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好的命名,不僅體現出作者的創意,而且往往會給人以壺藝以外更多的思考和啟迪。所以,作為一名紫砂藝人,在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對壺的命名掉以輕心。
關鍵詞:切情切意;錦上添花
1 前言
題目,題乃文章之目,目被稱作“心靈之窗”,可以傳神達意。一個好的題目,或寄寓著文章的主題,或供人想象的空間,或引人閱讀的興趣。茶壺的命名猶如文章的題目一樣,一個好的命名可以激發人的遐想,可以揭示壺的內涵,它往往傾注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顯示出作者獨具的匠心。
2 傳統紫砂壺命名
傳統的紫砂壺,往往是根據壺的形象命名。壺的造型像南瓜,則叫“南瓜壺”;壺的造型像荷花,則稱作“荷花壺”等等,做什么、像什么、叫什么,這當然無可厚非。但也有一些壺的命名,超脫了壺的形象,給壺增加了文化底蘊。如邵大亨的“魚化龍”,根據壺身上的紋飾——在波濤中若隱若現的魚身和壺蓋上在云霧中吞吐自如的龍頭而命名,體現了魚躍龍門的一種人生追求。又如朱可心的“報春壺”。其實取材也是常見的梅的虬枝和花朵,可這一命名更令人想到鐵骨冰肌的寒梅在風雪之中向人們報導春天的那種風骨。
3 現代茶壺命名的寓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紫砂藝人越來越重視壺的命名了,想通過好的命名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和聯想,讓紫砂壺蘊蓄更加豐富的文化底蘊。如徐漢棠的一把壺(見圖1),造型是一頭十分古樸的怪獸,壺身上凹凸有致的“獸皮”體現了它的經歷滄桑,壺蓋上匍匐著的一頭怪獸似乎剛從沉睡中醒來,正抬起頭睜開雙眼好奇地觀察著周圍的世界,意想不到的變化令它驚訝得合不上嘴巴——他給這把壺命名為“古獸窺今壺”,人們玩賞此壺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欣喜自豪。
生活中創作的源泉,大千世界中煙云泉石、花鳥苔林,寓意則靈,關鍵在于從中找到寓意。夏逸民的“流響”就取材于在炎炎夏日下生生不息的鳴蟬。這把壺以一節大肚羅漢竹做壺身,壺嘴與壺把則是虛心勁節的羅漢竹枝,一只鳴蟬伏在高高挑起的壺把上十分搶眼。他為此壺取名為“流響”,讓人聯想起唐代虞世南的詠蟬詩,更領悟到“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人生哲理。他的“根的回憶”則是取材于被遺棄在山問竹園里的一段枯萎的竹根,撫摸著這把壺,細細品味壺的名字——“根的回憶”。你似乎會跟壺進行無聲的交流,聽它娓娓細訴那似水流年中曾有的瀟灑和俊朗,如今它雖衰老了,但那樂師手中的竹笛、詩人案頭的筆筒、漂洋過海的竹編都有它生命的閃光。
在設計創作“魚躍龍騰盛世歡”水洗(見圖2)作品時,就因為起名而深有體會。該作品寬17.5cm,高8cm,泥料選擇了古樸大方的紫泥用料純正、做工精細,四周裝飾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實惠實用。最后定稿時,想著如何給它起一個有個性的名字。看了一本書上這樣說過:傳說有一種動物,它先在陸地上嬉戲,然后躍入水中變做一條魚跳躍戲水,最后化做丈八黃龍躍出水面在天空翱翔。而史書又記載:魚為奔波始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之,為歷代民俗、傳說衍變而來,其歷史淵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一半坡類型時期的魚圖騰崇拜,《大荒西經》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魚變為龍的早期過渡形態。于是,想到了“魚躍龍騰盛世歡”這個名字,它暗合了人們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愿望,更寓意了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古典、文雅、高貴,所以~出現就受到文人雅士廣泛的喜愛。
4 感悟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命名不僅為作品錦上添花,賦予文化紫砂真正的韻味,更體現出作者的創意,而且往往會給人以壺藝以外更多的思考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