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燃煤電廠中,由于鍋爐的不完全燃燒,使鍋爐的飛灰可燃物含量增加,導致鍋爐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增加。本文通過深入研究本公司鍋爐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維持鍋爐穩定燃燒、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提高鍋爐效率的有效措施,為鍋爐高效經濟運行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大唐大壩;飛灰可燃物含量;影響因素;措施
0 引言
對于現代化火電廠的發電機組來說,不僅要保證生產運行的安全性,還要著重考慮生產過程的經濟性。電廠的經濟性涉及汽機、鍋爐、電氣、熱工、化學和燃料等各專業,而鍋爐效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有統計表明,對于現代火力發電機組,鍋爐熱效率每提高1%,將使整套機組的熱效率提高0.3%~0.4%,標準煤耗可降低3~4g/kwh。從鍋爐效率考慮,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排煙損失是其中兩個主要的熱損失,因此需要重點研究這兩項損失。但排煙損失的降低是有限制的。所以,降低機械不完全燃燒損失是節能降耗的突破口。而在此項損失中,飛灰可燃物含量占有主要位置。因此,深入研究影響飛灰可燃物含量變化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1 飛灰可燃物含量影響因素分析
當煤粉氣流在爐膛內的燃燒和燃盡過程不充分時,勢必造成機械未完全燃燒熱損失增大,表現為飛灰可燃物含量升高。影響飛灰可燃物含量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性質、煤粉細度、鍋爐負荷、過量空氣系數、配風方式、爐內空氣動力場等。
1.1 燃料的性質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經典的燃燒理論認為,煤粉燃燒過程是在揮發分燃燒完之后才開始焦炭的燃燒。因此,燃料性質中揮發分的含量對煤粉燃燒的影響最為重要。當燃用揮發分較多的煤時,容易著火,燃燒也易于完全。這是因為:揮發分是氣體可燃物,其著火溫度較低,著火容易;揮發分多,相對來說,煤中難燃的固定碳含量便少些,使煤易于燃燒。揮發分從煤粉顆粒內部析出后使煤粉顆粒具有孔隙性,揮發分越多,煤粉顆粒的孔隙越多,與助燃空氣接觸面積越大,因而易于燃盡,燃燒損失較少。反之,在相同因素下,揮發分低的煤較難燃盡、燃燒損失較大。對于高揮發分燃煤,揮發分燃燒釋放出大量熱量,形成燃物含量較低;相反,對于低揮發分燃煤,則容易引起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升高。
1.2 煤粉細度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煤粉越細,單位質量的煤粉表面積越大,加熱升溫、揮發分的析出著火及燃燒反應速度越快,因而著火越迅速,燃燒所需時間越短,燃燒越充分,飛灰可燃物含越低。另外,若煤粉很細,顆粒外面的焦炭燃燒后,不易形成較大擴散阻力的灰殼。但煤粉過細,又會使得制粉電耗增加,因此,在鍋爐運行中,應綜合考慮不完全燃燒損失和制粉單耗的要求,使之達到最小,即尋找煤粉經濟細度,以保證較高的鍋爐效率和較低的飛灰可燃物含量。另外,煤粉顆粒比較均勻時,飛灰可燃物含量也會相對減少。
1.3 鍋爐負荷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鍋爐運行負荷降低時,燃料消耗量減少,水冷壁的吸熱量隨之也要減少,但相對每kg燃料而言,水冷壁的吸熱量反而有所增加,從而使得爐膛平均溫度降低,揮發分釋放速度變慢,此時一次風量和總風量往往也偏低,燃燒過程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進行,影響煤粉的著火,造成飛灰可燃物含量上升;同樣的煤粉在高負荷時,供風量增大,雖然煤粒在爐內停留時間有所縮短,但會使爐膛的容積熱負荷增加,有更高的爐膛溫度水平,容易燃盡,有利于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
1.4 過量空氣系數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過量空氣系數較小,則煤粉在貧氧條件下燃燒,煤粉的燃盡度相應較小,造成爐膛出口處飛灰可燃物含量較大。隨著過量空氣系數的增加,逐漸達到煤粉完全燃燒所需要的氧量值,爐膛出口處的飛灰可燃物含量逐漸降低。從燃燒的角度看,爐膛過量空氣系數存在一個最佳值,隨著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的提高,爐膛中氧氣濃度增加,煤粉燃燒反應速率增加,從而降低了飛灰可燃物含量。但當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過大時,會使火焰燃燒溫度降低,煤粉氧化燃燒速度降低,從而影響煤粉的燃盡,使飛灰可燃物含量增加。
