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學生的培養、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和企業實習基地建設要求上制約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卓越”人才的培養。因此,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的課程體系創新,真正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滿足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迫切的任務。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軌道交通車輛 工程教育 課程體系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2-0005-03
一、卓越工程師計劃與軌道車輛專業人才培養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計劃。卓越計劃對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調整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其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一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和提高。
2010年6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為教育部第一批61所卓越計劃實施高校,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方向成為試點專業方向之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085內涵建設中將重點推動實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下的城市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群的建設。
二、高等工程教育的普遍問題
高等工程教育是專門培養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的教育,根本任務是為工業界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人才。課程改革是當前高等工程教育重點,要求以全方位工程能力的培養為核心,遵循高等教育的本質規律,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多種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在現實的工程環境中獲得綜合性的工程技能,從而達到培養高素質工程師的目標。
課程體系是實現高等工程教育使命的主要手段,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是在長期的工程教育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推陳出新,工業的發展對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未能發揮應有功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學習輕實踐,課程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在課程結構方面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存在重學習輕實踐的傾向。課程設置偏重于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結構中處于弱勢地位,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難以體現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課程結構不夠靈活,必修課程多,選修課程少。
(二)更新程度不夠,課程內容單一
在課程內容方面,高等工程教育課程內容過于偏重于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工程倫理、經濟管理、環境保護等人文社科類方面的知識欠缺; 高等工程教育課程內容相對封閉和陳舊,課程內容沒有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課程的更新程度重視不夠,使用的教材難以適應當前科技發展的要求。
(三)教學方式傳統,課程實施弱化
在課程實施方面,課程的實施要保證教學計劃的落實,當前高等工程教育課程實施中,方式比較傳統,主要采用以教師傳授為主和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形式,忽視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國的校企合作實施課程還沒有建立起合理運行機制,作為卓越計劃實施主體之一的企業沒有能夠真正參與到課程實施過程中來。所以,必須利用卓越計劃實施的契機,建立以卓越計劃為導向的高等工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以培養高質量工程師為目標,提升學生的工程技能與國際化素質,努力培養未來所需的復合型高等工程人才。
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課程體系創新的若干瓶頸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專業教育,其除了具有高等工程教育下的普遍問題外,還存在有特定的課程體系問題。其課程體系結構很大程度上仍延續了原鐵道車輛工程和機車車輛工程的專業體系結構,因此在學生工程素質培養和創新意識上仍受到了較大的制約,目前在課程體系上存在若干問題。
(一)課程體系中偏重理論教學和知識的傳授,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意識的培養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的卓越培養計劃上課程體系所體現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課程等,較多地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其積極性和創新性。
(二)課程體系所表現出的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卓越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和突破
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課程體系在課程大綱和內容上的約束,偏重知識傳授的課程體系使得教學方法難以突破,導致課程、教材、實驗建設、學生創新培養環節上存在一定的瓶頸,制約了卓越工程師教育的內涵建設和車輛工程卓越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和突破。
(三)側重理論培養的課程體系使得現有師資隊伍較難適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需要
由于卓越計劃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工程素質和經驗要求。現有課程體系較大程度上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對工程現場教育要求不高,導致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缺乏城市軌道交通相關企業工作經歷、現場工程實踐能力較弱等缺陷,現有師資隊伍較難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需求。
(四)課程體系較難體現校企雙贏式的聯合培養模式,對提升企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實習基地內涵建設產生一定的制約
企業為高校學生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實訓基地和平臺,高校也必須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現有的課程系統在較大程度上單方面考慮了學生知識的培養,而未能很好兼顧校企雙方的共同促進和發展。另外,現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人才培養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軌道交通運營的密集性、時間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條件約束,導致在教學研究與實際操作中存在巨大的目標差異。
四、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下的城市軌道車輛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設計
制定基于卓越計劃的軌道交通車輛專業課程體系,應充分考慮學校培養模塊的構建和企業培養模塊構建,按照科學性、整體性、層次性和拓寬性的原則,對課程進行劃分、建設和推進,整個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
圖1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創新技術路線圖
(一)課程體系創新的學校培養方案構建
構建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工程師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理論、城市軌道車輛工程專業特色知識為主要目標,結合對學生人文、社會及相關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要求,將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和專業特色教育三個方面,從卓越工程教育與課程體系創新、校內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和校內卓越實踐基地建設三個方面進行卓越工程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
