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對逍遙津公園中的逍遙湖4個監測點的浮游生物及水質理化指標進行逐月監測,分析了逍遙湖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的變化。結果表明:該水體氨氮質量濃度全年變化為0.035~1.02mg/L,總磷濃度全年變化為0.002~0.785mg/L,COD全年變化為6.5~10.2mg/L,浮游植物種群數量全年平均為1.08×107,以綠藻為主[1]。湖內優勢種為:小球藻、十字藻、月牙藻、弓形藻、盤星藻、柵藻、微囊藻、平裂藻、魚腥藻、席藻,浮游動物優勢種類有萼花臂尾輪蟲、晶囊輪蟲、多肢輪蟲、裂足輪蟲、三肢輪蟲。參照地表水環境標準,逍遙湖水質屬于Ⅳ類水質,總磷較高。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為綠藻型湖泊。
關鍵詞:逍遙湖;理化因子;浮游生物;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0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103-03
逍遙津位于合肥市舊城的東北角,是一座約20萬m2的城市公園,園內有逍遙湖,湖面面積多達11.2hm2,約占全園面積的40%,然而由于受到周圍工業廢水、廢氣的污染,加上周邊大排擋排出的污水隨雨水一起排入逍遙湖中,導致湖內藍、綠藻大量繁殖,使湖水變臟變“肥”,而夏季的高溫又使湖中藻類大量死亡,同時散發出異味,嚴重影響公園內的生態環境及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
合肥市政府為治理逍遙湖水質的富營養化,于2004年投入大量的財力,對逍遙湖進行清淤和治理工作,但收效不大,逍遙湖水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筆者于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對逍遙湖進行了逐月水質調查,在雙鶴亭、長廊、逍遙墅、碼頭采集水樣,對逍遙湖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進行了調查,對照漁業標準,從化學與生物的角度對逍遙湖的水質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尋找出污染因素及影響因子,提出可行性方案。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理化因子測定:溫度計、直尺、采水器、塑料壺、KI-NaOH、MnSO4、pH試紙、透明度盤、滴管等。浮游生物測定:廣口瓶、采水器、塑料壺、25號和13號浮游生物網、魯哥氏液、量筒、顯微鏡、記數框等。
1.3 分析方法
1.3.1 理化因子分析方法 理化因子如氨氮、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均采用奈式比色法,COD用高錳酸鉀法測定,總磷采取硫酸硝化的鉬蘭比色法測定,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測定等。在采樣地點對溶解氧的監測做了預處理:滴加了相應的KI-NaOH、MnSO4溶液,然后封存,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
1.3.2 浮游生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浮游植物用25號浮游生物網采集,并用4%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帶回實驗室進行定性分析并鑒定。采樣時另取水面以下0.5m處水樣1L,并加15mL魯哥試液固定,經沉降濃縮成30mL后,加甲醛溶液1mL。定量計數時,搖勻樣品后取1mL放在計數框內按屬計數,每瓶水樣數2片,若2片數值之差大于±15%,則取第3片觀察,取平均值。浮游動物定性樣品取水面以下0.5m處水樣1L,用13號浮游生物網過濾后,用4%甲醛溶液固定,置于1mL計數框內,樣品全部計數。
2 結果與分析
2.5 浮游生物種類及組成
試驗采樣共鑒定出浮游植物7門49種,其中綠藻門29種,占59.2%;藍藻門8種,占16.3%;硅藻門7種,占14.3%;裸藻門、甲藻門及隱藻門各占1種,占2.0%。可以看出,逍遙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屬于綠藻-藍藻型,判斷出逍遙湖是富營養型湖泊。湖泊中分布的優勢種類有十字藻、小球藻、月牙藻、弓形藻、盤星藻、柵藻、微囊藻、平裂藻、魚腥藻、席藻[3]。
2.5.2 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共鑒定有5門42種,其中輪蟲類有21種,枝角類有5種,橈足類有2種,原生動物有13種,無節幼體1種,占總數數量最多的為輪蟲類和原生動物,分別占50%和30.95%,優勢種類為萼花臂尾輪蟲、晶囊輪蟲、多肢輪蟲、裂足輪蟲。以4號點浮游動物數量密度最高,雙鶴亭密度最低,表明該點有機污染嚴重。
