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蜜柚生產質量追溯管理系統是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系統,對柚果生產基地的果園進行數字編碼,按照田塊的編碼,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立和記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項數據,做到源頭可追溯,生產規范化,管理全程化,品質標準一致化。提高柚果質量安全監控水平,保障蜜柚果品食用安全。
關鍵詞:蜜柚生產;質量追溯管理系統;GIS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137-02
1 管理系統研發的意義
梅州市是廣東省的柚果之鄉,大埔縣又是梅州市蜜柚之鄉。梅州市種植柚果已成為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梅州市柚果生產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由分散種植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產業化發展的大跨越。目前,全市柚類總面積2.59萬hm2,產量46.19萬t,其中沙田柚1.70萬hm2,產量31.46萬t,蜜柚8 880hm2,產量14.65萬t,成為最具明顯區域特色的支柱產業,生產地域覆蓋了全梅州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柚果商品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占全國柚類的1/3多。回顧梅州柚果30d,歷經成功、曲折、失敗的大起大落過程。歷史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其主要原因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果園抓起,在每個柚農、每塊果園中強化質量安全管理。當前,梅州柚果主要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運行,但由于農戶數量眾多、分散,企業以傳統的人工方式對農戶的生產進行監管是不可能的。此外,企業缺乏對下游產品的跟蹤,無法隨時了解柚果流通環節中的質量安全動態,對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很難實現準確的回溯,導致發現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如何及時準確并且有針對性地向農民提供技術與柚果安全生產等多方面信息,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經營,提高柚果的質量安全水平,已成為梅州農業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只有通過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整合相關信息資源,建立全程、無縫、可溯源、社會化的梅州柚果安全監管體系,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處理各種相關柚果質量安全信息,與現有的監控技術對接,從而大幅度提高柚果質量安全的監控水平,保障果品安全,促進梅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 建立柚果質量追溯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進入新世紀,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趨嚴重,已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面對嚴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發達國家紛紛要求進口國的農產品必須具有可追溯性。2001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設及可追溯系統的研究、引進和建立,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建立可追溯系統的試點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遵循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開展統籌標準制修訂、標準化生產、產品認證等各項工作,優化生產流程、細化生產管理,重點抓好生產檔案記錄、產品加工包裝、儲存銷售等關鍵環節,確保在建立電子追溯系統前實現紙質可追溯。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信息可傳遞、質量可追蹤、責任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化管理體系,以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需要。
