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的關閉,所內的大量珍貴作品也消失了。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對于曾經在那里待過的老藝人們來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而這些作品如今散落何處,是他們最大的心結與遺憾。為此,我們采訪了數位從研究所走出的藝人,聽一聽那些年的佳作故事,拾掇那些散落在時光里的佳作光影。
《哪吒鬧海》由張仃設計,當初由于沒有繡稿,唐廣義等人特意去北京向張仃借稿,張仃爽快地答應了。《哪吒鬧海》長4.32米,高1.22米,整個畫面由5塊畫面組合而成。這幅彩錦繡第一次使用了噴繪和手繡相結合的手法。創作設計人員可以在整體完美、意境深邃上下功夫,不拘于原稿的局部真實,吸取敦煌壁畫藝術的營養,以簡練的手法,充分發揮了彩錦繡紋樣變化豐富的優勢,同時大膽在空白之中用噴涂色塊等手法,以突出人物和近景,更顯厚重感和立體感。《哪吒鬧海》針法以點彩為主,兩側的人物、屋宇等也多用點彩針法,衣服紋飾采用了納錦的針法。在刺繡中取名家之長,不拘一格,針法靈活多變,取得了可惜的成果,1982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
壁掛《京調》由劉善滕設計,以三棱形的兩個面表現了一個以剪紙為基調的最簡練的立體京劇臉譜,并在兩個面的雙頰上以紅白二色剪紙表現了一對京劇人物,下面用紅白二色地毯線做了胡須,頭上和兩邊還配以絨球、竹圈等裝飾,給人一種新穎的戲劇藝術的韻味。
繡品《貴妃醉酒》由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莊錦云、儲有蓮繡制,該作品長76cm,高56cm,繡出了梅蘭芳扮演楊貴妃在酒醉后歌舞的美麗神態。梅蘭芳扮演的楊貴妃富麗端莊,眼睛特別傳神,右手在前彎曲高舉,有欲再舉杯痛飲之態,左袖向后平伸,似乎保持醉后歪斜的身體平衡。其半醉半醒且歌且舞的美麗形象被梅蘭芳表演得淋漓盡致。在紀念梅蘭芳誕辰80年活動之際,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率團到南通人民劇場演出,來到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觀,看到這件繡品時十分動情,久久不愿離開,當即有收藏該繡的意愿。由于該繡為非賣的收藏品,不能違例割愛,遂決定請高水平的藝人復制一件給他收藏。
由郭承毅創作的刻紙作品《四大發明》,以民間剪紙手法展現科學道理,這幅彩色套色刻紙在創作之初,郭承毅構思許久,從漢代畫像石中吸取靈感,以組畫形式講述四大發明的制作過程。該作品贏得了中國美術協會和科普協會舉辦的展覽二等獎。1980年,人民日報也刋載了《四大發明》。
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的藍印布貼作品《錦雞》和藍印堆絹作品《騰飛》,將藍印花布與布貼、堆絹藝術相融合,制作工藝繁瑣,一幅作品兩個人制作需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其中藍印堆絹《騰飛》以中國傳統龍為素材,有著期盼國家騰飛的美好祝福。
1986年,南通工藝美術所的王玉祥成功復制了中國唐代的本緙絲袈裟,該作品采用本緙絲技法,成功織成中國近代第一套緙絲袈裟,還原了中囯在唐代緙絲的風貌,為研究中國緙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歷史依據。在制作過程中又把歷史上的假縫技法再次復現,填補了當今緙絲技法的一項空白。原件藏于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內,屬日本國寶,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