1.卓越工程教育與課程體系創新
開展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為目標的城市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群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確立“三位一體、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平臺+模塊”的多元化特色課程體系,著力打造創新型的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創新方面認真協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程、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加強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重視綜合素質培養,注意課程體系與國際接軌,滿足卓越計劃工程教育課程的需要。
2.校內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
學院積極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合作辦學,對教師進行雙師型隊伍培養, 制定了推薦學院優秀青年教師定期輪換到地鐵公司掛職鍛煉的制度。通過掛職,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及時熟悉和掌握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發展的最新技術,提高了課堂教學和科研的應用能力等。目前為止學院共有30人次教師進入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多個部門進行為期半年的掛職鍛煉。
3.校內卓越實踐基地建設
構建依托學校實驗室大平臺, 借助于兄弟學院的同類實驗室、對專業基礎實驗室, 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實驗設備利用率。這類實驗室主要有基礎力學、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等實驗室。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城市軌道車輛工程專業的卓越工程實踐教學平臺, 目前已建設了列車運行自動控制仿真實驗室、列車模擬駕駛實驗室、車輛結構綜合實驗室、車輛制動綜合實驗室和一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展示館,在校內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地。
(二)企業培養方案構建
立足于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聯合企業制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教育的企業培養方案,以軌道交通車輛的運行保障、故障診斷和維修為培養重點,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特色實習為主線,從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企業導師隊伍建設兩個方面進行卓越工程教育的企業培育方案創新。
1.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各專業實驗室在建設中依托校企合作,得到地鐵公司硬件設備的贈與和建設過程中高級技術力量的支援。同時,與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簽約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為學生提供專業和技能訓練,凸顯教學與產業對接。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目前已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培訓中心建立起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目前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上海市大學生示范實習基地”。申通地鐵教育培訓中心目前擁有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龍陽路實訓基地,該基地由“張江高科—龍陽路”兩站一區間組成,采用配備有一列6節編組A型“952”列車專門用于實習實訓及科學研究工作。
2.企業導師隊伍建設
著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吸引企業優秀的工程科技人員到大學任教。邀請了行業專家和資深的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帶教實習,指導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全面考查學生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的程度,體現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期間,學生被安排在地鐵公司,其課題選自運營一線,由公司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確定實際課題,運營分公司技術人員擔任第二導師,畢業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技能,也為生產一線解決了實際問題。
(三)創新設計卓越工程課程體系,培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卓越工程人才
1.利用卓越工程課程創新體系,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機制
立足卓越計劃下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工程教育課程的創新設計實現校企聯合,在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培養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企業界、工程界和校內外各種資源,建立一種校企雙贏的卓越工程師企業培養機制,而不能使卓越工程師企業培養成為企業的負擔。
要實現校企之間穩定持久的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必須建立有效的互動機制:一要簽訂必要的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應承擔的責任;二要建立必要的組織,如校內外結合的教學團隊、教學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等;三要根據設定的合作項目開展經常性的交流活動。
2.完善卓越工程教育體系,建設新型的城市軌道車輛工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
通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自身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行測試綜合實驗基地”和上海軌道交通培訓中心龍陽基地建設項目,專業教師和上海軌道交通維護保中心車輛公司、軌道交通培訓中心專業技術骨干全面參與建設,打造卓越計劃培養校內專業實訓平臺,提高教師工程能力素養,全面提升車輛工程校內校外實驗建設內涵,使其能夠滿足“能力建設+知識探究+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卓越工程人才實踐性教學培養的需要。
五、結語
卓越計劃以高等學校為實施主體,實現培育高素質、高質量的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基于卓越計劃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課程體系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校企雙方密切合作才能夠完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根據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趨勢和車輛工程人才培養的特點,以地鐵車輛的運行維護、故障診斷及維修為主線,理論聯系實際,努力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重視知識、能力與工程實踐的結合,積極探索具有城市軌道交通特色車輛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從而加快綜合型工程人才的培養,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教育質量的改進。
[ 參 考 文 獻 ]
[1] 柴曉冬,方宇,鄭樹彬,等. 城市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群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5):75~76.
[2]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師搖籃,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J].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1):1~3.
[3] 文孝霞,杜子學.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186~187,192.
[4] 方宇,師蔚,柴曉冬,等. 校企聯合培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卓越工程人才[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4):187~188.
[5] 孫健.論“卓越計劃”實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體系設計[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