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在成都西西弗書店做新書推薦酒會的時候,四川的讀者大多數(shù)都喜歡半干的微起泡酒,在吃四川菜的時候,也覺得這種酒配辣的四川菜也是挺合適的,因四川菜多為麻辣且油多,帶點甜味能緩和辣味,當(dāng)然甜度高難免又會膩,而微起泡的碳酸含量并沒有真正的起泡酒含量高,所以吃辣菜的時候并不會加強(qiáng)辣味那么明顯,而且起泡又能有去油膩和爽口的作用,如果比起干白來說,這類酒的酸度一般也沒有干白那么高,如果冰的涼涼的配辣菜應(yīng)該算葡萄酒里面最容易的了。
今年“三公”公開,葡萄酒行業(yè)退潮,這對健康一個行業(yè)絕對是好事,一個真正健康的葡萄酒市場應(yīng)該是喝酒的人自掏腰包以購買為主導(dǎo)的,而且是喝適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然而,自2006年-2011年葡萄酒市場的投資和投機(jī)的狂飆情況下,大多數(shù)葡萄酒消費經(jīng)常是被消費,而喝葡萄酒主要目的并不是酒本身,而更多的則是高品位、時尚、西方生活方式、健康等符號。
說起自己喜歡飲用的葡萄酒,說句實在話,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葡萄酒的口味認(rèn)知是處于初級階段,在《葡萄酒品鑒藝術(shù)》中這段話可以做一個說明:“甜味在味蕾感覺的味道中是唯一單獨品味是感到的愉悅的味道,人本能感覺到舒服,是人在無意識中最容易接受的味道,因為甜的味道在我們感官的意識中通常被認(rèn)為是安全和享受的,是好的味道,這幾乎是先天本能里就有的感覺,如嬰兒就喜歡甜的。如我們很多中國人沒有接觸過葡萄酒的人來講,通常不很喜歡酸度高的干白和單寧澀苦的新干紅(特別是舊世界,以波爾多為代表),而對于冰酒\貴腐酒\德國帶甜味的白葡萄酒等等都很容易接受,當(dāng)然我這里指的是人們在沒有任何意識認(rèn)知的情況下,靠味覺本能的喜好來判斷的。”
1980年中國最早的全汁白葡萄酒則是王朝半干白,當(dāng)時銷量非常紅火,而那個時候中國人喝酒還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來的。
記得9年前,有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專家問過我,他說:為什么中國人一開始喝就喝生澀的波爾多紅葡萄酒?一般來講,就是喝紅葡萄酒也應(yīng)該新世界的更適合他們剛開始飲用葡萄酒的人的口味啊!我當(dāng)時回答說:一開始是不習(xí)慣,那不是加雪碧可樂嗎?拉菲也不例外,后來加雪碧可樂別人取笑,所以不加了,對于這些喝酒不喝香氣和味道的人來說,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喝的時候是閉著眼睛皺著眉頭喝的,這算是入口了,又不敢說自己不喜歡,就怕被人說不懂品味;還有一種是干杯,酒是直接進(jìn)喉嚨的,所以一點都不“痛苦”!
其實飲酒和吃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非常私人的事,昂貴的食物和酒有時并不見得您會喜歡,便宜的也不見得對您就不好,選自己喜歡和適合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