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烤煙品種云煙97為材料,采取留杈部位和追肥次數雙因子設計,留杈部位為正常打頂往下第2(D2)、4(D4)、6(D6)片葉處留杈,追肥次數設3個水平:追肥1次(Z1)、2次(Z2)、3次(Z3),以正常打頂不留杈、追肥一次作為對照(CK),共設10個處理。結果表明,D2Z2煙株生長發育良好,田間病蟲害發生較少,化學成分更趨協調,吸食品質好,煙葉單產值、煙葉均值產指、級指、上等煙比例、中上等煙比例均較其它處理好。說明適度留杈并分次追肥能夠有效降低早花對當地煙株的影響,是出現早花現象后對煙株產量和質量的有效彌補措施。
關鍵詞:烤煙;早花;留杈;追肥;煙葉質量
中圖分類號:S572.06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3-0056-05
烤煙早花是指植株還未達到該品種或當地栽培條件下正常生長應有的高度和葉數,從營養生長期提前進入生殖生長期而過早開花的現象[1~3]。煙草早花,會削弱煙株的生長勢,造成各部位煙葉的組成比例和內在化學成分比例嚴重失調,煙葉產量、品質下降[2, 4],烤煙早花還會增加烤煙用工投入,由于其發生條件的復雜性給煙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前人研究表明,烤煙早花與煙草品種的遺傳特性、環境溫度、光照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選擇適宜品種、剪葉煉苗、適時移栽、地膜覆蓋、防旱防澇和平衡施肥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早花的發生[5~10]。
涼山州會理縣是四川省植煙史較長的地區之一[11],從歷史資料來看該縣歷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早花發生。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探究不同留杈部位和追肥次數對早花烤煙產量、質量的影響,以達到減輕當地早花危害的目的,為提高該縣對煙草的調控能力提供技術依據,為烤煙早花易發地區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點與材料
試驗于2011年于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南閣鄉南閣村烤煙早花煙田進行,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云煙97,早花發生率為91.3%,早花煙株有效葉片數為14~16片。煙苗于2011年5月3日移栽,行距1.2 m,株距0.5 m,666.7m2種植1 100株。試驗田海拔高度1 200 m左右,黃壤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偏上,具有氣候代表性,土地集中連片,排水灌溉便利。666.7m2基肥量為50%煙草肥(N∶P∶K=10∶15∶25)45 kg,氯化鉀3.5 kg,硫酸鎂1 kg,硼砂0.5 kg,過磷酸鈣15 kg,硝酸鉀10 kg,硝銨磷5 kg,N∶P2O5∶K2O質量比為1∶1.23∶2.38。試驗地基礎肥力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