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企求朝夕廝守的老伴兒能給予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這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當一方因生理變化或發生某些意外而產生煩惱和苦悶時,另一方的心理“攙扶”和生活護理,都會使對方從精神上得到慰藉。在對方患病時,不僅要用關懷的語言去詢問病情,鼓勵對方戰勝疾病的信心,盡量減輕對方的心理壓力,還要及時攜其就醫。若對方遇到諸如丟失錢物、失手損壞物品等不愉快的事時,切忌生硬地責怪,而應盡力安撫,以減輕其心理負擔。
老年人碰到煩心事,總想找人訴說一番,一吐為快,這種宣泄的對象當然是自己的老伴兒最為理想。因此,任何一方不應責備對方心胸狹窄或嫌其嘮叨煩人,而應主動接受對方的宣泄,并進行勸慰、疏導,排解其內心的痛苦。
人的社會存在決定意識。男女兩性的心理差異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漸顯現出來的。
在物質生活水平相對低下的時候,人們基本的需求主要是滿足生理和安全;當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滿足之后,人們便開始注重精神需求。由于男女兩性客觀存在的生理、心理差異,致使兩性間對待生活的認識不盡相同,甚至產生明顯差異。婚姻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在于夫妻雙方及時地感知對方和滿足對方的需求。一般來說,男人除了需求美滿的性生活和與伴侶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以外,還需要他的妻子是“美麗”的。
但許多女人卻一心撲在繁忙的家務上,特別是婚姻生活久了,認為丈夫愛的是自己內在的東西,而不是外貌,因此就忽略了外表的修飾。其實這種認識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因為男人的性欲刺激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視覺刺激,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女人在婚姻生活中除了希望配偶有情愛的表達以外,還特別需要與配偶有言語的交流與溝通,這點常常同男人的行為模式相沖突。如果男性能夠多與老伴兒進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告訴對方,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對方如何做,或是通過聊天和拉家常等方式,給對方多制造一些訴說的機會,讓對方感到不管寒來暑往、花開花落,你對她都是充滿激情和愛慕的。這樣的夫妻生活肯定會天長地久。
夫妻之間情感的交流和溝通在婚姻關系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恰恰被許多老年夫妻所忽視,其實通過交流和溝通了解各自的需求,消除雙方的分歧,從過去共同的生活中汲取力量,就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老年夫妻,要滿足彼此的需求就得不斷地進行溝通,這就需要各自做出不懈的努力。心理距離縮短了,關系自然就密切了。夫妻的性格、愛好和生活習慣不完全一樣,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斷“磨合”,才能相互適應。應該尊重和允許對方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愛好,盡量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有條件的應當參與到對方的活動中去,共享其中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