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是中華慈善總會在全國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的首批試點城市。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聯(lián)合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于2012年3月份啟動了該項活動,在河西區(qū)、南開區(qū)、紅橋區(qū)、寶坻區(qū)和薊縣,選擇了5所中小學作為試點學校。經(jīng)過半年的教育活動,各試點校均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jīng)驗,為了總結經(jīng)驗,部署下一步工作,主辦單位于11月15日下午,召開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總結推動會議,面向全市擴點。
“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試點見成效
第一批試點校天津市寶坻區(qū)爾王莊鎮(zhèn)程泗淀中心小學、天津南開中學和天津市雷鋒小學發(fā)言,分別以文字和投影的形式介紹了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經(jīng)驗和做法。試點校圖文并茂,事跡生動的發(fā)言,引起與會者的共鳴和高度評價。他們的經(jīng)驗有三個特點:
一、區(qū)縣有關部門和試點學校高度重視,積極抓落實
“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后,得到試點區(qū)縣文明辦、教育局、慈善協(xié)會和5所試點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各試點校都根據(jù)“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暨《慈善讀本》推廣實施意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活動計劃,并積極組織落實。如:寶坻區(qū)程泗淀中心小學、海河中學、雷鋒小學、薊縣出頭嶺鎮(zhèn)聞馬莊中心小學都成立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分管德育教育的校領導、德育教育主任、團支部書記等作為領導成員,校長親自任組長,為推動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寶坻區(qū)程泗淀中心小學和薊縣出頭嶺鎮(zhèn)聞馬莊中心小學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慈善讀本》,在學生大會上做好《慈善讀本》的宣傳工作,讓全體師生充分認識到“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性。由于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并在狠抓落實上下工夫,保證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結合學校特點,慈善教育形式多樣
試點學校結合各自特點,將《慈善讀本》與本校的德育課程和各種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并取得明顯成效。雷鋒小學將“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與開展學雷鋒活動相結合,將活動主題確立為“愛與責任”。通過班級周會、主題活動、家長與親子朗讀、個人實踐體驗等形式開展慈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孝親、尊師、知禮、助人。南開中學通過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本校傳統(tǒng)的“義工制”活動,“服務、公益,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慈善精神在學生中廣泛傳播。海河中學將“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同舉辦讀書節(jié)好書義賣活動相結合,并將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慈善助學。
三、積極踐行慈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
通過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試點校的學生們對慈善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感悟,紛紛投入感恩和愛的實踐活動。南開中學的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走向社會,到周鄧紀念館、養(yǎng)老院、兒童福利院、圖書館、醫(yī)院等公益單位做義工,還有的學生為農(nóng)民工子女義務講課、為社區(qū)困難家庭子女做一幫一輔導,他們在為社會和弱勢群體奉獻愛心的同時,也收獲了喜悅和幸福,意識到對社會的責任,也理解了家長、老師平日里的艱辛和對自己的期望。雷鋒小學的學生們通過積極參加“今日我站雷鋒崗”活動,增強了奉獻、關愛、負責意識,主動做好事、做善事,從點滴做起,同學們在為他人服務中體會到快樂。程泗淀中心小學的學生在“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主題活動中,以詩歌形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回到家中主動給勞累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做些家務;常跟父母吵架的孩子也學會了尊重和感恩;過去總跟同學打架的“小霸王”也變得謙讓、懂事了。聞馬莊中心小學的學生在“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努力爭當慈善文化傳播的小使者,開展志愿服務、愛心幫扶實踐活動,彌補自身道德認知缺陷,糾正平時行為中的錯位,使自己健康成長。
部署工作,面向全市擴點
在借鑒第一批試點校經(jīng)驗基礎上,會議就活動的深入開展提出意見。市慈善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王學富代表主辦單位,傳達了關于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第二批試點學校《慈善讀本》宣傳推廣工作的實施意見(津慈發(fā)[2012]14號)。“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在第一批試點學校基礎上,又新增和平區(qū)、河北區(qū)、河東區(qū)、濱海新區(qū)(塘沽、大港、漢沽)、西青區(qū)、東麗區(qū)、津南區(qū)、北辰區(qū)、武清區(qū)、寧河縣、靜海縣11個區(qū)縣,每個區(qū)縣推薦中、小學各1所,同時,首批試點區(qū)縣也各增加1所中學或小學作為第二批試點校,年內(nèi)全市試點中、小學達到32所。
