尚世在電視劇制作領域就一直堅持的根本策略。這一模式強調內容產品生產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運作,導演和編劇等一切為商業戰略服務。作為電影界新人,尚世堅持“制片人中心制”的底氣來自公司戰略。尚世把主投主控的電影定位于中小成本類型片上,這類片子請的多是國內外的年輕導演,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通過經驗豐富的制片人掌控局面。
據周文武貝介紹,目前尚世籌備中的兩部電影都在尋求與國內外的新銳導演、演員合作,投資將主要花在制作上。“制片人中心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尚世規避若干風險。制片人對影片的最終呈現負首責,既避免了電影的敘事風格偏離市場主流,也能避免超期超資——對于剛剛起步尚世電影業務,這兩點正是要極力避免的。
明確了基本模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有經驗的、具備綜合運作能力的制片人。
好萊塢的成熟制片人通常都有另外的身份,有的是導演,有的是編劇,有的是電影公司高管或大牌藝人的經紀人。而中國目前的電影制片人大多是影視公司老板兼任,專業度不夠,對項目全程的控制力欠缺。周文武貝表示,中國電影最缺的就是個人品牌:有號召力的導演和演員就那么幾個,具備品牌的制片人更少。所以,尚世未來將致力于推進一項重要計劃——培養一批優秀的電影制片人,進而打造制片人品牌,構筑獨有的核心資產。
“打造制片人品牌”必然是一項需要持續投入和毅力的戰略,且需要聯動多方資源,難度極大。但戰略一旦有所斬獲,將為持續規模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并形成難以撼動的競爭壁壘。在這個角度說,尚世的制片人計劃,找到了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的“牛鼻子”。
三年拍出十部電影
尚世計劃未來三年拍十部電影,市場目標是“總體實現盈利”。
“總體”的言外之意是容忍個別影片的虧損。周文武貝說,尚世不會糾結于一部電影的盈虧,重要的是有沒有達成公司的既有目標,比如是不是把住了市場脈搏,是否形成了良性口碑,而這些反饋會對隨后電影的成功提供評估依據。尚世相信,在電影這個“賭桌”上,冷靜而堅持的數學天才會走到最后。
當前中國中小投資電影的一個現狀是,很多影視制作公司持的是“短線心態”,鮮有人愿意踏踏實實地去做系列電影。一旦某部片子票房成功,常常版權會被交易,所謂資金落袋為安;票房若不好,就沒了下一部,從而無法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投入產出模式。比如當前的話題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這部片子雖打著“囧途”的旗號,但和前作《人在囧途》并非出自同一家公司。
尚世在“系列化”方面的考慮是:每部片子都從戰略角度出發。
其他中小成本電影運作者的短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尚世的機會。“這塊市場其實是一片藍海,戰略如果貫徹到位,成功率很高。”周文武貝說,其實制作電影和制作電視節目的思路是相通的。只要片子充滿誠意,為市場而做,堅持就能實現回報。
SMG是尚世實現長線發展的最大保障。對外,這塊招牌幫助尚世和好萊塢夢工廠、迪士尼都建立了合作關系,“打造SMG制造好萊塢標準電影的平臺”計劃邁出了第一步。對內,SMG的各個平臺整合互動,保證尚世出品的電影在登上大銀幕前能得到豐沛的宣發資源支持。
尚世影業未來在電影市場的成功,更將成為SMG打造全媒體傳媒集團的一塊重要拼圖。
(古海 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