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縣慈善總會在成立初期,就成立了臺前縣慈善總會監察委員會。考慮到我曾搞過審計,懂得內部監督的方法,決定提名我為監察委員會主任。監察委員會的職責,包括對慈善總會籌集的資金是否合法合規,對發放的慈善救助金是否公平、公正、公開,合理合規合法,對總會財務支出是否符合財政、財務制度、紀律,對社會捐贈的物資是否合法合規,對各鄉(鎮)慈善分會,各村慈善聯絡站籌集的資金如何管理,如何救助,怎樣監督,都必須嚴格按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辦事,不徇私情。這樣,才可能取得社會的信任、支持。不然,我們就面臨籌集不到資金,無法生存的問題。
一、從建立規章制度入手
萬事開頭難,監察委員會成立之初,從建立規章制度入手,先后起草了《臺前縣慈善總會財務管理辦法》、《臺前縣籌集資金實施辦法》、《臺前縣慈善資金管理辦法》、《臺前縣慈善救助管理辦法》,這些規章制度都在《臺前縣慈善章程》大框架內體現。然后組織全會人員認真進行討論、修改。初步形成討論稿,又分別向有關部門,如:財政、審計、民政等單位,讓他們提出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呈交縣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審閱,提出修改意見。又邀請部分民營企業家,捐資者等人座談,再次聽取修改意見,形成了今天的四個規章制度。大家人手一份,認真學習,共同遵守,不得有任何違規違章之舉,我們在這些規章制度中使用了很多關鍵詞,如“先做慈善人,再進慈善門,再做慈善事”、“不得與任何求助者講情,不得與自己的親朋推薦救助”、“勵行節約,把每一分慈善資金用到刀刃上”、“零招待、零補貼”、“一定要救助那些遭遇最不幸,生活最困難,社會最同情貧困群體”等等,使人能警醒,我們的每一分財務開支都需全體人員簽字,也就是全知道,然后林會長簽字報銷出賬,否則財務不預支出。規章制度的建立,使慈善總會一班人約束自己行為在規章制度內,不得自行其事。林會長帶頭垂范,所以大家共處四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齊心協力向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和合團體。
二、有調查研究才有發言權
籌集資金,救助事項是慈善工作的兩臺重戲,能否搞好事關慈善工作的興衰成敗。調查才有發言權。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務實求真,只有求真能公平、公正,才能服人。對全縣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的情況了解吃透,才能發動捐資捐款,有依有據。我們分頭下基層搞調研,摸清了全縣各鄉(鎮),各單位的基本情況,心中也就有了數,有了底,布置籌集資金任務才可行。有了這個數,這個底,誰發動的好、誰完成的好,大家一目了然,不用說,落后的自然去趕上。救助工作按程序需本人寫出救助申請,完善相關資料,經各鄉(鎮)、各單位慈善組織把關推薦報送總會。為了把好事做好、善事做真,對那些申請戶我們逐一下鄉調查,挨戶查看,這一查一看,果真有效,有一戶申請大學救助,材料報的很全,說的也很苦,但當我們一深入調查,露了馬腳,這個大學生并非他的孩子,而是他弟弟家的孩子,他弟弟條件不錯,我們也就取消了救助資格。建會以來我們堅持下鄉調查,堅持實事求是。四年來我們救助了近3000人,無人投訴,無一不實的,真正使捐者放心,被救者滿意,達到了救助“三最”人員的目的。
三、拓寬言路求真理,民主決策求正確
臺前縣慈善總會辦事機構為工為秘書處、執行理事會、監察委員會三個機構,各機構相互配合十分契機。我們堅持的原則即是廣開言路,民主決策。有事大家一起討論,隨自談看法,說心里話,不掖不套不瞞不假,有事擺在桌面上。有爭論不一致并非壞事,通過討論在規章制度原則下達成統一,這才是真理。在救助上執行理事會先把關,然后我們監察會監督,材料不全,手續不合規是常有的事,我們也有認識不一致,但一到全班人會議上討論。人人表態,個個發言,不求自合,從沒搞過意見。在重大的事情上,采取會長主持民主決策的辦法,把人員召集起來,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形成一致后深入外界征求意見,這種民主決策得到的是正確結果,在外地攻讀博士的曹某從網上發信息求助,這是第一次第一位學歷高的學子求助。大家對此看法不一,通過調查走訪,困難是實際,影響深造是事實,經過大家的討論,一致同意大額救助以解燃眉之急。我們拿出1萬元救助了該博士生,這引起了強烈反響,社會、領導都認為大額救助高才生決策十分正確。
四年來,我們監察委員會在慈善內部監督上探索了一些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發揮了內部監督作用。在一年一度的理事大會上,我們都做年度慈善工作監察報告,向理事們匯報一年來的監督情況,我們還特邀縣審計機關對財務管理進行年度審計,其年度審計報告與我們內部監察報告基本一致,社會反應良好。當然我們的監督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很不成熟,但在四年的慈善工作中確實發揮了重大作用,為打造陽光慈善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