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輝與A 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間,A 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經資產重組,與B 公司進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公司重新注冊登記為C公司。C 公司成立以后,即以原勞動合同主體已變更,原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為由,要求職工與C 公司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否則視為與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張輝認為本人在原勞動崗位繼續勞動,無須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因此拒絕重新訂立。C 公司即以張輝拒絕與其訂立勞動合同為由,解除了與張輝的勞動合同。張輝遂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C 公司繼續履行其與A 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34條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C 公司認為其是由A、B 兩個公司合并成立的新公司,C 公司的成立標志著A、B 公司的消亡,A 公司與張輝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的一方主體已不復存在,合同無法繼續履行。張輝不與C 公司訂立新的合同即視為放棄在C公司的工作機會。事實上,正是由于C 公司是A、B 公司合并成立的,A、B 公司的原權利和義務已由C 公司繼承,A 公司與張輝簽訂的合同應當由C 公司繼續履行,并不存在不能履行的問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條第2款的規定,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因此C 公司應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除非出現法定的事由,C 公司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有關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事由,《勞動合同法》第39條作出明確規定,即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2)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4)勞動者同時與其它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重大損害的;(5)因本法第26條第1款第1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本案中張輝并未出現上述法定事由,C公司不得解除與張輝的勞動合同關系,而張輝要求C 公司繼續履行其與A 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的主張是合理合法的,應當得到支持。
這正是:
單位合并或分立,
勞動合同仍繼續。
不是要誰發慈悲,
全是義務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