3 技術原理、創新點
3.1 農產品生產監管 農產品生產監管主要是對梅州柚果生產基地的果園進行數字編碼,按照田塊的編碼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立和記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項數據,實現以作物生育期為主線,把GMP、HACCP、SSOP的先進生產管理理念,引入到柚果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做到源頭可追溯、生產規范化、管理全程化、品質標準一致化。
3.1.1 GIS地塊管理 將農場地塊分布情況以GIS技術展示出來,利用圖形化界面不但可以將繁雜的農場備案、生產檔案記錄、管理工作簡便化;而且可以更直觀、全面地向監管部門和客戶展示企業各種信息。利用GIS技術可以方便地進行柚果生產全過程管理、維護,這些信息可包括:(1)產前對生產基地的水源、大氣、土壤的檢測和監控,并結合地塊輪作情況制定生產計劃。(2)產中對柚果生產過程中涉及的農藥、肥料、病害、蟲害、除草、剪枝、打葉、松土和作物生產態勢的監控。(3)產后對梅州柚果中殘留農藥的檢測。
3.1.2 條形碼監管 運用信息手段,結合地區名優品牌建立與生產基地相適應的條形碼標識規范,并對柚果按果園、品種、生產批次進行條形碼編碼管理,有效保障了柚果生產的高效性和產品的一致性。在柚果的生產過程中進行詳細的備案。從一批柚果種植時開始,為其分配唯一的條形碼(該條形碼將始終跟隨著產品),并為該批柚果建立相應的生產檔案,條形碼只管理到一批柚果,該批柚果可能對應多塊地或一塊地。企業利用本模塊通過條形碼自查生產檔案信息、全程監控生產。
3.1.3 HACCP規范生產模塊 以農作物生育期為主線,將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應用于梅州柚果生產中,進行危害分析,對“產地環境、品種、農資采購、農藥、肥料、采收、貯藏”關鍵點的決策、有效控制和遠程生產過程咨詢等。農民在生產某批柚果前,須到信息中心申請該批柚果的生產批號(即條形碼號)。果農將申請的生產批號以標牌插在該批柚果的相關地塊上以做記錄。果農根據信息中心提供的生產檔案記錄冊,將生產活動所產生的信息記載在記錄冊上(記錄冊中至少要記錄包括農藥、肥料、蟲害、病害、產前環境檢測數據、產后農藥殘留檢測等信息),形成紙制檔案。
農民定期將記錄冊上交給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將紙制檔案錄入到本管理系統中。果農在采收柚果時需在盛裝工具上貼上標簽,以記錄被采摘梅州柚果的生產批號,不同生產批號的柚果不能置入同一盛裝工具中。果農對所銷售的柚果應進行包裝,并在包裝的顯著位置粘貼上“食品安全條形碼”。該條形碼(即生產批號)由果農在產前申請,信息中心負責打印、分發。市政監督機構對農場的生產過程和檔案記錄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
3.1.4 病蟲害預警及處理信息發布 本模塊對生產基地內各個地塊的病蟲害情況進行統計,形成匯總報告、并生成病蟲害預警。根據生產基地農藝師的指導,將病蟲害的防治辦法和處理方式信息,以短信的方式發給合作種植戶。
3.2 農產品準出管理 對水源、空氣、土壤環境及梅州柚果農藥殘留的檢測結果等進行備案,保證從生產到產品運輸的每一個環節都達到標準操作要求及相關安全標準。對從農戶處采購的柚果,利用CL-BIII 8通道農藥殘留檢測儀器,進行采收前和上市前的農藥殘留檢測,確保從生產基地出去的、貼有條形碼的柚果是安全、衛生、無公害的綠色產品,并將檢測數據存入數據庫備案。對于合格的柚果,打印出條形碼貼在柚果包裝上,準予銷售。對于不合格的柚果,則采取相關的妥善處理措施。
梅州柚果標準化生產追溯管理系統是基于分布對象的多層(Multi-Tiers)軟件體系架構,提供全面生產的監控與品質追溯解決方案。其軟件體系分為3層:數據層、業務層、用戶層。應用模型具有層次化、構件化、標準化的特點。
3.2.1 數據層 針對局域網、廣域網的特點,進行數據的互聯網傳輸,完成系統平臺所需的數據錄入,并對平臺外部系統提供數據接口,采用SQL Server2000和InterBase數據庫進行存儲,為業務層的運行提供基礎數據。
3.2.2 業務層 為系統平臺的數據錄入、條形碼IO和流程化的生產管理等提供相應的業務處理和數據處理服務,它封裝了所有的內部業務和數據處理邏輯,在用戶層和數據層間起到橋梁的作用。
3.2.3 用戶層 它是程序對外服務的窗口,用戶通過Web瀏覽器和windows應用程序界面來與系統進行交互,是人機對話的接口。具有條形碼查詢、生產統計、訂單管理等諸多功能。
4 應用前景
本管理系統的應用可幫助生產者更實時、高效、準確、可靠地對生產過程加強管理,及時、準確并有針對性地向農民提供柚果安全生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務,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經營,為農民提供柚果生產的產前預警、產中管理信息、產后綜合分析信息,結合最新的條碼自動識別技術、序列號管理、條碼設備(條碼打印機、條碼閱讀器、數據采集器等),有效收集管理對象在生產和物流作業環節的相關信息數據,跟蹤管理對象在其生命周期中流 (下轉153頁)