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鋼筋混凝土外墻后澆帶施工方案優化及實施實例,提出了質量保障措施。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外墻后澆帶;方案優化;措施
1 方案目的
本方案中為方便施工,在外墻后澆帶處做直徑為1200mm的厚度為240mm的半圓形磚墻做為擋土墻,在外墻模板拆除后做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此方案比直接在外側做直墻具有以下好處:節省外墻處的8mm厚的止水鋼板、半圓形擋土墻可以有效地防止土方回填時對防水卷材的破壞、直徑為1200mm的半圓形擋土墻可以方便施工,工人可以在擋土墻內部進行模板的支設和混凝土的養護以及防水措施的施工以及雜物的清理。
2 后澆帶施工流程
2.1 施工后澆帶以外砼
2.2 拆其余部位模板
2.3 砌筑磚鈦模
2.4 到設計規定時間后,施工后澆帶砼
2.5 后澆帶砼強度達到100%后,拆后澆帶底模(側模)
2.6 做防水卷材搭接
2.7 做防水保護層
2.8 養護
3 后澆帶施工要求
本工程后澆帶為鋼筋混凝土溫度后澆帶,其應在樓層混凝土澆注60天后澆筑,具體位置及寬度見相應結施圖紙,后澆帶留齒槽型,后澆帶采用微膨脹性混凝土,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后澆帶兩側模板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時方可拆模,后澆帶澆筑時的溫度宜與主體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接近。
4 后澆帶施工
4.1 鋼筋施工
按圖紙要求施工,在后澆帶鋼筋綁扎完成后做好防護措施(加蓋蓋板),防止鋼筋損傷及銹蝕。在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前對鋼筋進行檢查及除銹處理。
4.2 模板施工
工人可以從半圓形擋土墻處進入內部進行模板的支設以及后期混凝土養護和防水措施的施工。
4.3 混凝土澆注
按圖紙設計要求,后澆帶混凝土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其強度比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標號,澆注完成后應澆水養護不少于14天。
樓板:后澆帶混凝土采用高一級無收縮混凝土,基礎底板:后澆帶混凝土采用C45 P8無收縮混凝土。
4.4 砌筑施工
本工程因施工工期緊,各項工程穿插進行,在砌筑工程開始時后澆帶處還未澆注砼,所以必須將后澆帶的位置留出,留出的后澆帶位置為其所在的一跨范圍內。待后澆帶澆注完成強度達到100%后方可再行砌筑。
4.5 施工要點
后澆帶混凝土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并由試驗室出具砼配合比報告。
微膨脹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進場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后澆帶混凝土應密實,與先澆搗的混凝土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裂縫。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應按規范規定,澆水養護時間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范規定制作抗滲試塊。
5 質量要求
5.1 鋼筋控制
檢查后澆帶內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搭接長度和接頭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尤其是后澆帶內鋼筋如果斷開,則要求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不超過25%,焊接接頭不超過50%。后澆帶內鋼筋由于暴露時間較長,鋼筋銹蝕在所難免,故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對鋼筋表面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進行除銹處理。若有鋼筋被踩彎或壓彎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及時進行矯正。
5.2 模板支撐體系控制
要求模板支模架子一次性安裝成型,待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好以后再進行拆除,確保板底平整。
5.3 兩側接縫收口控制
如采用鋼絲網時,制作的單層鋼絲網片必須繃緊,并且鋼絲網片與鋼筋支架綁扎必須結實、牢固。
5.4 混凝土澆筑控制
在澆筑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的過程中,應采取對稱澆筑的方法,保證后澆帶模板不會位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清理干凈后澆帶中雜物,將兩側混凝土的松散石子鑿除,表面清洗干凈,保持濕潤,并刷水泥漿。
5.5 防滲漏措施
采用適合工程特點的后澆帶接縫形式和其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滲漏措施的關鍵,通常應采取企口縫或階梯縫,并選擇接縫中部設置止水條或止水帶的組合做法。
6 安全要求
6.1 溫度后澆帶,間隔時間為60天
后澆帶下及其兩側各1m范圍內的模板及支撐應確保受力和穩定。否則,可能會造成梁板上部裂縫或后澆帶部位下撓,頂板面不平、下沉等質量缺陷。
6.2 后澆帶兩側所在跨內的梁板支撐均不得拆除,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撐均應保留)
6.3 在其它部位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跨越后澆帶時,應保持警惕,注意腳下是否踩實再通過,防止踩空后掉落造成傷害
6.4 后澆帶澆筑前,應對澆筑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了解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6.5 后澆帶澆筑過程中工班長及項目經理部安全員必須全程旁站監督,發現“三違”現象立即制止
6.6 后澆帶澆筑結束后必須將現場清理干凈,并由工班長帶隊仔細檢查作業面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經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責任編輯: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