市慈善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佟樹海要求各區(qū)縣慈善協(xié)會要主動和各區(qū)縣教育局商議確定推薦試點學校,并于11月20日前由各區(qū)縣慈善協(xié)會將學校名單以及需要《慈善讀本》的數(shù)量報至“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辦公室;第二批試點學校,要根據(jù)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共同簽發(fā)的關于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的實施意見(津慈發(fā)[2012]4號),制定出活動計劃并組織實施。活動計劃在12月10日前報“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辦公室。
主辦單位領導提出活動要求
市文明辦副主任劉春雷同志在講話中表示,第一批試點學校的經(jīng)驗很有借鑒意義。他說,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行了新的部署,文化建設的核心是道德建設。“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就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實在在的舉措。試點學校達到32所,學生數(shù)量不少,如果將此事抓實做好,對每個學生產(chǎn)生影響,這將是一件有巨大價值的事情。兩批試點學校的經(jīng)驗,為以后在全市范圍內(nèi)全面鋪開可以提供好的借鑒。為此他提出三點意見:第一,各主辦單位要認真研究第一批試點學校的經(jīng)驗,協(xié)助第二批試點學校提高對“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認識。第二,試點學校要結合本校德育工作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扎扎實實地做好《慈善讀本》的推廣活動。第三,指導學生們?nèi)嵺`,通過踐行,使孩子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轉(zhuǎn)變。積極主動地孝敬父母,自覺地奉獻愛心。
市教委德育處副處長趙蓓代表市教委對5所試點學校在開展《慈善讀本》教學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對擴點工作提出要求:第一,充分借鑒試點經(jīng)驗,進一步擴大“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力度,將《慈善讀本》教學與本校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第二,充分發(fā)揮校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渠道的作用。一是通過課堂主渠道,充分利用班隊會課時間,做到時間落實;充分利用好《慈善讀本》,做到教材落實;借助慈善資源,做好教師落實。二是將“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融入德育教育之中。通過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將慈善教育與傳統(tǒng)美德教育、榮辱觀教育、養(yǎng)成教育、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慈善教育真正寓學校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第三,充分發(fā)揮宣傳作用。要借助新聞媒體,向社會宣傳“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最后,她希望通過“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進一步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使中小學德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市慈善協(xié)會會長曹秀榮就深入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發(fā)表講話。她強調(diào)指出:
第一,要認清弘揚慈善文化的重要性。2011年10月,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大決定。同年,中華慈善總會提出并開始籌劃實施“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與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在精神上是相互契合的。慈善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她說,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于文化強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門和試點學校要將“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上升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重視《慈善讀本》的實施工作,把弘揚慈善文化作為德育教育的目標之一。青少年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中、小學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對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成為社會棟梁之才,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第二,要多種形式推動慈善文化教育。慈善文化的普及是一個長期過程。要將點滴的慈善意識,匯聚成慈善文化的海洋,這就需要從多種形式入手,可借助黑板報、墻報、校園廣播,校園網(wǎng)等大力傳播慈善文化;還可以結合本校特點,多開展一些有特色的慈善主題活動,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隨著慈善教育深入開展,熱心助人的同學會逐步增多,適時成立慈善公益社團組織,以組織形式進一步推動慈善文化的傳播和慈善理念的普及。
第三,要建立慈善文化教育激勵機制。作為立足慈善、依托教育,著眼于長遠的慈善文化項目,“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是慈善組織的“種子工程”、“基因工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慈善理念在學生心中能夠生根發(fā)芽,要積極探索如何激發(fā)學生參與慈善的興趣,逐步建立給予榮譽和獎勵的激勵機制。通過總結和評價,對在“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老師和學生給予獎勵,以進一步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慈善理念在學生心中能夠生根發(fā)芽。要適時地激勵學生,在學生前行的道路上給予足夠的力量與支持。要積極探索鼓勵學生參與慈善的興趣和給予榮譽、獎勵的激勵機制,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軌跡和規(guī)律建立并不斷完善慈善文化教育機制。
總之,各學校要從實際出發(fā),強化優(yōu)勢,突出特色,把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