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明確啶蟲脒、吡蟲啉、烯啶蟲胺和吡蚜酮等殺蟲劑對大豆蚜蟲的毒力和防治效果,采用浸漬法進行了4種殺蟲劑對大豆蚜蟲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4種殺蟲劑對大豆蚜蟲都有較高的毒力,以啶蟲脒對大豆蚜蟲的毒力最高,LC50為7.026 μg/g,其余3種殺蟲劑的毒力大小依次為吡蟲啉、烯啶蟲胺、吡蚜酮,LC50分別為9.484、15.247和43.734 μg/g,對大豆蚜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殺蟲劑;大豆蚜蟲;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S482.3 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3-0100-02
大豆蚜蟲(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大豆的主要害蟲之一。通常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大豆嫩葉和嫩莖等處吸食大豆汁液為害,導致葉片卷曲變形,植株生長遲緩、早期落葉、分枝及結莢減少,最終造成大豆嚴重減產。中等發生年份減產20%~30%, 嚴重年份可達50%以上[1]。為了評價不同殺蟲劑防治大豆蚜蟲的效果,本試驗采用浸漬法測定了啶蟲脒、吡蟲啉、烯啶蟲胺和吡蚜酮等4種殺蟲劑對大豆蚜蟲的毒力效果,以期為大豆蚜蟲的田間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蟲源
供試大豆蚜蟲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溫室內以大豆品種齊黃34幼苗飼養的種群,選擇個體一致的無翅成蚜作為試蟲。
1.2 供試藥劑
4種殺蟲劑分別為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山東新農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上海禾本藥業有限公司)、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河北博嘉農業有限公司)和10%烯啶蟲胺可溶液劑(山東嘉誠農藥化工有限公司)。1.3 試驗藥劑的配制
用微量取液槍量取藥液, 每種殺蟲劑設5個稀釋倍數。啶蟲脒設2 000、4 000、8 000、16 000、32 000倍; 吡蟲啉設4 000、8 000、16 000、32 000、64 000倍; 吡蚜酮設1 000、2 000、4 000、8 000、16 000倍;烯啶蟲胺設600、1 200、2 400、4 800、9 600倍。
1.4 毒力測定方法
采用葉片浸漬法,測定供試殺蟲劑對大豆蚜蟲的毒力效果。以清水為對照,每種藥劑設5個濃度,每一濃度重復3次。把豆苗上的有翅蚜和小若蚜去除,僅保留無翅成蚜和個體較大的無翅若蚜,然后浸于已配好的不同濃度的藥液中,浸漬時間10 s,用吸水性較好的脫脂棉球包住豆苗葉柄后,再用保鮮膜包住,記錄蚜蟲數量,處理后置于恒溫箱內正常飼養,24 h后檢查死亡率。檢查時用毛筆輕輕撥動蟲體,如果倒下不能站起即視為死亡。試驗條件:溫度 (25±1)℃,相對濕度75%左右,光周期 L∶D= 16∶8。
1.5 數據分析
使用SPSS13.0生物統計軟件計算毒力回歸方程、LC50、LC90值和95%置信區間。
2 結果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