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出以韓麥爾先生為代表的法國人民在國土淪陷后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課文中,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成功的。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方式描寫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下面我們以課文中的具體心理描寫為例進行分析。
文中刻畫小弗郎士主要是通過運用心理描寫來完成的。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有助于讀者直接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從而能夠進一步準確把握其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因此,小弗郎士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非常真實生動的。例如:在課文開頭部分:“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這段心理描寫就刻畫出一個天真調皮的小學生的形象。
在刻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時,作者成功地運用了符合人物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的兒童化語言。例如:“心里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中的“很怕”和“罵”就逼真地表現了一個不愛學習的小學生對嚴厲老師的害怕心理,符合小弗郎士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這完全是一個不愛學習、貪玩的小學生的語言。另外,就是對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發生變化以后的心理描寫,作者也完全運用了兒童化語言。例如:在聽到郝叟老頭兒拼字母的古怪聲音時,“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只有兒童,在這種情況下才會這么想。這些富有兒童化色彩的語言的運用,才使小弗郎士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鮮活。
另外,將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與直接的心理活動描寫緊緊結合在一起,使得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融為一體,進而使小弗郎士所見的景物、人物等都蒙上一種感情色彩,與文中極其自然的對心理活動的直接刻畫相配合,相輔相成地反映出小弗郎士的心理狀態。例如:“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樣就將景物描寫與直接的心理活動描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作為小學生的小弗郎士那種因怕遲到而急于趕到學校去,又為路邊景物所吸引,既留戀又不敢再停下來觀賞、玩耍的復雜心情。
總之,作者在文中靈活地運用了多種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描寫心理活動,作者都準確地把握住了小弗郎士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非常真實生動。這些都是我們在平時的寫作實踐中應該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即學即練】
課文最后部分寫到韓麥爾先生“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請運用心理描寫,試寫一段話,要寫出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理活動。(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