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黃山貢菊發展前景的分析,提出種好黃山貢菊載培技術,主要包括:園地選擇與平整、花苗繁育、菊園管理、病蟲害防治等。
關鍵詞:黃山貢菊;發展前景;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53-02
黃山貢菊又名徽州貢菊、徽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生長于風景秀麗的“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且在清朝光緒年間作為治愈京城流行眼疾的進貢藥材而得名,有“菊中之冠”、“民族瑰寶”之稱。由于黃山貢菊的功效與作用較高、品質較優,可被深加工成多種產品而廣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1 黃山貢菊發展前景
黃山貢菊株高80~120cm,多分枝,莖蒂鮮綠、花呈黃色扁球形,花心較小,葉片為白色披針形,一般存活3~4a;氣味清新幽香、質地柔軟密實、口感甘甜微苦、雜質較少、無蟲蛀與霉變現象。黃山貢菊多生長于海拔在300~600m、降水量在1 600mm以上,陽光與空氣濕度適宜,氣候較為寒冷的地方,正因較為優越的生長環境與生態自然,使其污染較少,性寒且潔凈,具有清心明目、排毒養顏、排油潤腸、祛風清熱、鎮靜神經、延緩衰老等功效,廣泛用于醫藥與保健食品行業,是市場上中西藥材、減肥茶、排油藥品、美容護膚、養發護發、花茶干貨、花香提煉、保健飲料制品等商品的必需原料。除此之外,還可用于浸水洗浴、枕芯、空氣清新香包、菊花晶、菊花酒等。
由于黃山貢菊的用途較多,周期短、收益快、效益高,使用人群較廣;花農獨特的加工工藝使其以加工成花干后,可以長久保存;本地與省內外有大量對其進行深加工的企業;黃山貢菊品質優異、盛名廣播,遠銷國外市場,這些都為黃山花農提供了廣闊的銷售市場與發展前景。
2 種植技術
由于黃山貢菊按照外形、花瓣、花色、花蒂、氣味等要求可分為3個等級,花朵越大、個頭均勻、形狀越圓滑、花瓣越密實,顏色越鮮艷、氣味越芳香的等級越高,品質越好,出售的價位越高。為了提高花農的經濟效益,需要在種植技術上有所提升,以促進黃山貢菊的增產增值。
2.1 園地選擇與平整 黃山貢菊的園林需選擇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透性好、排灌性能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忌鹽堿地、低洼地、連作等。貢菊喜陽光忌蔭郁,屬短日照植物,在挑選時注意園林接受陽光時間,一般以7~9h為宜,陽光照射過少則會影響開花現蕾。由于貢菊株高在80cm左右,花莖較細,忌風口或風大的地方。同時由于黃山貢菊大多種于海拔高、氣候濕露的地方,土壤易形成板結、滋生細菌,粘重陰濕、低洼積水區會導致根系爛漚。如果土壤過于干旱,生長速度減慢,則分枝少,花朵減少,降低產量。因此在栽種之前,要進行深翻,一般在20~30cm,挑出雜草、石塊、木棍、垃圾等雜物,然后將土壤進行平整,并預留排灌水溝位置,壟寬60~80cm,壟距35~45cm,如果坡度大于30°可不用挖溝。為減少貢菊來自土壤中的病蟲害,要對土壤進行噴灑藥物殺菌。為提高地力,要對土壤施加足量基肥,但施肥的品種與劑量要根據土壤農化分析標準測算種植地區的土質情況后選擇性進行施加。
2.2 花苗繁育 苗木的繁育是黃山貢菊品質好壞的關鍵因素。在挑選培育苗時,應選擇長勢旺盛、顏色正艷、根系發達、無病蟲害、花朵品質上乘的母菊。可以采用分株繁殖法、扦插繁殖法、埋根繁殖法3種形式。分株繁殖法即將選定貢菊在4月份時將根分開埋入地下,在苗長至1.7~2.3cm時分株移栽[1];扦插繁殖法即將新枝或發育分株剪取8~12cm,將下部葉片去掉,澆足肥水,15d后可發芽,為使育苗能夠供應花種的新老更替,與正常生長貢菊的面積配比應以1:13左右為宜。
2.3 菊園管理 栽植時間一般在4月初至5月初,栽植原則:穴大根舒,不窩根不吊空,扶正打實[2],花間行距應在50~70cm,株距在30~40cm,密度在3500株左右/667m2。在管理過程中還要注意貢菊的打頂,選擇晴天不要1次性修剪過多,一般分為3次,分別保留3cm、10cm、15cm。貢菊生長期要進行4~5次中耕,避免損傷菊根。后期中耕除草時,每次都要培土壅根或立支架,以保護根系和防止倒伏[4]。每次中耕還要結合進行除草,將草翻入地下既可作為肥料,又可為花松土。為促進分枝,增加花量,促使主干粗壯,抑制植株徒長,減少倒伏,菊花須打頂剪枝,一般選擇為晴天,時間在7~8月份。還要對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等進行剪修。肥水管理應以施好基肥、輕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為原則。根據相關部門調查研究,黃山貢菊種植區土壤N、P養分均表現出盈余[3]。移栽時以施加糞尿或尿素;貢菊孕蕾現蕾期,為促使花蕾增大,開花整齊,提高產量與品質,應施加復合肥、尿素、過磷酸鈣、鉀肥等。菊花開花期應增施氮肥、餅肥、糞肥、尿素并結合葉面肥噴灑使用。對于菊花最好的肥料就是人畜糞肥,因糞肥對花根的傷害較小,且易于吸收,對表土還可起到防旱作用。
此外,在菊園的日常管理中還應注意防風防霜。
2.4 病蟲害防治 常見蟲害有蚜蟲、卷葉蟲、尺蠖、地老虎、螞蟻、蠐螬、菊蚜、葉蟬、蝽蟓、卷葉蛾等,一般使用樂果、辛硫磷、快殺靈、撲虱靈、好年冬、菊酯類農藥防治。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霜霉?。?、褐斑?。ㄈ~枯?。?、菌核性腐爛?。ò捉伈。?、葉斑病、霜霉病等,可采用藥劑一般為多菌靈、托布津、瑞毒霉甲霜靈、退菌特、波爾多液、百菌清、克菌靈、滅病威等。這些藥劑在采花前300d左右應禁止使用,避免污染菊花,使其帶有藥毒。
參考文獻
[1]汪樹人,胡玉坤,胡華英.黃山貢菊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0(06).
[2]鄒新群.黃山貢菊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村科技,2002(04).
[3]張永盛,鮑含芝.優質黃山貢菊種植技術[J].安徽農業,2004(09).
[4]王文軍,郭熙盛,楊曉.黃山貢菊產區土壤養分狀況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