3 討論
3.1 水質分析 將逍遙湖部分理化因子與地表水標準比較,得出該水體屬Ⅲ類水標準,總磷和總氮含量超標。
3.2 污染原因 這次的調研結果顯示,引起逍遙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是以氮、磷為主的植物營養物的污染,它們主要來自生活污染。逍遙津公園處于鬧市區,周圍分布著許多飯店、賓館以及居民住宅區,由于逍遙津的污水和雨水管道是合一的,周圍的生活污水隨雨水排入逍遙湖中,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等植物營養物,進入天然水體后惡化水質,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其次,鬧市區車輛來往頻繁,產生大量的廢氣,空氣中的污染物對逍遙湖的生態系統循環也有一定影響。
3.3 防治措施
3.3.1 污染源的治理 因地制宜在逍遙津公園周邊加快興建污水處理設施,逐步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力爭生活污水得到100%的處理,使之達標后排放。新建雨水排放管道,減少污水的流入。采取有力措施減少點源、面源對湖泊的污染。如清除排污口,進行雨水、污水排放系統的分流改道等。在環境綜合治理中,把削減面源污染作為重要內容,將生態工程與環境工程相結合,控制逍遙湖水體的營養鹽濃度[6]。
3.3.2 加強逍遙湖生態環境的保護 有計劃、有步驟地投入一定的資金,在逍遙湖周圍種上垂柳、白榆、槐樹、楓柏等植物作為植被緩沖帶,完善逍遙湖的生態保護體系。植被緩沖帶能有效地減少雨水、污水對土壤的侵蝕,控制養分,凈化入湖地表徑流的水質,抵御污水對逍遙湖帶來的面源污染負荷。適當增加城市河湖的生態用水,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增加城市河湖的補給水源,以提高河湖水體的緩沖與自凈能力。
3.3.3 加強水源監測 加強逍遙湖水質監測工作,建議安裝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站,實施動態監測,及時掌握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科學準確地監測水質變化是做好保護管理的前提,建立主要的幾個入湖溪流水質監測數據庫,并繪制長期水質變化曲線圖,為防止富營養化提供詳盡的信息庫,從而使管理部門制訂出切合實際的防治對策與管理政策[5]。
3.3.4 利用生物凈化水質 采用生物技術凈化水質。目前的生物方法主要有3類:(1)微生物法,如采用有益菌、霉菌、放線菌等微生物凈化富營養化水體,去除氮、磷等使水體富營養化的因素[8]。(2)植物法,可采用藕、蒲、葦、馬蹄蓮等去除氮、磷和重金屬。(3)同時可以采取生物種群來改善環境,防止污染。逍遙湖作為景觀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較嚴重,可以考慮在湖中放養一定量的鰱鳙魚苗,為考慮到逍遙湖非離子氨濃度過大,可先種植一些水生維管植物消減氨毒性。自然放養鰱鳙魚苗,因為鰱鳙魚為濾食性魚類,可以湖中浮游生物為食,從而減少水中N、P含量的增長,阻止水體富營養化的發展趨勢,當魚達到一定規格以后,可將其轉化為經濟效益,同時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茂森,束蘊芳. 中國淡水生物圖譜[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2]杜桂森,王建廳,張為華. 北京城市河湖營養狀態分析[J]. 北京水利,2002,6:25-27.
[3]王曉輝,張之源,潘成榮,賈良清. 瓦埠湖的浮游藻類特征及其營養狀態評價[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5,32(1):41-45.
[4]張水元,劉衢霞,華俐. 太平湖水庫水質的理化特征[J]. 水生生物學報,2000(5):530-536.
[5]楊彩根,凌去非,宋學宏,等. 蘇州地區中小型湖泊漁業水質污染監測[J]. 水利漁業,2001,21(4):30-32.
[6]金相燦. 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GHZB1—1999)[S].
[8]Strskraba M,Tundisi G. Guidelines of lake management (volume 9):Reservoi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M]. Shiga:International Lake Envionment Committee of UNEP,199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