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人彭偉建(音)對葡萄酒有著濃厚的興趣。十幾年來他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品嘗過葡萄酒。不過對于大熊貓的故鄉四川一個葡萄園所產的葡萄酒,他卻望而卻步了。此外,對于一些當地農民在政府要求下種植的外國葡萄所釀出來的酒,他也沒有興趣。他說:“不恰當的人在不恰當的地方種出來的葡萄只會釀出味道也不對的酒。”
報道指出,棲息著1600多只大熊貓的四川和陜西省在大力推廣釀酒葡萄的種植。1月份,陜西省公布了在秦嶺腳下開辟1.8萬公頃葡萄園的計劃。而在2012年,四川省邀請了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的釀酒師訪問成都以及涼山、阿壩和甘孜等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官方認可的大熊貓自然棲息地。
報道稱,對于種葡萄釀酒,這些地方政府比省級政府更為熱心。阿壩計劃到2020年將那里的葡萄園擴展6倍至6600公頃,并把4萬多農民都變成葡萄園工人。阿壩政府在網站上說:“我們要把阿壩變成中國的波爾多。”
報道指出,與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葡萄生產中心相比,這里的葡萄園面積并不大,但對當地農民來說,這些土地卻是廣大而珍貴的。在山區,農田非常稀少,勞動力也有限。一些研究人員說,在沒有仔細研究和規劃的情況下,大量開發葡萄種植園會損害當地的生態系統,并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保護國際生物多樣性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李·漢納在有關氣候變化對葡萄種植的潛在影響的研究中發現,今后適合葡萄種植釀酒的地區與中國大熊貓的自然棲息地出現了驚人的重合。漢納說:“假如葡萄種植在目前的農田里,那影響不大。但如果砍伐掉森林來種植葡萄,那就會對大熊貓的棲息地造成直接的影響。如果葡萄種植在牧場里,那牲畜可能就會被趕到熊貓的棲息地。”
但甘孜地區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說,雖然保護大熊貓很重要,但種植葡萄的利益卻是近在眼前、難以抗拒的。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說,甘孜丹巴縣有很多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的農民。在葡萄園工作會使他們的收入增長10倍。
報道稱,要開發葡萄種植園,政府就必須砍伐掉森林。由于現在可用來種葡萄的現成土地十分有限,因此當地政府已經瞄準了砍伐森林來為葡萄園讓路的做法。四川農業大學的釀酒學家蒲彪說,很多當地政府都在就地方發展向他征求建議。他說:“他們的熱情很高,目標很大。對許多官員來說,種葡萄似乎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好捷徑。”
報道指出,彭偉建最擔心的是,四川和陜西會重蹈河北和山東的覆轍,那里也是匆忙開發了許多大型葡萄園,但最后產品的質量卻并不理想。他說:“就中國葡萄酒來說,數量太多,質量上卻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