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感地震發生后,快速準確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地震信息服務極為重要。基于網站內容管理平臺、Socket和JavaScript技術,通過監聽和采集EQIM系統的地震速報數據,實現了網站地震速報信息的快速發布和展現。
關鍵詞:地震速報;信息發布;EQIM系統
中圖分類號:P315-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0666(2013)04-0540-05
0引言
互聯網信息發布及傳播的速度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網站則是公眾快速獲取信息的渠道。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門戶網站,即“四川防震減災信息網”訪問量猛增,導致服務器負荷過重,系統宕機,一度造成公眾無法訪問。為加強網站的建設,四川省地震局門戶網站在地震信息發布、展現及應對突發訪問等方面進行了完善,實現了地震信息的自動更新與發布,能夠快速、準確的向公眾發布地震信息,實現頁面全靜態化,并結合CDN加速服務,有效應對有感地震發生時公眾的突發訪問。
1地震信息發布需求
有感地震發生后,公眾首先關心的是地震速報三要素,而僅僅純文字描述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震中位置圖,才能清晰表示出震中的具體位置。另外,有感地震發生后,網站的訪問質量也是關鍵,如何保障有感地震發生后,公眾能夠有效、快捷地打開網站,查看到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網站地震信息的及時發布和網站的訪問質量,對互聯網用戶來說極為重要。總結“5·12”汶川地震以來的相關經驗,網站地震信息發布的需求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地震信息自動發布
要提高地震速報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必須要將原人工更新方式改變為系統自動更新和發布方式,減少審批環節。
(2)地震信息展現應醒目
門戶網站首頁上原是以條目方式展示地震速報信息,其位置不顯眼,公眾訪問時不能一眼就找到該信息,因此應在網站主頁醒目位置提供地震三要素,以便公眾一進入網站主頁就能看見。
(3)大震專題的制作
對造成較大影響、損失嚴重的地震,其震后的應急工作、救援動態、余震監測、災情等情況的專題跟蹤報道是必要的,且推出也應快速。
(4)加強網站的承載能力
有感地震發生后,如何保障網站在高迸發的訪問壓力下,公眾能夠有效、快速地打開網站,查看到需要的信息。
2功能設計與實現
筆者基于已有的網站內容管理系統,對地震信息發布的相關功能進行設計,主要功能包括地震速報信息獲取、震中圖自動生成、網站自動更新發布及頁面展現。
2.1基本思路
地震信息發布首先是地震速報三要素的獲取,對公眾而言,同一個地震,其三要素應是統一的,即保證其在地震系統內不同網站上查看到的三要素信息應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差異,容易產生歧義。目前地震系統已有的全國地震速報信息共享與服務系統,即EQIM系統已經實現了速報信息的統一。EQIM 系統里,國家地震臺網和各個區域臺網都有自己的代碼,國家臺網有3種代碼,具體是:CA代表國家地震臺網轉發區域臺網發來的地震初報結果;CD代表國家地震臺網轉發區域臺網的初報消息作為終報結果;CC代表國家地震臺網發送的正式速報結果(陳曉輝等,2009)。各省在EQIM中接收CC、CA和CD的結果,以便及時得到國家臺網中心的反饋信息。
網站地震信息的更新發布是以EQIM系統地震速報信息進行觸發,然后更新至網站內容管理平臺,實現地震信息的快速發布。而應對震后突發的訪問壓力,目前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采用CDN加速服務。
2.2地震信息自動更新
地震速報信息獲取和更新主要包括從EQIM接收數據、解析速報參數和更新到網站系統3個步驟(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