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樓市便出現「金蛇狂舞」局面。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顯示,2月9日至2月15日監測的27個城市成交量,較2012年同期普遍上升,在同比上漲的21個城市中,14個城市增幅超一倍,其中貴陽同比增幅高達2675%。
渣打銀行調查報告也顯示,在強勁的需求、價格優惠和市場情緒轉變的共同拉動下,大陸多地房屋成交量上升,未來幾個月建築活動有望增加,開發商預期2013年房屋成交量會好於2012年,房價將適度上漲。
那麼,為了切實按壓住蠢蠢欲動的房價,大陸又釋放出了些怎樣的調控信號?政府在2013年又可能將拿出哪些調控手段和政策工具來與房企博弈?
調控加碼 一線城市釋放嚴厲信號
地方政府部門在兩會期間的表態往往可奠定全年的政策基調,與其他城市相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政府部門的表態相對嚴厲。
調控加碼預期最強烈的是北京。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在兩會期間表示,不要被開發商「忽悠」了,對於房地產調控,政府還有手段。他警告說,政府還有加大「工作力度的空間」。對於房價上漲過快的項目,租金上漲過快的區域,可以利用差別化稅收政策增加其交易成本。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上海兩會期間表示,必須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措施,防止房價反彈。他強調,住房問題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三個為主」的方針必須長期堅持;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措施,防止房價反彈,必須長期堅持;舊區改造群眾翹首盼望,必須持續推進;要更加關注青年人對住房的需求,想方設法回應他們的期盼。韓正所指的「三個為主」,即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房為主。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也表示,2013年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保持現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延續性,保持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則針對閑置土地作出表態。他表示,政府將依據新出臺的配套政策,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推進閑置用地清理和處置力度,該處罰的處罰,限期開發,該收回的堅決收回,保障每一宗土地發揮最大效益。
京滬深在針對樓市調控政策基調的表態中,均使用了「嚴格」字眼,廣州雖未作出上述表態,但強調「堅決」,似乎意味著2013年一線城市的樓市政策基調將維持從緊。
預備政策多元房企應與政府同心「穩增長」

從政府表態中可預測,2013年一線城市恐將面臨較為嚴厲的政策環境。據悉,為穩定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的預期,平抑地價,監管層要求一線城市2013年要加大土地供應力度;同時鼓勵採取設定最高價等方式,避免出現高價地。
增加土地供應、促進已供土地開發將成為一線城市的重要政策思路。受此影響,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環節的管控措施可能進一步強化。相比之下,對需求端的調控更為受人關注。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張旭預測,2013年的住房限購政策門檻和執行力度不會改變,可能新增對價格上漲過快的局部地區實施差異化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上,北京市住建委明確提出,為避免「陰陽合同」的出現,二手房最低計稅價格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等因素及時動態調整。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亦認為,當前的房地產稅收政策還有不小的調整空間。其中,在二手房交易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中,稅額分為差價的20%和總價的1%(非普通住宅2%)兩種,但具體的徵收細節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可通過相關的政策予以強化。此外,營業稅、契稅等稅種同樣也有調整的空間。
多數業內人士建議,為遏制投機投資需求,購買第三套房商業貸款停貸政策需繼續執行。對於被認定為非自住需求的二套房交易,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均有上調的空間。對於近期市場盛傳的一線城市二套房停貸政策,業界認為不排除出臺的可能。2月20日突然出臺的「新國五條」,即是給了樓市及股市當頭一棒!
儘管政策一壓再壓,表明又表明,也還是有房地產企業絞盡腦汁鑽空子,想打「城鎮化」的旗幟,推漲房價。但在2012年住建部年度工作會上,並沒有將「房地產業」、「房地產調控」、「城鎮化」這三者結合起來討論,這或許是有意回避。如此來看,想假借城鎮化來炒房地產概念只能是一種幻想。
房價漲速過快,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泡沫的破碎,國民經濟的跌落,民眾將遭受巨大的損失,付出沉痛的代價。房地產開發商應摒棄僥倖心理與唯利是圖的驅使心理,應與政府同心、同力、同德,穩定房地產市場,才能保證樓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才能有房企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