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溫潤柔和的天氣與細密綿長的傳統年味之間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就是去臺灣過年最不可漠視的理由。與許多地方冰天雪地相比,臺灣過年期間似乎多了點兒“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小清新。
主題:過大年
春節時分,北方還是料峭寒冬,不想宅在家的童鞋就只好把自己包成一個“肉”嘟嘟的北極熊的樣子,出門看一眼冰雪滿枝丫的黑白搭配,吹一吹小北風。而臺灣此時已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櫻花、梅花、杜鵑……滿是怒放的熱情。
櫻花總不會掃了早春的興致,單看陽明山上,原生山櫻、日本櫻花暈染了半山的粉嫩,就連梅花、杜鵑、茶花也受其傳染,早早換了盛裝登上了春的秀場,尤其春節期間,泡著溫泉,任花香侵體,自是說不出的悠閑愜意。日月潭的櫻花也開的特別漂亮,陣陣微風吹過,桃紅色的山櫻花瓣,一片片從樹梢輕輕掉落到地面,像是下一場櫻花雨,漫步其中,美得讓人忘了時空。
老傳統的熱鬧勁兒
臺灣的春節是從農歷二十四送灶神就開始的,大掃除和做年糕(臺灣人成為“年稞”)。直到除夕上午要購買年貨、貼春聯、門簽和年畫,布置廳堂,下午就要辭年,辭年時要在供桌上擺設五牲及各種年糕供奉諸神,然后祭拜祖先。在神案前會排三堆桔子、兩碗春飯,上面插一對飯春花,并擺上年糕及紅棗。年糕要一直供奉到正月初五,桔子則要到元宵節才能拿下來。在燒金、放炮后,辭年的工作才算完成。
說起辦年貨,臺灣有幾個值得一逛的年貨大街,一個是臺北市的“年貨觀光大街”,不論是南北貨和應景糖果,還是服飾、美食,都應有盡有;而作為臺北最老的一個商圈迪化街,除了琳瑯滿目的商品外,還有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閩南戲曲演出,而且還有民間的書法愛好者在免費為民眾書寫春聯,排隊求一副還是值得的。另外,還有高雄的“中街仔”和臺中的天津路商圈都是人擠到“爆”的熱鬧大街,從那里選商品,更多的是得一份歡喜。
地道的年夜飯
臺灣除夕的年夜飯,也叫圍爐。除夕那天,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果無法趕回,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和寓意吉祥的菜肴,桌下放一個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放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除夕所吃的東西一般都有特別意義,而且味道又很特別,所以,一定要體驗一下。
比如,芥菜制成的“長年菜”,這是祝福長壽的菜品,同時,還要韭菜和蘿卜,“韭”與“久”諧音,吃的時候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不橫吃,不咬斷,年壽才能“久久長長”,而蘿卜呢,諧音是彩頭,所以是要討個好彩頭的意思嘍;另外,葷食,要吃“全雞”,表示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強之意,吃完后蚶殼要放在床下,表示會生蚶子蚶孫;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細,應以原形煮食。
年夜飯主要是討個吉祥如意,而若要體味臺灣真正的美味,就要逛一逛那些小吃街嘍,誘人的豬腳、大腸蚵仔面線,越臭越香的臭豆腐,甜甜的黑糖糕和鳳梨酥,還有筒仔米糕、香Q肉圓、大腸包小腸等等,口水流出來了吧,心動不如行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