1.5 配風方式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在保證一、二次風良好匯合的條件下,只有合理分配一、二、三次風的風量,才能組織良好的燃燒過程。一次風風量越大,為達到煤粉氣流著火所需吸收的熱量越大,到著火所需的時間也越長,同時煤粉濃度也會相對的降低,這對于燃燒都是不利的;一次風量過小,不但減少著火燃燒初期的氧氣,使得反應速度減慢,阻礙著火的繼續展。一次風速不能過大,若風速過大,在其中的大顆粒可能因為動能過大而穿過燃燒區不能燃盡,造成飛灰可燃物含量增加;風速太小會使氣流無剛性,造成偏轉,破壞爐內動力場,并且其卷吸高溫煙氣的能力下降,這都會造成不完全燃燒。在一次風煤粉氣流著火后送入二次風,補充一次風中煤粉燃燒所需的氧氣,使它與著火燃燒的煤粉氣流強烈混合,促使煤粉的燃燒和燃盡過程。二次風如果在煤粉著火以前過早的混入一次風對著火是不利的,尤其是對于揮發分低的難燃煤更是如此,因為這種過早的混和等于增加了一次風率,使著火熱量增加,著火推遲,勢必增加機械不完全燃燒損失,飛灰可燃物含量上升。但如果二次風過遲混入,又會使著火后的煤粉得不到燃燒所需氧氣的及時補充,這些都會使爐內燃燒不完全,飛灰可燃物含量增加。
1.6 爐內空氣動力場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爐內保證良好的空氣動力場,不僅可以加強高溫煙氣回流,強化煤粉氣流的加熱,而且還可以使煤粉和空氣良好混合,保證煤粉的充分燃燒。這不僅對著火后的燃燒階段非常重要,而且對于燃盡階段也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在燃盡階段,可燃質和氧氣的數量已減少,而且煤粉表面可能包裹有一層灰渣,通過加強混合擾動,可增加煤粉和空氣的接觸機會,有利于煤粉的完全燃燒,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
1.7 熱風溫度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熱風溫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煤粉氣流的初溫和爐內的燃燒工況。對于同一臺燃煤鍋爐,當其它條件相同時,通過提高熱風溫度可以提高煤粉氣流的初溫,使燃燒室壁面溫度增加,從而減少把煤粉氣流加熱到著火溫度所需的著火熱,有利于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
1.8 燃燒方式對飛灰可燃物含量的影響
燃燒器的投運方式會影響煤粉在爐膛中的停留時間,從而影響其燃盡率。當投運下部燃燒器時,煤粉在爐膛中的停留時間延長,故燃燒較充分,飛灰可燃物含量就相應減少。
1.9 燃燒工況對飛灰可燃物的影響
爐膛溫度和火焰中心的變化,改變了煤粉燃燒的外部條件,必然對飛灰可燃物產生影響。當爐溫較低,火焰中心抬高時,煤粉燃盡程度差,飛灰可燃物將增加;當爐溫較高,火焰中心適宜時,飛灰可燃物將降低。燃燒動力工況對飛灰可燃物影響重大。噴燃器的投停方式,各層、角二次風壓的配比,一次風率的大小,三次風的角度都將響爐內的燃燒工況,飛灰可燃物隨之而變化。
2 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的措施
從影響因素中可以看出,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的關鍵就是需要煤粉在爐內達到完全燃燒,也就是在保證爐內不結渣的前提下,以得到最高的燃燒效率。根據飛灰含碳量的影響因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良好的燃燒過程,降低飛灰可燃物含量。
2.1 保證燃用煤的煤質
針對現在各廠鍋爐燃用混煤的情況,應該按照合適的比例進行配比。另外要根據所用煤種,選擇合適的煤粉細度。
2.2 提供最佳的過量空氣
應綜合考慮排煙損失和機械不完全燃燒損失,使鍋爐在最佳過量空氣系數下進行燃燒。供應充足而又適量的空氣是保證燃料完全燃燒的必要條件,一般通過燃燒調整試驗確定。
2.3 盡量提高爐膛溫度
通過提高送風溫度來提高爐膛溫度。選擇適當高的爐溫,可使煤粉著火加快,燃燒過程進行得也快,燃燒容易趨于完全燃燒,有利于降低飛灰可物含量,提高鍋爐效率。
2.4 保證具有足夠的停留時間
在一定爐溫下,一定細度的煤粉要有一定時間才能燃盡。適當的提高停留時間的措施有:投運下層燃燒器,選擇合適的過量空氣系數。
2.5 保證爐內良好的空氣動力場
選擇合適的一二次風率、風速,使得爐內形成良好的空氣動力場,使得煤粉和空氣良好混合,燃燒充分。
2.6 保證三次風的帶粉量在設計范圍,并且選擇合適的三次風率和風速
2.7 強化空氣和煤粉的良好擾動和混合
要做到完全燃燒,在保證足夠高的爐溫和合適空氣量的前提下,還必須使煤粉和空氣能充分擾動、混合,及時將空氣輸送到煤粉燃燒表面上去,這要求燃燒器結構特性及其一、二次風必須良好配合以及具備良好的爐內空氣動力場。
2.8 燃燒工況的調整
增加鍋爐負荷時應遵循先增加風量后增加粉量的調整原則,防止爐內短時缺氧燃燒。在正常負荷下,調整汽壓時應均勻地增減各給粉機的轉速和粉量,避免切投部分給粉機進行調整。風粉配比適當,保持較低的一次風速和一次風量,使煤粉進入爐膛后能迅速著火,火焰穩定且充滿程度好,不偏斜。制粉系統開停時操作要平緩,風源倒換時尤其應注意避免大幅度波動,減少對燃燒工況的影響。
3 結束語
通過對飛灰可燃物含量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到了造成飛灰可燃物含量升高的原因。由于其中很多影響因素都是相互耦合的,所以以后在實際的運行操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影響因素,以達到鍋爐的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集控運行規程[S].
[2]黃新元.電站鍋爐運行與燃燒調整[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